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謊話:假裝肚子痛或者不舒服來逃避上學。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試過,盡管最後都沒有成功。但是,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為什麼小孩子都有這種厭學心理呢?
1、心理不成熟、壓力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将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
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于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緻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導緻厭學。
2、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較突出的情緒問題
在整個兒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個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極、輕生的念頭。孩子們對個人的未來,對前途悲觀、絕望,有自卑心理。由于現在的家長老師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變化,導緻本就少溝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極點,抑郁而輕生,更别說厭學。
3、青春期性心理沖突。
調查發現,發生厭學與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關,當女孩出現初潮和男孩首次遺精時,由于神經、内分泌的作用,他們的警覺性增強,害怕學校其實是一種移花接木的轉換防禦機制,通過棄學暫緩了“不被人發現”、“不知如何是好”這種潛在的性心理壓力。
4、學習目的不明确
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确,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産生的厭學心理。
5、在極度焦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迫症
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沒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擺脫也擺脫不了,非常苦惱,使注意力無法集中。有時候,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毫無主見,就像被思維控制一樣,昏暈而過,迷茫糊塗,而這種強迫症,是不會貼附在學習上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