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怎麼貼暖寶寶才不會造成低溫燙傷

怎麼貼暖寶寶才不會造成低溫燙傷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06 22:12:44

天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用暖寶寶、自熱貼等取暖神器。在這些取暖設備為我們帶來溫暖的同時,有很多人也因取暖不當受到傷害,在醫院門診許多燙傷患者也頻頻發出疑問:“為何我并沒有感覺到發燙,隻是溫熱,結果第二天起床被燙出個大泡呢?”本文就這些疑問給大家科普一下低溫燙傷的相關知識。

低溫燙傷的定義

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理解的燙傷,通常因高溫液體、蒸汽、明火等高溫損傷引起,屬于高溫燙傷。随着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用品對于高溫的保護措施越來越周到,高溫燙傷的患者也越來越少,而看似溫和的低溫燙傷卻越來越常見。身體局部長時間接觸低熱物體,就會造成局部皮膚損傷,形成低溫燙傷。

怎麼貼暖寶寶才不會造成低溫燙傷(暖寶寶使用不當)1

低溫燙傷的誘因

有研究顯示,最低44°C就可以對皮膚造成燙傷。日常生活中,取暖設備如電熱毯、暖寶寶,理療如艾灸、神燈,甚至手機過載發熱都會超過這個溫度,可以說每個人身邊都有潛在的緻傷因素。那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會被低溫燙傷呢?這是因為低溫燙傷需要足夠的接觸熱源的時長。正常情況下,人體體表的各種感覺正常,接觸熱源一段時間後,接觸局部會産生疼痛感,促使你遠離熱源起到保護作用。而當皮膚對溫度、疼痛等感知覺減弱,就會導緻對于低溫損傷的保護反應滞後或消失。正常人接觸低溫熱源,皮膚表層輕微損傷即可察覺;而對于老年人、嬰幼兒、糖尿病患者、皮膚受凍的人群,由于神經反射遲鈍,感知覺減弱,往往是被傷及皮下組織,甚至造成肌肉、血管等深層次損傷後才被發現。安全起見,較長時間接觸局部熱源避免高于40攝氏度。

有哪些表現提示您可能出現了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與高溫燙傷的表現有所不同,輕度燙傷二者都表現為局部的皮膚潮紅、腫脹,但低溫燙傷疼痛程度要比高溫燙傷輕淺,很多患者因神經反應遲鈍甚至感受不到疼痛。而重度燙傷中,高溫燙傷的損傷一般較為直觀,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出燒傷程度,局部的損傷常伴有組織的缺如。而低溫燙傷的表現較為複雜,不存在組織的缺如,組織損傷由外逐漸透入到皮下組織,肉眼可見表皮損傷,但在局部清創處理去除損傷壞死的表皮組織後,可見皮下的深度損傷壞死。從面積來看,高溫燙傷因損傷原因不同,面積可大可小,可發于全身各個部位,而低溫燙傷面積一般較為局限,常見的低溫燙傷多發于下肢、足部、後背等。

遇到低溫燙傷如何緊急處理?

輕度的低溫燙傷一般隻損及表皮角質層,表現為局部皮膚潮紅、腫脹、疼痛,此時最簡單直接的處理方法就是冷療:用流水沖洗或者冰袋、冷毛巾濕敷至疼痛減輕、潮紅退去為止。一旦發現表皮出現水泡或者破潰甚至變黑,就證明組織損傷已經超過表皮角質層,達到皮下組織。由于低溫燙傷的損傷特點,很難界定損傷的深度,因此對于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切忌自行挑破水泡,或者輕信塗牙膏、醬油等“偏方”,造成傷口感染。在前往醫院過程中,可先用清潔的毛巾、紗布等保護局部,避免傷口受到污染。

怎麼貼暖寶寶才不會造成低溫燙傷(暖寶寶使用不當)2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1、使用暖水袋、電熱毯等直接接觸皮膚的取暖設備時避免溫度過高,暖水袋可以套上一層厚毛巾,并随時更換位置,避免長時間作用于同一點,睡前拿開,電熱毯睡前一定斷電,不要整夜開啟。

2、使用電暖器、小太陽等時遠離熱源,保持安全距離。

3、對于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患者等皮膚溫度感覺障礙的人員以及嬰幼兒等缺乏表達能力的人員,使用取暖設備時一定要有别人監視,可以讓他人手背貼放于取暖處,幫助其感覺溫度高低。

4、長時間處于低溫環境中導緻皮膚溫度下降時,可先用涼水或溫涼水複溫,待肢體感覺恢複正常後再使用取暖設備,避免因組織和取暖設備溫差過大造成損傷。

來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