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楓橋夜泊為什麼月落烏啼

楓橋夜泊為什麼月落烏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1 02:37:19

楓橋夜泊為什麼月落烏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楓橋夜泊為什麼月落烏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楓橋夜泊為什麼月落烏啼(夜泊楓橋大運河邊)1

楓橋夜泊為什麼月落烏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市。河道縱橫,一座座古橋串聯起古城的街巷脈絡。在蘇州的古橋中,地處寒山寺外、橫跨古運河的楓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脍炙人口,傳頌千古,堪稱曆代吟誦蘇州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月落烏啼,楓橋邊那個無眠夜

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究竟始建于何時,如今難以考證,但至少在唐代,楓橋就已是水陸要沖,舳舻相接。明初姚廣孝在《重修寒山寺記》中如此回溯楓橋的繁華:“北抵京口,南通武林,為沖要之所。舟行履馳,蟬聯蟻接,晝夜靡間”。

不過,在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楓橋迎來的卻不是裝滿糧食的漕船,而是一艘艘擁擠的客船,滿載着來自長安、洛陽的難民、官員和文士,其中就包括兩年前剛剛中了進士的襄陽人張繼。

範成大《吳郡志》中說:楓橋“在阊門外九裡,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唐宋時,人們坐船出入蘇州城,一般都要在楓橋邊短暫停留。

那是一個深秋之夜,天氣格外寒冷,夜色籠罩了楓橋和運河,烏鴉(也有學者認為是烏臼鳥)凄厲的叫聲在寒氣中回蕩。孤獨的張繼僵卧舟中,看着岸邊的楓樹和水面上漁舟燈火難以入眠。此時,不遠處寒山寺的鐘聲傳來,更勾起了他的羁旅之思和家國之憂。遠方的親人是否平安,漂泊的日子何時結束,國家的動亂還要持續多久……張繼再也睡不着了,他翻身披衣坐起,取來紙筆,寫下了這首浸潤着愁緒和憂思的《楓橋夜泊》。

在燦若星辰的唐代詩人中,張繼并不算名家。除了中過進士,他隻當過洪州鹽鐵判官等普通官職。張繼流傳下來的詩也不多,宋人葉夢得說,到南宋時,張繼的詩存世就隻有三十多首而已(《石林詩話》)。但正是憑借着這一首《楓橋夜泊》,張繼的光芒就永遠不會黯淡。

在每一個朝代,《楓橋夜泊》都吸粉無數。唯一的例外,是宋代歐陽修曾在《六一詩話》中對“夜半敲鐘”提出質疑,但《石林詩話》《庚溪詩話》等紛紛列舉出白居易、溫庭筠等人的詩作來證明唐代佛寺的确夜半打鐘。除此之外,曆代詩人、詩論家都對《楓橋夜泊》推崇有加,紛紛吟詠楓橋,留下“烏啼月落橋邊寺,欹枕猶聞半夜鐘”(宋·孫觌);“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宋·陸遊);“正是思家起頭夜,遠鐘孤棹宿楓橋”(明·高啟);“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清·王士祯)等佳句。甚至曾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濤聲依舊》,也是巧妙地化用了《楓橋夜泊》,表達了現代人和古人千年相通的愁懷。

寒山聞鐘,三塊詩碑曆盡滄桑

寺以詩興,詩以寺名,用這句話來概括《楓橋夜泊》與寒山寺的關系實在是貼切。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年間,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曾雲遊至此,因此也被稱為“寒山寺”。

自從《楓橋夜泊》問世後,寒山寺名重禅林,“黃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四方遊客絡繹不絕。古鐘、詩碑,寺内這兩個與《楓橋夜泊》有關的古物最受到人們的關注,也曆盡了千年滄桑。

“夜半鐘聲到客船”,遊客來到寒山寺,總會敲一敲古銅鐘。除夕聆聽寒山寺鐘聲,是老蘇州人古老的守歲年俗。毫無疑問,張繼寫下《楓橋夜泊》時,寒山寺内就有一口大鐘,但随着元朝末年寒山寺毀于戰火,這口“煉冶超精,雲雷奇古”的唐鐘已一起湮滅。

明嘉靖年間,在本寂禅師主持下,寒山寺再次鑄造巨鐘,并修建鐘樓。才子唐伯虎特地為這次盛舉撰寫了《姑蘇寒山寺化鐘疏》。可惜的是,此鐘在後來倭寇入侵中也被毀,“鐘遇倭變,銷為炮”(《百城煙水》)。如今,保存在寒山寺内八角樓上的古鐘,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夔龍重修寒山寺時仿舊鐘樣式重新冶鑄的,此鐘含有烏金,撞擊時鐘聲洪亮,聲聞數裡。

不過,在蘇州民間始終流傳着一個說法,寒山寺的明嘉靖銅鐘并未被“銷為炮”,而是被倭寇劫到日本,康有為曾為此寫詩:“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但這口嘉靖明鐘是否真的流落到日本,确切的下落又是怎樣,至今還是未解謎團。

“楓橋夜泊詩碑”是寒山寺又一張文化名片。據《吳郡圖經續記》記載,早在北宋,宰相王珪就手書《楓橋夜泊》詩并刻上石碑。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也刻制了一通詩碑,曆經風雨,而今能辨認的不到十字,依然可以感受文徵明超逸神俊的書法造詣。

清末,著名文學家、經學家俞樾感于文徵明碑漫漶剝泐,在陳夔龍重修寒山寺之際,書寫刻制了“楓橋夜泊詩碑”。此碑正面為張繼詩,後附跋語:“寒山寺舊有文待诏所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歲久漫漶。光緒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數楹,屬餘補書刻石。俞樾”。時至今日,俞樾石碑依然保存在寒山寺中,是人們來到這裡必定要細品的古物。

一宿千年,擦亮“楓橋夜泊”品牌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如今的寒山寺和楓橋,不再承載離愁和别緒,而幻化為大運河畔一幅美麗的畫卷。

走進江蘇省級文保單位寒山寺,記者看到,重修于清末的建築群、俞樾詩碑、羅聘所繪寒山拾得像碑刻、嶽飛詩碑等文物均保存完好。寒山寺南側,重達108噸的仿唐銅鐘堪稱“世界第一大鐘”,令遊客歎為觀止。2008年樹立起來的“楓橋夜泊詩碑”,正面刻俞樾手書《楓橋夜泊》,16.9米的高度,使它擁有了“世界第一大詩碑”的美譽。

走出寒山寺,去尋找當年張繼的泊舟之處。建于清代的楓橋和江村橋如兩道彩虹,橫跨在古運河上。明代抗倭關隘——鐵鈴關巍峨屹立,見證了儒雅蘇州人内在的剛強。這裡還是1949年4月27日三野29軍解放蘇州,打響第一槍的地方,如今已建為主題教育基地。

2019年12月8日,在為期半年多的景觀提升改造後,楓橋風景名勝區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成為蘇州市第一個免費開放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的楓橋景區是一座曆史文化生态公園,充分挖掘了楓橋的詩詞文化、漕運文化、城關文化、市井文化、紅色文化,豐富了“古橋、古關、古鎮、古寺、古運河”五古特色。景區内,江楓草堂、吳門古韻戲台、漕運展示館、漁隐村、唐寅詩碑、夜泊處、愁眠軒、碧薇軒、驚虹渡等20餘處自然人文景觀鋪陳有序,精彩紛呈。“楓橋夜泊”遊船夜遊項目也已啟動,各地遊客登上“客船”,聆聽古寺鐘聲,觀賞兩岸靈秀夜景,那一刻,仿佛與千年前的張繼心靈相通。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局長陳大林介紹,他們将進一步利用好大運河資源,擦亮“楓橋夜泊”文旅品牌,打造楓橋書場、楓橋夜泊水上遊等系列項目,讓遊客在楓橋聽一段正宗的蘇州評彈,品一口地道的蘇州美食,體驗“一宿千年”的浪漫詩意。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