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随着人們工作和學習的日益繁忙,各種壓力的逐漸加劇,越來越多的人總是被這樣或者那樣的疾病所困擾。長期蹲坐或者保持統一姿勢的話,人們的手和腳就會出現發麻的現象,有時嚴重的話還會出現某些地方酸痛和僵硬的症狀,對我們的身體很不好。那麼最近經常手腳發麻的原因?
手腳發麻
手腳發麻乃是由于末梢血液流通不暢而導緻的,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現發麻的現象。
手腳麻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症狀,如懷孕、不正确睡姿、如廁蹲久了均可引發,一般會在短時間内消除,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的人手腳麻木後長時間(超過一天)無法緩解,就可能是身體出現了疾病的信号。
由疾病導緻的手腳麻木有:
引起手腳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會出現手腳麻木。隻要身體任何部位經常出現麻木、酸痛、腫脹,就要及時檢查血糖。
二是藥物或化學制劑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時,服用了黃連素或痢特靈後,會引起手腳麻木;在含有氫、砷、二硫化碳等環境中呆時間長了,也會出現手腳麻木。
三是神經炎引起的麻木。神經炎最常見的病症即手腳麻木、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達半個月之久,就會引起神經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現麻木。四肢不是同時出現麻木,而是分散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局部神經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後的中風、昏迷引起對頭部神經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對手神經的刺激、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經刺激導緻的腿麻木等。
手腳麻木不能對症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都應該首先到醫院神經内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受過何種刺激。
若是神經方面的問題,還需要作肌電圖檢查,進一步确認神經受損程度、範圍、性質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則再轉到其他相關科室治療。
神經損傷引起的手腳麻木,要根據神經損傷的程度、範圍、性質來選擇是采用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配合針灸、理療同時進行,促使其快速恢複。手術治療則是通過手術引開受壓迫神經以達到解除神經受壓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決于神經病變原因和性質。如果是周圍神經(除腦、脊髓以外的神經)損傷,一般恢複的時間比較長。
老人手腳發麻多與腦血管硬化密切相關,其中以小中風及高血壓引起發麻現象最多。
所謂“小中風”,又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由于大腦組織特别是大腦皮質缺血,大腦的感覺和運動中樞發生了功能性障礙,從而導緻相應部位的肢體麻木。腦缺血可引起一側上肢或下肢麻木,或者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成半身不遂症,甚至危及生命。
“小中風”除有手腳麻木或軟弱無力外,還伴有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視物模糊或複視等)、記憶減退(尤其是近期記憶下降),以及血壓增高或偏低等現象;手腳麻木多為半側,以大拇指或連同食指麻木者為常見。 高血壓者當血壓波動或升高時,全身小動脈痙攣,動脈管腔變窄,可使膠體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引起的手足局部供血不足而出現發麻。
除手腳麻木外,患者肢體可有僵硬、蟻行感,以及常伴有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等症狀。此外,血壓突然降低,有時也可出現手指發麻感覺。
春季,高血壓患者更易出現手腳發麻,這多與初春時氣候幹燥、寒冷,易緻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有關。高血壓除可有手腳發麻外,有時還可能導緻短暫腦缺血至腦出血,引起口眼歪斜、癱瘓、失語及昏迷等,甚至會導緻死亡。
手腳發麻亦有可能是頸椎的毛病,如果經常伏案工作或者電腦工作者要考慮是否有頸椎疾病,頸椎病容易壓迫神經導緻血液流通不暢而出項手腳麻木
看了上述對于最近經常手腳發麻的原因的介紹後,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有所了解了吧。關于最近經常手腳發麻的原因有很多,最關鍵的就是和某些疾病的症狀有關,我們要正确認識和掌握有關這些方面的知識,并根據其尋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改善自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