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排出的尿帶有白色,我們正常的尿液是黃色的,當患者發現尿液有異常時,也能表明身體患有疾病,建議患者去醫院做尿檢,當尿檢有蛋白尿怎麼辦呢?此時需要進一步檢查腎功能、泌尿系統等,蛋白尿的産生與腎類疾病、泌尿疾病等都有一定原因,患者要根據身體的症狀判斷,才知道需要做的檢查項目,最終診斷疾病後進行醫治,下面就一起來了解患者确診疾病後需要做的治療。
蛋白尿是腎病的一大典型症狀,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體現腎病病情輕重。輕度慢性腎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說明腎髒病理損傷輕,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說明腎病病理損傷嚴重。如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髒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
堅持治療原發疾病例如腎病等,嚴格控制飲食,合理攝入優質蛋白。
出現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體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過其他腎髒B超檢查、腎功能檢查、尿常規檢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斷是腎髒受損而導緻的臨床症狀。
蛋白尿的臨床意義非常複雜。臨床上見到持續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腎髒的實質性損害。當蛋白尿由多變少時,既可反映腎髒病變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腎小球纖維化,濾過的蛋白質減少,腎功能日趨惡化,病情加重的表現。因此判斷腎髒疾病損害的輕重,不能隻憑蛋白尿來衡量,要綜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續時間來全面考慮,還要結合全身情況及腎功能檢查來确定。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腎病綜合症和持續性蛋白尿患者預後不良。在局竈性腎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IGA腎病,糖尿病腎病和慢性腎移植排異反應中,蛋白尿是腎髒病進展和病死率增加的顯著獨特的決定因素。事實上這些疾病的緩解,尿蛋白質排洩的減少,不論是自發的還是通過積極治療所緻,都可改善存活率。
由于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稱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則稱為大量蛋白尿。常見于發熱性疾病,多見于發病早期,尿蛋白随發熱減退而消失,隻持續幾天,尿中除蛋白外,還可見少許白細胞及上皮細胞。堅持治療原發疾病例如腎病等,嚴格控制飲食,合理攝入優質蛋白。腎病專家建議腎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要攝入高鹽飲食及過多的高蛋白飲食。這是有利于疾病治療和身體健康的,所以腎病患者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安排一日三餐,避免飲食不當給治療帶來的衆多麻煩。
尿檢有蛋白尿時必須重視此問題,患者可采取正規的檢查,檢查後才能發現身體的異常,确診了疾病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可及時控制蛋白尿或是相應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在排尿的時候最好觀察一下尿液的顔色,這是初步診斷疾病的有效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