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13:41:12
《山水田園詩》古代漢族詩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 謝靈運 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 王維 、 孟浩然 宋代 楊萬裡 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 安逸 恬淡的隐居生活見長。詩境隽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

山水詩并不隻寫山光水色,名曰“山水”僅舉其大端而已。有的關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們也不能以為隻要詩中有了山水描寫就是山水詩了,至少應是全詩的主體部分是描寫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詩。同時還要注意作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為審美對象加以觀照,還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區别才行。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

目錄:江雪(柳宗元)春曉(孟浩然)過故人莊(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飲酒(陶淵明)鹿柴(王維)鳥鳴澗(王維)山居秋瞑(王維)山中(王維)竹裡館(王維)滁州西澗(韋應物)登池上樓(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謝靈運)七裡濑(謝靈運)巫峽(楊炯)題君山(雍陶)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望廬山瀑布(李白)蜀道難(李白)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短歌行(曹操)觀滄海(曹操)題破山寺後禅院(常建)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迹,人蹤湮沒。遐景蒼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曆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4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發了對爛漫醉人春光的喜悅,對生機勃勃春意的酷愛。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悠遠深沉,韻味無窮。可以說是五言絕句中的一粒藍寶石,傳之千古,光彩照人。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5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描寫農家恬靜閑适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隽永。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6

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隐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開頭四句,先點自悅,然後登山望張五;五、六兩句點明秋天節氣;七、八兩句寫登山望見山下之人;九、十兩句,寫遠望所見;最後兩句寫自己的希望。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張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陽岘山南約兩裡的白鶴山。孟浩然園廬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對面的萬山以望張五,并寫詩寄意。全詩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為孟詩代表作之一。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怅,處清秋而發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天邊樹若荠,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嘗,夠人玩味。

晉代陶弘景《答诏問山中何所有》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孟浩然這首詩開頭兩句就從陶詩脫化而來。

三四兩句起,進入題意。“相望”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萬山”遠望,望而不見友人,但見北雁南飛。詩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鴻雁飛去,消逝在遙遠的天際。這是寫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心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卻使人逸興勃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勞動一日,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有的行走于沙灘,有的坐歇于渡頭。顯示出人們的行動從容不迫,帶有幾分悠閑。再放眼向遠處望去,一直看到“天邊”,那天邊的樹看去細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黃昏的朦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

這四句詩是全篇精華所在。在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畫人物的動作,也未着力描寫景物的色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寫來,是那樣平淡,那樣自然。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谧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謂:“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涵涵然有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潛評孟詩為“語淡而味終不薄”,這實為孟詩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這四句詩裡,作者創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這同“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詩的意境,是頗為近似的。正所謂“每誦之,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這代表了孟詩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照應開端數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示出友情的真摯。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7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甯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隐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曆曆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8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詩是陶淵明組詩《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采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采?山中飛鳥,為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适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秘,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隻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甯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9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迹,接着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晖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0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寫春山之靜。“靜”被詩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為什麼呢?是由于“人閑”,也就是人靜。人靜緣于心靜,所以覺察到桂花的墜落。

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襯托出春澗的幽靜。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境裡,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谧的意境,該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即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着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着藝術辯證法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叙出來。而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1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維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總之,這首山水田園詩畫山繡水,清新甯靜,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2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裡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遊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别清淺可愛。由于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顔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裡那裡點綴着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裡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局部,那麼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裡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複雜作用所産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是實寫,展示了雲封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是永遠不會重複的。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斓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谧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3

竹裡館(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是一首寫隐者的閑适生活情趣的詩。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着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随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着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裡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傾灑着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這短短的隻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讀這首詩,就仿佛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于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甯靜、淡泊的心情。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4

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鹂,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5

登池上樓(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栖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卧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岖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潛藏的虬那樣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業。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内心的郁悶,或是比興,用虬和鴻的進退得所來說明自己進退失據;或是直抒胸臆,訴說獨居異鄉的孤苦;或是以景寫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來襯托詩人内心的抑郁。

此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複雜的情緒。這裡有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對政敵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隐的志趣等等,雖然語言頗覺隐晦,卻是真實地表現了内心活動的過程。詩中寫景部分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密切,并且成為詩中情緒變化的樞紐。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隻是,語言過于深奧、句式缺少變化,因求對仗而造成某些重複,也是顯著的弱點。這些都有待于詩歌的發展來糾正。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6

登永嘉綠嶂山(謝靈運)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澹潋結寒姿,團栾潤霜質。

澗委水屢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謝靈運被降職外放永嘉任太守。詩人在郡不理政務,恣情遨遊山水。每遊一處,必有詩篇記勝。這首詩即是其一。據《讀史方輿紀要》說:“(永嘉)西北二十裡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綠嶂山。

謝靈運的山水詩多采取紀遊的寫法。其章法結構,大抵是先紀遊,繼寫景,最後興情悟理。此詩即采取這種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寫他出發前的準備和啟程情況。詩人攜帶足夠的幹糧,拄着輕便的手杖,興緻勃勃地啟程了。他沿着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風景清幽奇險的高峰。“懷遲”,與威夷、逶随、逶迤等詞通。“幽室”,風景清幽之處,指綠嶂山。靈運是一位旅行家、冒險家。他所選擇的風景,不是那些尋常易見的田園或低丘淺流,他對山水的欣賞,不像陶淵明那樣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眺望為滿足。他總是以高山深谷為目标,欲求人所未見的幽景奇觀。這兩句的“裹糧”和“杖策”,就表明了這次旅遊路程之遙遠險阻,也流露出詩人尋幽探勝的極大熱忱。靈運詩這種在開篇記遊時即表現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開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鳴。次二句,寫他溯流而上,向溪澗的源頭前進;到了上岸處,興緻仍然十分濃厚。這是全詩的第一個層次,即紀遊。輕快靈動的詩句,已引領讀者步入佳境。

這首詩雖然多了一個語言晦澀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僅模山範水方面極為生動、清新,而且對于遊曆的過程、時間,地點、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現出一種登涉之趣。因此,讀者讀這首詩,仍然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随着詩人攀岩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從而獲得與大自然交感會通的審美上的愉悅。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7

七裡濑(謝靈運)

羁心積秋晨,晨積展遊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诮。

目睹嚴子濑,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公元442年(宋永初三年),謝靈運自京都建康赴永嘉太守任,途經富春江畔的七裡濑(水流沙上為“濑”),乃作此詩。七裡濑亦名七裡灘,在今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迤西。兩岸高山聳立,水急駛如箭。舊時有諺雲:“有風七裡,無風七十裡。”指舟行急湍中進度極難掌握,惟視風之大小來決定遲速。

此詩一韻到底,凡十六句,每四句為一節。詩意借觀賞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詩中雖作曠達語,卻充滿了不合時宜的牢騷。這是謝靈運多數詩篇所共有的特色。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8

巫峽(楊炯)

三峽七百裡,惟言巫峽長。

重岩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于垂拱元年(685)詩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縣)任司法參軍途經巫峽時。詩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館學士調出為梓州司法參軍,是受從弟楊神讓附徐敬業叛亂的牽連,帶有貶谪的性質,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寫下的幾首山水詩都有憂郁不平之氣,而本詩是較典型地體現了作者當時的心靈活動的一篇。

詩人遭到政治上的打擊,遠貶殊方。此刻面對巫峽風波之險,自然就聯想到仕途的兇險莫測,于是一連串的感觸油然而生。從第九句開始,詩轉入後半部的情緒抒寫,與前面的景物描繪構成對稱的格局。“忠信”四句承上用比喻表達自己的信念:隻要自己光明磊落,恪守着以忠事君、以信處世的準則,象這樣泛舟曆險又有什麼可憂懼?“砥柱”在河南三門峽,俗稱三門山,黃河分流包山而過,是水流極險急之處。“呂梁”即呂梁山,在山西省西部,相傳大禹治水曾闢呂梁洪通黃河。“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兩句一言其險,一言其遠,泛言可以行于四方,化險為夷。詩人由行舟所曆的天險聯想到宦途所遭人禍,就信筆借行舟為喻,表達自己堅定的信念。虛實之間,過渡巧妙自然,了無痕迹。至此為止,詩中的情調一直是開朗自信的,前途充滿了希望。然而詩人畢竟身處逆境,當走上貶谪之途的此際,怎麼可能沒有一絲傷感呢,尤其是自己遭貶純屬無故株及,自不免怨憤不平。“美人”兩句就表達了這種情緒。古詩中美人常用來比喻理想或君主、友人,這裡是比喻君王,而以靈芝自喻,兩句意思說自己遠離朝廷,空有忠貞和才幹不能進用、報效。托詞雖婉,心情卻頗為激切,詩人對自己忠而見疏、懷才不用的遭際深覺不平,可是又無可奈何。在這種心情下,聽到峽中凄厲哀絕的猿嘯,他不由得一陣傷感,潸然淚下了。《水經注》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屢引凄異,空岫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詩人在這裡将典故與現實、環境與心情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情景交融、聯想豐富的藝術境界,讀來令人對作者的遭遇産生深深的同情。

寫山水而寄托自己的情思,是中國古代山水詩的一個特色。在這樣的山水詩中,山水景物不再是單純的觀賞對象。而成為與作者的心境相感發相映襯的表現媒介。作者寄意于山水,是為了抒發情感,因此,詩中的景物描繪有時就不那麼刻意求工。楊炯這首詩就是如此,它寫景雄渾開闊而不求工細,為主體的情感活動構成了恰當的背景。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19

題君山(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八百裡洞庭,煙波浩渺。曆來詩人都寫它的闊大壯盛的氣象,留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這首絕句,卻别出心裁,以纖巧輕柔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澄泓湛凝綠,物影巧相映”(韓愈《嶽陽樓别窦司直》)的精細圖景,并融入美麗的神話傳說,構成新巧而又清麗的篇章。

這首描繪洞庭君山的詩,起筆就很别緻。詩人不是先正面寫君山,而是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平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碧色全無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詩人是隻見翠山不見碧湖了。這兩句以波平如鏡的湖水,以淺碧與深翠色彩的對比,映襯出君山倒影的鮮明突出。這是一幅靜谧的湖山倒影圖。這種富有神秘色彩的甯靜,很容易引發出詩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筆鋒一轉,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古代神話傳說,舜妃湘君姊妹化為湘水女神而遨遊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處”這一句,詩人在仿佛之間虛寫一筆:“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輕輕點出:“一螺青黛鏡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鏡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詩人為之命筆。“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這兩句詩,同樣也是以螺髻來形容,不過這是刻畫了遙望水面白浪環繞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這一首,則全從水中的倒影來描繪,來生發聯想,顯得更為輕靈秀潤。起筆兩句,不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筆勢凝斂,重彩描畫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繼而詩情轉向虛幻,将神話傳說附會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脫輕盈。這種“鏡花水月”、互相映襯的筆法,構成了這首小詩新巧清麗的格調,從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0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李白)

斷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攝身淩青霄,松風拂我足。

至德元年(756-757年),李白随永王李麟兵敗後,從亂軍中逃出,因久聞司空山勝境,時至第二年,詩仙避居此山,得"雪霁萬裡月,雲開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原言懷》和《司空山瀑布》詩兩首。曆代墨客騷人、名流雅士皆慕名而來,拜佛祖訪仙蹤;一時間名人詩文碑刻遍滿山間。大部分現在還可見到。如"我來司空山,登台懷李白","佛氏雖殊數,二祖曾卓錫","李白曾蔔築,慧可嘗洞栖"等詩句。人們懷念李白并在其住處"司空原"建了"太白書堂",珍藏了詩仙書畫等用品及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書堂前有狀如櫻桃的"奎心石",旁有萬鬥酒甕"印心石"和常年不涸的"翰墨泉"及"洗墨池""。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1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

暮從碧山下,山月随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

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全詩寫月夜在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詩以“暮”開首,為“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

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然陶詩顯得平淡恬靜,既不首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暧暧無人村,依依墟裡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而李詩卻着意渲染。細吟“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就會覺得色彩鮮明,神情飛揚。可見陶李兩者風格迥異。

李白作這首田園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内容來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造訪一位隐士。本詩以詩人的活動為中心,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從「山月随人歸」開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暢飲美酒,放聲高歌,忘卻人間的名利,淡泊而恬遠。詩人極具渲染之勢,既寫了山色的青翠,又寫了豪飲的暢懷,表達了詩人遇知己的歡樂喜悅。

全詩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鮮明,神采飛揚,頗有清俊之味。

我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後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格。

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内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字,卻無一字虛設。“山月随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餘情。這裡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嗎?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蒼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童稚開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門後,“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顯然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绾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後,從美酒共揮,轉到“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寫出酒後的風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顯然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麼溫緩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湧洩,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别的。陶潛的“或有數鬥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觞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2

望廬山瀑布(李白)

這是一首色彩浪漫、氣勢豪放的寫景詩,詩人描繪了一幅景象壯觀的“廬山飛瀑圖“。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一首色彩浪漫、氣勢豪放的寫景詩,詩人描繪了一幅景象壯觀的“廬山飛瀑圖”。掩卷遐想,人們不禁恍然領悟;此“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瀑布,豈非詩仙狂放不羁,豪邁恢宏之氣慨于藝術領域中之寫照乎。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3

蜀道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巅。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

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

《蜀道難》:古樂府曲名,屬《相和歌·瑟調曲》,古代詩人常用來描寫蜀地道路的艱難。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二十一說:《蜀道難》自是古曲,梁、陳作者,止言其險,而不及其他。(李)白則兼采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弗居’等語用之,為恃險割據與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壯士死:傳說秦惠玉嫁五美女給蜀,蜀國派五位壯士去迎接,返至梓關,遇山崩,五壯士被壓死,五美女上山化為石。

這首詩作于天寶初年。李白雖然托題古調,但從思想内容到藝術形式都是創新的。全詩寫出奇險壯麗的景象,将曆史、現實、神話交織在一起,縱橫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變化參差,充滿極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通篇緊扣一個“難”字,瑰麗而又神奇,怪不得詩人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讀此詩就大為贊賞,稱之為“谪仙人”。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着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4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着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着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并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欲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并不會因為隻有幾隻黃莺在樹上啼唱,隻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白居易這詩名字很有寓意,當時白居易住在長安,“京師珠薪米桂,居大不易”而白居易起這個名字就是說他的才高八鬥,可以白住在長安,也說明了他的驕傲。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5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裡收集的同名詩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豔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隻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樂府《短歌行》。所謂“拟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裡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我們現在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6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内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隻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豔”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 《龜雖壽》四解(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7

題破山寺後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籁此俱寂,但餘鐘磬(qìng)音。

這首題詠的是佛寺禅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懷。

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着禮贊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禅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着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隻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禅定之後,“雖複飲食,而以禅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仿佛領悟到了空門禅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隻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禅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但筆調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用流水對,而次聯不對仗,是出于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贊賞,主要由于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詩以題詠禅院而抒發隐逸情趣,從晨遊山寺起而以贊美超脫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這種委婉含蓄的構思,恰如唐代殷璠評常建詩歌藝術特點所說:“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裡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辄來,唯論意表。”(《河嶽英靈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詩的特點在于構思巧妙,善于引導讀者在平易中入其勝境,然後體會詩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詞藻驚人。因此,詩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驚歎。而其佳句,也如詩的構思一樣,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徑”兩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後來他在青州一處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竹徑”兩句所寫的意境情趣,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一言”(見《題青州山齋》)。歐陽修的體會,生動說明了“竹徑”兩句的好處,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于能夠喚起身經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雲難在造意。同樣,被殷璠譽為“警策”的“山光”兩句,不僅造語警拔,寓意更為深長,旨在發人深思。正由于詩人着力于構思和造意,因此造語不求形似,而多含比興,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隐逸情趣,都有一種優閑适意的情調,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常建這首詩是在優遊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通情調,但風格閑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确屬獨具一格。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詩中抒寫清晨遊寺後禅院的觀感,筆調古樸,描寫省淨,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8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29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0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1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2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3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4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5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6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7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8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39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40

曹操陶淵明李白山水詩(山水詩選曹操陶淵明)4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