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就是睡覺睡得好好的,突然感覺自己抽搐了一下。往往因為這個抽搐,自己就醒了。那麼睡覺時突然抖一下的原因是什麼呢?很多人擔心睡覺時抽搐是一種病,是這樣的嗎?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論下睡覺時突然抽搐一下的問題。
有些人覺得這種情況是在暗示着什麼,其實這是心理作用。因為心理太在意這一個舉動,而産生的聯想。有些朋友還會再抽搐的時候伴随着“從樓梯或是懸崖上摔落”的夢,會因此突然驚醒。
有人對此解釋是,睡覺狀态下忽然的抖動是神經系統發現你忽然陷入睡眠,很久沒有活動,它以為你死了,所以它就動動想試試你死了沒有。
現在有醫生給出了科學解釋:年長者出現抽動可能與相關病史、用藥有關;年輕人則可能因水分攝取不足,夜間身體電解質不平衡有關。
據台灣媒體報道,神經内科醫師林志明指出,就生理上的機制而言,四肢受到大腦皮層控制,當進入睡眠時,大腦皮層抑制四肢運動,這時肌肉神經出現自發運動,加上睡眠時人體血液循環慢,這時小幅運動的表現就更明顯。
肌抽躍 這是什麼鬼
"肌抽躍"其實叫"入睡抽動",它是在睡覺時突然抖一下的科學術語,有時也被稱作"睡驚"。
入睡抽動是一種急速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動,由于速度很快,因此常常呈現出的是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這個動作一般都是無法控制的,當入睡後,大腦誤判斷認為要從高地墜落下去。大腦本能的反應會瞬間緊繃肌肉以獲取平衡,身體會産生劇烈晃動。所以夢中才會出現突然一腳踩空的感覺。
偶爾"肌抽躍"是正常生理現象
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會在你進入夢鄉時,出現于手臂、腿、甚至是全身。因此,偶爾"肌抽躍"是正常生理現象。例如打嗝、睡眠中肌抽躍、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抽躍屬之。一般人都是偶發的,一晚上不會超過四五次,動作幅度也不會太大。
睡覺時為什麼會這樣呢
關于入睡抽動主要有兩種理論,分别是基于神經科學和進化。
1、最普遍的解釋是當你入睡時,大腦中有兩套不同的系統正互相對抗。當你有點想睡覺時.1号系統通常會移交控制權給2号系統VLpO.而此時入睡抽動則會停止,所以這些入睡抽動被認為是每次嘗試入睡時,在身體中發生的睡覺清醒鬥争的結果。
2、另一種說法是,睡着後,身體肌肉應該是放松的,但是有些人由于睡姿、白天勞累、興奮、心情煩躁等原因,睡下後肌肉沒有完全放松,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在做夢時,特别是有時夢境過于生動,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出信号,就會産生小動作,發生把夢境演出來的情況。
睡覺抽動頻繁的原因
1、過于勞累、白天壓力大,精神緊張
現在很多白領上班族,白天壓力大,精神緊張,加班成了家常便飯,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容易感到疲憊無力。所以要多注意休息,放松心情。
2、缺鈣
體内鈣元素缺乏,血鈣含量低會導緻神經、肌肉興奮性亢奮,進而引發痙攣抽搐。有可能是血鈣低導緻神經、肌肉興奮性亢進而痙攣抽搐。
3、肝腎虧虛
如出現的肌抽躍不是很劇烈,但頻次較多,在中醫上有可能是因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造成。
4、症狀性肌抽躍
如果伴有頭痛、頭暈等狀況,需要腦部CT或磁共振檢查,判斷此種肌抽躍是不是由于腦部有病變而表現出來的症狀。
病因如腦缺氧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腦基底核病變、腦炎等。
六個小動作 保證你的睡眠質量
失眠是件很頭疼的事情,你知道做瑜伽既可以鍛煉身體,而且還能改善睡眠嗎?這種一舉兩得的好事,我們一定要積極。每個動作要保存20秒左右,重複3次。讓失眠遠離我們。
俯卧墊上,彎曲膝蓋,兩手臂向後分别抓住雙腳,做2-3個平靜呼吸。擡起雙腳膝蓋離開地面,雙臂用力拉動雙腿向上,同時帶動胸部離開地面。接着擡頭後仰,盡量做到隻有腹部支撐身體的重量。
右臀坐地,右腳在前,膝蓋彎曲,左腳往後自然伸展;雙手在身體前微微推地,十指張開,背部往後伸展。整個上半身向下伏地,胸部盡量貼近右腳,額頭貼地;手肘支撐地面掌心放在頭前合十。
呼吸平緩後,慢慢擡起左腿,膝蓋要伸直,左腳心向下壓,整個下半身随之從腰部開始向右傾斜。放松頭部和頸部,停留5-8個呼吸。
跪姿,手掌貼地與肩膀同寬,腳趾頂地腳跟朝天。接着将手掌往前方移動10-15厘米,慢慢收起腹部,吐氣,擡起臀部向上擡高,同時伸直兩腿,使身體呈倒V形将腳跟盡量壓地闆,但不要勉強。
右腳向前跨出一大步,右膝膝蓋彎曲大約90度,左腳向後伸直。挺胸擡頭,像戰士一樣打開胸部,身體向後彎,左手扶在左腳上做平衡支撐,右手向後伸展,頭部也随之向後仰起,整個身體呈彎月狀。
雙腳打開兩倍肩寬,右肩膀向前伸展,保持與地面平行。呼吸平穩後,向後擡起左腳,左手勾住左腳大腳趾;右手臂向上擡起指向斜上方,挺胸擡頭,視線落在右手指尖上。
别小瞧這六個小動作,改善失眠有效果。
結語:有關于睡覺時候會發生的這個小狀況,小編這裡就介紹這麼多。大家看完之後心裡應該踏實許多了,其實不少人看到别人抽搐一下之後會取笑人家,娛樂一下而已。抱着一種樂觀的心态看問題,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