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吃奶的原因有那些
母親看到自己的寶寶不吃奶時,總是很着急,找不到對策。其實隻要找到寶寶拒哺的原因,情況就會有所轉機了。寶寶不吃奶的原因很多,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寶寶患一些疾病時,如消化道疾病,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厭吮。
2、母親乳房脹奶後,比較硬,寶寶不會吸,這時可以用熱毛巾敷一敷,把奶擠出來一些,使乳房變軟,這樣他們就會吸了;還有若是人工喂養,奶瓶上的奶嘴太硬,或上面的吸孔太小,吮吸費力,都會使他們厭吮。
3、寶寶鼻塞後,就得用嘴呼吸,如果吮乳,必然妨礙呼吸,往往剛含住奶頭就放棄了。
4、當寶寶口腔感染了,他們會因疼痛而害怕吮乳。寶寶口腔黏膜柔嫩,分泌液少,口腔比較幹燥,再加上不适當的擦拭口腔,常常引起感染。
5、一些生理缺陷也會影響寶寶吃奶,如唇裂、腭裂等,其吮吸困難,亦會出現拒吮現象。
6、若是早産兒,則因為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善,吸吮能力低下,甚至吞咽困難,常常是口含奶頭而不吸吮或者稍吮即止。
寶寶不吃奶怎麼辦
對于寶寶不吃奶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有些寶寶會忽然不愛吃奶了(牛奶或配方奶),媽媽往往找不到任何原因。此時,小編建議媽媽應該做的是:
1、放下焦慮的心情,仔細觀察孩子。如果孩子隻是不愛喝奶粉,但喝水、吃母乳正常(許多孩子此時為混合喂養或仍有少量母乳),而且孩子的臉上經常挂着笑(這一點很重要,有疾病或不舒服的孩子是不會面帶微笑的)此時就不要太着急。這也許是給孩子一個自我調整的好機會。
2、此時如果孩子仍吃部分母乳,可增加喂母乳的次數,還可以給孩子換換口味,如:換換奶粉品牌,把奶粉沖調稀一點或加一點點米粉等。一般不主張強迫孩子進食。
3、研究表明,此種情況可能與孩子的肝腎功能發育相對不成熟有關。寶寶對奶中蛋白質的吸收會較剛出生那幾天增加,但肝腎功能相對不足。長期超量工作,會使肝腎“疲勞”,需要适當地“休息”與“調整”。因而,就出現了進食牛奶減少的情況。
寶寶不吃母乳怎麼辦
寶寶剛出生時,很多新媽媽由于沒有奶,家裡人怕寶寶餓,就給寶寶吃了奶粉。後來媽媽的奶下來了,但是寶寶卻不吃媽媽的乳頭。寶寶餓的時候給他吃乳頭,可是寶寶吸兩口,就吐出來大哭。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不要着急,還是有辦法可解的。
1、首先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來在奶瓶裡喂寶寶吃,讓寶寶習慣母乳的味道。注意要奶不很脹的時再給寶寶吃,喂奶時優先媽媽身體裡面的奶水。
2、寶寶隻吃奶嘴,不吃母乳,那是乳頭混淆了,因為吸奶嘴比吸媽媽的乳頭要省力得多,而且用力方法也不太一樣,所以寶寶會不吸媽媽的乳頭。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要放棄,同時千萬記得每天要按時擠奶,否則等寶寶願意吃了,你卻沒奶了。
3、可以試着在寶寶昏昏欲睡或者睡着了的時候喂奶,許多醒着不吃奶的寶寶在困了或者睡眠中不會拒絕母乳。有些孩子不喜歡媽媽坐着喂奶,而是喜歡媽媽抱着自己走來走去。無論是怎樣的情況,媽媽都應該騰出幾天的時間把全部精力放在寶寶身上。多抱一抱、多愛撫寶寶,多與寶寶有直接的肌膚接觸,都會有濟于事。讓寶寶遠離家庭的嘈雜,單獨安安靜靜地和媽媽相處一段時間,也有助于鼓勵寶寶回到媽媽奶頭上來。
4、用觸感跟媽媽奶頭差不多的奶嘴給寶寶喂奶,可試着在寶寶不注意的時候與媽媽的奶頭交換,讓寶寶習慣吸媽媽的奶頭。
5、有正确的銜乳姿勢:将寶寶的臉完全對準乳頭、身體完全側過來,做到寶寶的嘴含住大部分的乳暈、下颏緊貼着乳房、下方的乳暈含的比上方多(因為乳汁是依靠嬰兒下颌擠壓乳暈而泌出的)下嘴唇完全翻過來貼在下颏。
寶寶到底為什麼會吐奶呢?
一般嬰兒吐奶是生理性原因導緻的。嬰兒的胃不像大人一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容量比較小,而食管、胃腸的蠕動力較差,易造成食物淤積。加之嬰兒的胃上口即贲門括約肌發育較差,而下口即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使嬰兒的胃出口緊而入口松,所以當胃内食物稍多時,就容易沖開贲門,倒流回食管,從而吐出來。同時,不恰當的喂奶方式也容易導緻嬰兒吐奶,如喂奶次數過多;喂奶量過大;乳母乳頭過孝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時奶沒有充滿奶頭,導緻嬰兒吸入過多空氣;喂奶後讓嬰兒平卧,或者過多、過早地翻動嬰兒,都容易引起嬰兒吐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