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冬季如何保暖
第二章:冬季養生小常識
第三章:冬季如何護膚
到了冬季,千萬不能過于怕冷就保暖過度,這樣很容易使機體的調節和适應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發疾病。
冬季如何保暖
冬日的寒流常常讓人縮手縮腳、瑟瑟發抖,很多人就想方設法取暖——蜷着身子,被子蒙頭呼呼大睡;室内開空調,門窗卻緊閉;為了抵禦寒冷,裡面穿着保暖内衣、毛衣毛褲,外加羽絨衣,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專家指出,蒙頭睡覺對健康是有害無益的,一則被子太厚會壓迫身體,不能使身體在睡覺時徹底放松,同時太厚的被子也會壓迫心髒等髒器,影響健康;如果蒙頭大睡,則會因被窩内二氧化碳等廢氣逐漸增加,影響正常的呼吸甚至造成窒息。同時也可因被窩内缺氧而誘發心腦血管病。
冬季,很多人緊閉門窗,足不出戶。但由于緊閉門窗,室内空氣流通不佳,導緻空氣污濁,容易引發頭昏、出汗、咽喉幹痛、胸悶不适等症狀。“三分饑寒,七分溫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保暖過度,容易使機體的調節和适應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重點保暖部位
頭要保暖:由于冬季天氣多伴有風,且常常寒流侵襲,如果隻注意身上穿得暖和,而不注意外出時戴帽子,不僅熱能會從頭部散發,而且又因屋内溫度高于戶外,還很容易受寒感冒。因此,老年人外出應戴帽子,尤其晨練者更不能麻痹。
背要保暖: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複發、加重。因此,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腳要保暖:醫學專家認為,腳距心髒遠,血液供應少,腳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為敏感。如果腳着涼,全身健康均可能受影響。因此,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于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冬天也要防曬
冬天的太陽又舒服又暖和,每天曬會兒太陽本是好事,因為适當曬太陽有利于機體對鈣質的吸收,但曬太陽也要有個度,如果時間過長則對身體有害無益了。因為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誘發許多疾病。嬰幼兒皮膚嬌嫩,更不能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久曬。
皮膚科專家提醒,冬天也應當采取防曬保護,因為冬天的紫外線同樣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天冷要以“動”防凍
冬季由于氣候寒冷,人們多不願出外運動。其實,越是寒冷,越應多多運動,因為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還可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冬季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可選擇室内健身場所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齡球等。
但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别選擇那些活動幅度過大、運動量過強的運動項目。
專家提醒人們,冬季要勤給室内通風,以确保人們能夠呼吸到足夠的新鮮空氣。為了防止室内空氣幹燥,可以在室内或靠近暖氣的地方放上一盆水,也可選擇加濕器保持室内空氣潮濕。同時,要注意多飲水,最好在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各飲用一杯水,以确保體内有足夠的水分。
冬季養生小常識
冬季養生1、防寒措施 一般家庭居室,室溫宜保持在15QC-2OoC。在低溫環境中,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幹燥。手腳部位不可縛緊,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凡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肝髒病、胃酸過多者、胃腸功能障礙、腎功能減退、體質虛弱而常感冒者,都應避免在低溫環境下工作,50歲以上的人也不宜從事這方面工作。
冬季養生2、強身健心 在冬季進行适當的體育鍛煉,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脈,又能增熱保暖防寒。對中老年人來說,冬季鍛煉以室内為主,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極拳、做保 健操,也可跳舞娛樂。但遇到天氣不好,如大風、大寒、大霧時則應避免。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練。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量力而行。同時,還要保持樂觀、安定的情緒,不做無謂的精力消耗,做到養精蓄銳,這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季養生3、禦寒飲食 冬天應選食熱量較高的禦寒食品。肉類,以狗肉、羊肉、牛肉為主,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機體熱量較多。醫學研究還發現,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還與機體内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黃 葉、根及皮内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人體缺鐵可以 使人覺得怕冷,這時可增加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髒、瘦肉、蛋黃、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參等。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
冬季養生4、冬防燙傷。
盥洗燙傷寒冷時,裸露在外的面部手部表面血管收縮,溫度較低,尤其是剛從室外歸來時。此時突然用熱水盥洗,熱量不能及時被血液吸收,很容易被燙傷,最終會因受燙傷皮膚血液循環變差而誘發凍瘡。
被窩燙傷偏癱、截癱、老年性癡呆症患者和老人易發生燙傷,他們的肢體皮膚感覺遲鈍,不知閃避,因此他們在睡覺時用熱水袋、電熱餅要控制好溫度,家人要多留心觀察他們的皮膚改變。
取暖器燙傷電爐、油汀等取暖器表面金屬部位在使用時溫度很高。老人和幼童行動遲緩,手腳接觸時容易燙傷,家屬還須多加照看,注意安全。
冬季養生5、保健方法
溫水刷牙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态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若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長久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甚至導緻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含漱,有利牙齒健康,還利于清除齒縫内的食物殘渣和細菌,達到護牙潔齒、減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冬季如何護膚
冬季氣候下降,加之寒風侵襲會帶給皮膚一系列變化,皮膚的毛細血管為了防止皮膚散熱而收縮,”皮膚的水分和皮脂也相應減少,皮膚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因此,冬季應注意皮膚護理,尤其是幹性皮膚更要注意。冬季護理皮膚最重要的是防止寒冷對皮膚的刺激和提高皮膚的禦寒能力。
(l)使用弱酸性洗面皂,以冷水洗臉,若洗澡前應先洗臉後再洗澡,以免浴室内的熱蒸氣使毛孔強開,臉上的灰塵進入到皮膚裡面。冷水洗臉可加強皮膚的耐寒能力,減少皮脂的損失。因為熱水會将面部皮膚表面的酸性保護膜洗掉,減少皮膚的彈性和光澤,也會減弱殺菌能力。
(2)使用酸性化妝水,酸性化妝水也就是收縮水,可以抑制皮脂和汗腺的分泌,保持正常皮膚的酸度,使酸性保護膜健全。免受細菌的侵襲。
(3)堅持适當的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有條件的可做健美操。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鈣磷代謝,并可加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使皮膚紅潤而有光澤。還可提高皮膚的溫度,使皮膚彈性增強,所以有人稱體育鍛煉為“皮膚美容師”是有一定道理的。
(4)适當的使用護膚霜、乳液、營養霜,以補充皮膚所需的滋潤營養,可選擇油脂性多的護膚霜。
這樣有利于保持皮膚溫度,防止水分過量揮發而引起皮膚幹燥、皺裂。每天早晚和洗手後要堅持應用。
(5)進行皮膚按摩,對保護皮膚過冬有特殊功效。每天堅持做面部、手部按摩二、三次,可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恢複皮膚彈性,緩沖皮膚神經的疲勞。
結語:冬季是個疾病容易發生的季節,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冷就過度的保暖,這樣反而會造成疾病的出現。(以上由小編整合而成,作者王承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