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老年人養生 怎麼幫父母安康度過晚年

老年人養生 怎麼幫父母安康度過晚年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6 17:01:50

  每個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健康,給老年人創造一個健康舒适的晚年是每個子女的心願!老年人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呢,老年人飲食養生的效果其實是比較好的哦,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老年人如何養生好吧!看看你們平時都做對了嗎!

  目錄

  1、老年人如何養生 2、老年人的養生秘訣

  3、夏季老年人養生粥 4、老年人秋季養生吃什麼

  5、中老年人養生長壽的秘訣 6、老年人補鈣的養生食譜

  7、老年人補鈣的誤區 8、中老年人要避免的危險動作

  老年人如何養生

  老人從崗位上退下來以後,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有意義,怎樣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長壽呢?其實很簡單,關鍵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态。擁有“六趣”。

  一、情趣

  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基礎,做到精神飽滿,心境開朗,少私寡欲,順其自然。此外,還應讓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把自己的餘熱和興趣融入穩定和諧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去。

  二、樂趣

  在社會大家庭中與周圍的人相處,你會發現更多的生活樂趣。許多老人自己會尋找、會創造,如琴棋書畫,結交新老朋友,參加體育運動。種花養鳥、垂釣收藏;或與孫輩同樂,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與老伴相處,重晚情,常交流,閑暇哼哼唱唱老調。有了這種漫的樂趣,使生活更充實。

  三、童趣

  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趣,引入老年生活中,保持一種孩子般的心理狀态,對老年人來講是一種福氣。人的一生,不順心的事或想不開的事難以避免,但隻要會自我調節,像孩子那樣無憂無慮,保持童心,便是一種健康的氣質。

  四、志趣

  古今中外,有許多老人的晚年時期圓了年輕時的夢,可謂"大器晚成"。這種志趣,有理想,有追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腦勤、手勤、不閑着的精神則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五、諧趣

  幽默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生活中的“去憂劑”。當你遇到煩惱、沉悶或尴尬時,多與幽默和風趣打交道,從幽默中吸收精神營養平衡心理,開心取樂,一笑了之。這樣笑口常開、青春常在能益神健身,使心情舒暢。

  六、俏趣

  即老來俏,有此人誤認為美容修飾是年輕人的事,人老了隻要吃飽穿暖就行。其實,老年人追求美、講究美,有利于身心健康。因為适當講究穿衣打扮能給老人生命帶來活力,從而産生一種自我感覺:我并不老,還年輕。這種心情更有利于健康長壽。

  老年人的養生秘訣

  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内陽氣開始生發,如能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

  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内陽氣開始生發,如能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采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

  一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緻肝氣過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鹌鹑、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食用。

  二不“懶”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于“動”,切忌“懶”。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松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三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心情舒暢有助于養肝,因為心情抑郁會導緻肝氣郁滞,影響肝的疏洩功能,也使神經、内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四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欲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适當節欲。

  夏季老年人的養生粥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一個老年人在家,我們就會有一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但是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一直是我們困擾的熱點問題,夏季到了,養生就要開始了,那麼中老年人夏季養生有哪些食譜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都是易于上手的夏季養生湯、夏季養生粥。食譜選取的材料簡單、做法容易。

  豬血菠菜湯

  取豬血500克,切成片,菠菜500克,洗淨切斷,共煮湯調味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老人便秘、痔瘡便血者最宜食用此湯。

  蔥白大蒜湯

  蔥白500克,大蒜250克,将蔥白洗淨切段,大蒜去皮砸碎,兩者置入鍋中,加水2公斤,煮沸15分鐘即可。可供家裡多人飲用,每人每次飲1茶杯,每日服3~4次。适于預防流行性感冒,或有打噴嚏、頭痛、肌肉酸痛等感冒初期症狀者服用。

  玄參豬肝

  玄參15克,先煮30分鐘以後,再放入豬肝500克,同煮5分鐘,撈出,切成片,然後用姜、蔥、白糖、醬油、原湯等炒豬肝片。具有滋陰降火功效,對肝腎陰虛引起的咽幹口燥,心煩少寐有良效。

  蜜糖蒸蘿蔔

  大白蘿蔔1個,清洗幹淨,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裝入蜂蜜,置于碗中,隔水蒸熟。食用蜜糖蒸蘿蔔,對防止感冒、肺結核、支氣管炎等病症效果較好。

  老年人養生做到平衡?記住這六大原則

  饑與飽、葷與素、寒與暖、動與靜……類似的對立概念常常成為老人生活中的困擾。如何做到最好的平衡?下面一些原則也許能幫到你。

  饑與飽:3:7

  幾乎所有專家都建議,飯要吃到七八分飽。老人代謝能力下降,熱量消耗減少,更要适當少吃。對廣西巴馬長壽老人的生活方式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平均每天的熱量攝入維持在1400~1900卡路裡,遠低于成人2400卡路裡的平均水平。通常認為,老人的早飯和午飯應該吃到大約八分飽;晚飯略少些,七分飽即可。

  要做到科學飲食,還需要對一天早、中、晚飯的數量進行合理分配。一般建議年輕人三頓飯的分配比例為4:4:2,強調晚飯少吃;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年輕人不同,他們晚上睡得較早,晚飯時間通常在六七點鐘,這就使前一天晚飯到第二天早飯之間的時間間隔加長,為防止老人晚上餓,可将三餐分配調整為3:4:3。

  吃飯時盡量減慢速度,細嚼慢咽,飯前先喝碗湯,或在飯前吃點蘋果、橙子等,都能幫助控制飯量。老人還應注意吃不夠的問題,如果總是沒有胃口,應咨詢醫生找到原因。

  葷與素:1:5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二兩肉”,這是民諺中經常會提到的飲食原則。其中,一把蔬菜多指1斤,肉類大約2兩,因此,蔬菜與肉的攝入比例大約為5:1。在肉類選擇上,應盡量避免過多食用脂肪含量較高的肉;禽肉和魚肉,肌纖維相對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能保護心髒,比較适合老人。吃肉時,最好保持“意猶未盡”的感覺,等覺得有些膩了可能就過量了。

  年紀越大,消耗越少,但老人仍需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豆類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老人飲食中不可或缺,建議此類食物以豆腐為主。

  粗與細:1:3

  粗糧、細糧各有好處,前者含有大量不溶性膳食纖維,熱量較低;後者中的膳食纖維是可溶的,熱量較高,但蛋白質、氨基酸等含量也相對高些。之所以現在提倡多吃粗糧,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細糧攝入過多,并因此導緻了便秘、肥胖、三高等問題。老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減弱,細糧的攝入比重應比年輕人有所增加,建議将粗細糧比例調整為1:2或1:3。

  為使粗糧中的營養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吃完粗糧後可以多喝點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做後盾,以保證腸道正常工作;老人吃粗糧最好“細作”,比如玉米磨成面粉,做成玉米粥。小米是健脾和胃的好食物;赤小豆、白扁豆有一定的輔助降糖作用;荞麥、燕麥、大豆有助降脂和軟化血管。

  寒與暖:0:1

  相比年輕人,老年人的火力遠不夠壯,腰部、頸部、關節處大多怕冷,如果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更怕身體受涼導緻的血管收縮。因此,除了炎熱夏季,在其他季節,老人都應以保暖為首要原則,“春捂秋凍”需要改為“春捂秋也捂”。即冬春之交,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夏天最好不要讓室溫低于26攝氏度,午休也要蓋點東西;夏秋交替,可以早些加衣;冬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保證頭、頸、腰、膝不受涼。尤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哮喘等病的老人,最好白天戴個腹帶,晚上用熱水袋暖暖腰腹部,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抗寒鍛煉有助增強抵抗力,但這主要是針對年輕人而言,老人不能貿然嘗試。“若想身體好,三分饑和寒”的說法,并不完全适合老年人。

  動與靜:2:1

  動則養形,靜則養神,老人鍛煉應該動靜結合,每天分配的時間約為2:1。動指每周5天,每天30~60分鐘運動,推薦走路鍛煉。老人運動最重要是把握度,鍛煉時感覺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鍛煉後,老人應變得精神更好、食欲增加。

  靜指靜養。靜坐能放松神經,緩解壓力,可以每天早晚進行,每天約10~30分鐘,靜坐時可放空心思,或聽聽輕音樂。此外,看書看報、聊天下棋有健腦作用,也屬于靜養的一種。需要提醒的是,不論看書,還是下棋,都要控制坐着不動的時間,最好半小時就起來走動一下。

  白天睡與晚上睡:1:7

  有人覺得,年紀越大覺越少,其實不對。睡眠是身體自我修複的最好時機,老人雖然不像年輕人消耗大,用腦多,但也需要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特别是睡眠質量下降的老人,更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老人大多白天有時間、也有條件睡個午覺,但應控制白天不要睡得過多。白天以不超過1小時為限,晚上保證睡6~7個小時。提高睡眠質量,應注意午飯不要吃得過多,飯後用半小時散散步;晚上睡前溫水泡腳,聽聽舒緩音樂,還可以吃個香蕉,喝杯牛奶,都能起到助眠效果。

  老年人秋季養生吃什麼

  秋季,最明顯的标志就是天氣轉涼,而且變得幹燥。而面對這個幹燥天氣,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為自己滋潤一下。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内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

  一、石榴

  性味甘酸澀、溫性,具有殺蟲,收斂、澀腸、止痢等功用,适用于久痢、久瀉、便血、胃積腹痛、癬疥、中耳炎、創傷出血等症。

  二、茄子

  民諺中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說法,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而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因此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

  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衆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除了含有豐富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有一點與其他蔬菜不同,就是富含大量維生素p。維生素p是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保持心血管保持正常功能。因此,茄子對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冠心病和壞血病患者都非常有益。

  此外,國外研究結果表明茄子還是蔬菜中的“抗癌強手”,其含有的龍葵堿成分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增殖,對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三、大蒜,洋蔥

  大蒜和洋蔥能夠使人精神暢快,增強人體免疫力。大蒜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常吃大蒜和洋蔥還可使人體呼吸順暢。

  四、姜

  姜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鎮咳、退燒、減輕疼痛,還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種很好的抗毒物質,能殺菌和抗黴菌,是治療風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五、梨

  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等,梨能預防秋燥,還有清熱、鎮靜神經功效,對于高血壓、心髒病、口渴便秘、頭暈目眩、失眠多夢患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梨還是肝炎、腎髒症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

  六、木瓜

  味道香甜,同時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這款傳統的港式甜品,口感柔滑,潤肺生津,極為适合這個季節,也是潤膚養顔的絕佳甜品。

  七、蘋果

  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者,可擠汁服之。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内過剩的鈉結合,并使之排出體外。所以,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

  中老年人養生長壽的秘訣

  長壽從古至今就是許多中老年人的追求,如何養生才能長壽也是中老年人關注的熱點。下面小編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下養生十秘訣,教您輕松收獲長壽健康。

  1、晚餐早比晚點好

  專家表示,人體排鈣高峰期是餐後4—5小時,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最好在下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2、睡前吃些高纖維食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說:“睡前半小時吃些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類食物,有助于睡眠。”大多數人每天攝入的纖維量隻有身體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議抓住睡前的最後時刻補充一下。

  3、用涼開水泡紅茶

  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與青菜或胡蘿蔔相比,紅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幫你抵抗皺紋和癌症的侵擾。日本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以上紅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襲的幾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熱水泡茶會比冷水泡茶釋放出更多的咖啡因與單甯,導緻周期性頭痛、失眠等症狀,而用涼開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

  4、有些素菜要“葷”着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專家表示,南瓜、胡蘿蔔中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營養素吸收。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裡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5、涼菜的汁用來蘸着吃

  很多人去飯店都喜歡點盤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覺得這樣能補充維生素。其實,這些菜中的醬汁反而會給原本健康的菜帶來不少熱量。最好把調好的醬汁放在一個小碗裡,用切好的菜蘸着吃,這樣,你需要的醬汁隻是原來的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