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是傳統的民俗,吉祥的圖騰,還是水墨的丹青,魚因為與“餘”和“裕”音同和相近,一直被譽為吉祥的象征,富足的化身,歡樂的征兆。國人尤其喜歡用魚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祈福!
早在原始時期的彩陶上,就已經出現了許多優美生動的魚形裝飾形象。曆經曆史幾多淘洗,魚逐漸成為了一個流傳極廣的裝飾形象,出現在曆朝曆代的骨刻、石刻、玉雕、陶瓷彩繪以及織繡等曆代工藝美術品中。
在中國畫題材中,魚因為有着鯉魚跳龍門的祥瑞典故,有着連年有餘(魚)的諧音之妙,更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深受古今文人墨客的青睐,屢屢被作為饋贈親友的上品和答謝親朋的大禮。
欣值壬寅年春節将至,禅墨先生以“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的水墨丹青之妙筆,博“融化物我,創制意境”各位方家之所長,采“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以形寫神之法,寄寓了百姓對生活富裕、年年有餘之期望。
“河中得上龍門去 不歎江湖歲月深”一畫,讓奮力一搏的鯉魚與兇猛水勢河水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強烈的畫面視覺沖擊力,激勵人們奮力向上,激流勇進,改變自己的命運。
“天地人和”畫中,紅墨雙色兩條魚,首尾相接,體現了以家為中心,如魚得水,其樂融融。既像征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更寓意着生活惬意,輕松自在。
“五福臨門”一畫,色彩絢爛的五條錦鯉,同心向一處,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讓人頓感生活是如此的無限美好,未來是前程可期。
“魚耀龍門”以三黑三錦的六條鯉魚争先恐後的姿态為寄托,寄寓了鯉魚躍龍門乃是改變命運之舉,寓意着生活一順百順,一天更比一天好,一躍龍門,則鴻運當頭,風生水起。
“閑畫魚樂靜思莊周”則以三紅六黑九條魚,生動刻畫了魚兒的靈性與自由自在,同時取九為諧音,喻示着在新的一年裡鴻運當頭,财運廣廣,鴻福連連,長長久久。
楊成棟寫于辛醜冬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