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逆旅,得心安處即家。家是最早的建築載體,古代有一個文人士大夫的家——蘇州拙政園,這個著名古典園林的設計靈感,如庭院的布局,亭子的名稱等很多取材于中國古代詩歌與繪畫。在文人墨客雲集,山水如詩如畫的蘇州還有一座現代建築——蘇州博物館。它的設計靈感同樣完美地融合中國古代的詩歌與繪畫,兩座建築都聞名于世。貝聿銘曾在采訪中表達過他的建築設計靈感很多來源中國古代詩歌,園林和繪畫。那你知道詩歌與繪畫完美結合的千古名作是出自盛唐哪位詩人?
《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相信大家都讀過王維的這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畫。語言直白,通俗易懂。也可以從這首詩中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盛唐山水派詩人,王維的很多作品,我們在誦讀時都有如臨其境,惟妙惟肖的感覺。
豪放派代表詞人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畫家。在作品創作中真正的把詩歌和繪畫都融會貫通,藝術成就極高。
我們可以再看王維的其他作品,這首大家熟知的邊塞詩: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讀來我們可以感受在浩瀚無邊的沙漠,一縷炊煙飄起,在黃河盡頭一輪落日渾圓。這句經典的邊塞詩讓沒有到過邊塞的人也能感受到蒼涼雄渾的的大漠風光。
其中另一首也是在王維在西北寫的,和邊塞大漠的雄渾壯闊完全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在這首詩中感受到邊塞的娴靜美好的另一面。
《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芙蓉花又叫辛夷花,生長在陝西辛夷塢。詩文大意:長在枝頭的芙蓉,在山中生長開花,紅色的花蕊轟轟烈烈的,深山中寂靜人迹罕至,花兒獨自花開花落。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表達的與世無争的情感。同時腦海中産生一副芙蓉花開,歲月精美的畫面。
作為山水派詩人,王維的山水詩我們不能不了解一下,著名的有: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首寫山水的名詞相信大家都了解,詩文大意:山裡下過雨後,空氣格外清新。明月挂在天上,月光穿過松樹照耀其間,清澈的泉水流過石面上。這首詞借景言志,表達了自己鐘情山水的淡泊甯靜。其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被譽為千古佳句。它是李清照的父親最喜愛的一句詩,女兒的名字“清照”兩字就是源于此句。
欣賞了幾首王維的山水詩,我們已經可以體會到詩人王維把詩歌和繪畫相結合的高超藝術手法,他一生留下了400多首詩,還有很多其他的著名詩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可以慢慢細細品味。
正如現代建築大師貝律銘在很多作品如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等都融入了中國古代詩歌和園林的意境而後創新,這些古代詩人留下的藝術作品值得我們好好品味,感受中華詩歌之美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青樓詩社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青樓詩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