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緻的肺部炎症。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濕羅音為主要表現。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夏季節較多。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3歲以下嬰幼兒,是我國嬰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本病屬中醫“肺炎喘咳”的範疇。
病因病機
外因為感受風邪,包括風寒,風熱;内因為小兒形氣未充,肺髒嬌嫩,痰濁内蘊。
外邪襲肺,使肺氣郁閉,煉津成痰,痰阻肺絡,壅塞氣道,緻宣肅失職,肺絡失宣,而水液輸化無權,留滞肺絡,凝而為痰,阻于氣道,故可出現咳嗽,氣促,喉中痰鳴;若熱邪熾盛,灼津煉液成痰,痰阻氣道,痰随氣升,則出現壯熱煩渴,喘咳多痰,甚則痰聲辘辘。邪盛而正虛,内陷厥陰則動風驚厥;心陽虛衰則脈細欲脫,均屬危重變證。病後期,正勝邪卻則迅速向愈,正虛邪戀則産生阻虛肺熱或營衛不和的證候。
本病病位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竄心肝。其病理機制為肺氣郁閉,痰熱為主要病理産物。
辨證論治
1.常證
風寒閉肺證
證候:惡寒發熱,無汗不渴,咳嗽氣喘,痰稀色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開肺,止咳化痰。
方藥:小青龍湯加石膏湯。若鼻塞不通者,加辛夷、蒼耳子宣肺通竅;痰多者加白前、萊菔子、橘紅以化痰止咳。
風熱閉肺證
證候:發熱惡風,微有汗出,咳嗽氣急,痰多,痰黏稠或黃。口渴咽紅,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熱重者加柴胡、黃芩、山栀、闆藍根以清熱解毒;咳劇痰多者加浙貝、瓜蒌、天竹黃以宣肺止咳化痰;大便秘結者加瓜蒌仁、大黃以通腑洩熱。
痰熱閉肺證
證候:壯熱煩躁,喉間痰鳴,痰稠色黃,氣促喘憋,鼻翼煽動,或口唇青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宣肺,滌痰定喘。
方藥:五虎湯合葶苈大棗瀉肺湯。五虎湯是由麻杏石甘湯加細茶組成。麻杏石甘湯宣肺定喘,細茶有清神化痰作用,配合葶苈子、大棗瀉肺降氣,以增強清熱滌痰、瀉肺定喘的作用。熱甚者加黃芩、連翹、山栀清熱解毒;痰盛者加貝母、天竹黃、桑白皮以清熱化痰;喘甚痰湧、便秘者,加生大黃、牽牛子以通腑瀉肺;面唇青紫者加丹參、紅花、赤芍活血通脈。
陰虛肺熱證
證候:病程較長,低熱出汗,面色潮紅,幹咳無痰。舌質紅而幹,苔光剝,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肺。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陰虛肺熱較重者,加青蒿、地骨皮以滋陰退熱;熱重者,加黃芩、知母以清解肺熱;咳甚者,加川貝母、枇杷葉潤肺止咳;大便幹結者加生地黃、當歸、火麻仁以補血潤腸;盜汗明顯者加龍骨、牡蛎以固澀止汗。
肺脾氣虛證
證候:病程延長,低熱起伏,氣短多汗,咳嗽無力,納差,便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舌質偏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
方藥:人參五味子湯。虛汗多者加黃芪益氣固表止汗;痰多者加半夏、陳皮、膽南星燥濕化痰;咳嗽甚者加紫菀、款冬花肅肺止咳。
2.變證
心陽虛衰證
證候: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口唇發紫,呼吸淺,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右脅下可出現瘀塊,舌苔薄白,質略紫,脈象微弱疾數。
治法:溫補心陽,救逆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心陽虛衰時,伴見面色、唇舌青紫,右肋下瘀塊明顯者,可加當歸、紅花、丹參以活血化瘀,通利血脈;若出現氣陰兩竭時,宜加用生脈散以育陰潛陽救逆。
内陷厥陰證
證候:壯熱神昏,煩躁谵語,四肢抽搐,口噤項強,兩目上視,舌質紅绛,指紋青紫,可達命關,或透關射甲。
治法:平肝息風,清心開竅。
方藥:羚角鈎藤湯合牛黃清心丸。羚角鈎藤湯具有涼肝息風、增液緩急之功,牛黃清心丸具有清熱解毒、醒神開竅之功,兩方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息風開竅之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