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01
微信聊天,有哪些情商低的表現?
第一:頻繁發“長語音消息”
網上之前有個熱搜:微信聊天時,你最反感哪些行為?
其中榜上有名的就是:長語音消息。
很多人都有過被“長語音消息”支配的恐懼。
打開你與對方的聊天對話框,滿屏都是對方發過來的語音消息,幾十秒到1分鐘不等。
這個時候,你是否感覺到壓力?
這就是“社交壓力”。
更可怕的是,如果對方普通話并不标準,你轉換成文字後,那才令人崩潰。
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考慮你的感受,無論什麼時候都會給你發長語音。
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人願意忍受這樣的聊天方式。
第二:有話不直說,總是“在嗎”
你知道,當下年輕人的聊天潛規則是什麼嗎?
“先說出你的意圖,我再考慮是否回你的消息。”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被人追問“在嗎”?
因為這樣的聊天開場白,很容易給人帶來一些壓力。
比如:一個很久沒聯系過的朋友忽然問你“在嗎”,你會怎麼想?
回消息,不知道聊什麼,都挺尴尬;
不回消息,對方問完你在嗎,接着消失了。
你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有什麼事情要麻煩你,說不定是找你借錢。
有話直說,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社交邏輯。
第三:已讀不回
及時回複消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對方已經跟你說明找你聊天的目的,給你發消息為了什麼,所以他想要得到你的答複。
或者,朋友找你聊天,想要跟你叙叙舊。
或者,對方主動給你發消息,隻是為了拉近你們之間的感情。
從正常的社交來看,收到回複,是我們最基本的禮貌。
即使你很不喜歡對方,也應該禮貌地結束這段對話。
對方在屏幕後面等着你回消息,你卻始終不回應,換位思考,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02
微信聊天時,有哪些“情商高”的細節?
1、禮貌和分寸感
有哪些是比較禮貌的行為?
比如:
在群裡發出疑問,然後得到了回複,記得跟對方說“謝謝”。
收到了别人的消息,記得及時回應;
被人惦念着,記得要表達你的感謝。
這些小細節,不僅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更是這個人情商高的細微表現。
那什麼是聊天時的分寸感?
察覺到對方想要結束這次聊天,不要等待對方直說,你要試着委婉結束這段對話。
“你該忙工作了吧?那我不打擾你了,有空再聊。”
分寸感就是,察覺對方的情緒,體會對方的意思,然後适當做出調整。
尤其是在追求喜歡的人這件事上:
千萬不要過度糾纏,對方不及時回你消息的時候,你就該停止了。
2、尊重與理解
尊重,就是給彼此留出空間和時間,不過度勉強對方。
比如說:
對方明明不願意幫你,你還不斷給他發消息,要求他看在你們認識多年的份上幫你一把;
剛加了好友還不熟悉,就要對方幫你砍一刀。
這些行為,就是不尊重對方。
隐私就是,不要随便在朋友圈公布人家的信息和隐私。
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
在朋友圈裡發聊天記錄截圖,随便發别人的照片和一些隐私的話題。
這種行為,就是缺少邊界感,不尊重他人。
什麼是理解?
休息日,就不要随便麻煩人家;
太晚了,人家也要休息了,就不要再去打擾。
如果對方家裡有小孩子,就不要随便給對方打電話,開語音視頻。
這些小細節,就是理解與尊重的表現。
3、學會示弱
這一點至關重要。
無論在異性相處中還是社交關系裡,這樣做都能迅速拉近你們之間的關系。
什麼是學會示弱?
比如說:
對方剛剛看了一本書,于是就跑過來跟你分享,他并沒有打算和你炫耀的意思,隻是單純想分享給你這本好看的書。
此時,正确的做法是什麼?
先傾聽,讓他把想說的話說完,然後你再給予适當的補充、分析和贊美。
“這本書我也看過,隻不過印象沒那麼深刻了;經過你這麼一說,我才想起來,你看書真的好細心好認真啊,通過你這樣一說,我豁然開朗。”
實際上呢?
這本書你已經翻看了幾遍,對于其中的内容十分清楚。
而你的示弱,讓出表達權利,就是對他的尊重。
有些話不必挂在嘴邊。
今日話題:
聊天時,哪些細節會讓你有好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