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有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孺子牛”指的是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曆史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景公,夫人沒有兒子。齊景公一個叫鬻姒的妃子很得寵愛,她的兒子叫晏孺子,也受到齊景公萬般疼愛。有一次,齊景公陪年幼的孺子玩遊戲,作為一國之君的齊景公,竟然甘心為孺子扮着一頭牛,且口裡還咬着一根繩子,讓孺牛牽着玩,不料孺牛跌了一跤,把齊景公的牙齒都拉崩了幾顆。
這就是“孺子牛”的典故。魯迅後來升華了孺子牛精神,用來比喻心甘情願為民衆無私奉獻的人,其實其本意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受到溺愛的晏孺子下場是很凄慘的。
做“孺子牛”時,齊景公已垂垂老矣,行将就木,而晏孺牛尚且年幼。大夫們很擔心晏孺子會被立為太子,因為年幼的國君不利于國家的穩定,于是催着齊景公趕緊立太子。齊景公想等晏孺子長大點再說,因為到時立他為太子阻力會小些,于是對大夫們說:“你們這樣憂慮會傷身體的,姑且去尋歡作樂吧,一個國家何患無君?”
但齊景公年邁的身體不讓他如願,很快他就得了重病。臨死前,他召來兩個權臣國惠子、高昭子,讓他倆立晏孺子為太子,并把他的其餘兒子趕到萊地進行安置。交待完後,齊景公就死了,晏孺子繼位,齊景公的其他兒子害怕災禍及身,紛紛逃往國外。
此時是公元前489年,齊國田氏家族的宗主田乞,要開始作亂了。田氏家族在齊國的始祖叫田完,田完的父親也曾是陳國國君。為躲避國難,田完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齊國。田氏在齊國世代低調,暗中積累,至齊景公時已深得民心,齊國名臣晏嬰曾當着齊景公的面預言,田氏将會取代齊國,但此時田氏已羽翼豐滿,神仙也難以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了。
晏孺子繼位沒幾個月,田乞就聯合另一權臣鮑牧,率領軍隊開進公宮,控制住了年幼的晏孺子,并在國人的擁護下,将國惠子、高昭子兩大家族攆出國門。
不久,田乞又召回流亡在國外的齊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并強行廢掉了晏孺子,将陽生立為國君。随後,晏孺子被勒令遷出都城,遷往骀地,還沒到達骀地,就被殺死在野外的帳篷裡。可憐的晏孺子,還沒到明白事情的年齡,就稀裡糊塗地丢了性命。假若齊景公對他不是如此溺愛,不讓他繼位國君,他也不至于被人弄死,齊景公這頭“孺子牛”,真是害死人!
自此,田氏完全控制了齊國國政,再過大約一百年,公元前386年,田氏家族的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姜姓齊國絕祀。自姜太公于公元前1046開創的呂氏齊國,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田氏仍用着齊國國号,直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所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