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揀盡寒枝不肯栖

揀盡寒枝不肯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7 12:53:14

揀盡寒枝不肯栖(揀盡寒枝不肯栖)1

題圖 / 斉藤和

蔔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者 / [北宋] 蘇轼 選自 / 《蘇東坡的下午茶》,四川人民出版社

寂寞如何盛大?

——可充塞于天地,可彌漫于萬物,可與日月并肩,可與孤鴻齊飛。

“鴻”或“孤鴻”是蘇轼詩詞中經常使用的意象,一旦出現這個意象,那寂寞就容易變得盛大起來,充滿悲涼的意味。

作此詞時,東坡受到驚吓的心靈尚未從漫長的旅途中平複,情緒仍然陷在烏台詩案的陰影裡無法自拔,突然被命運抛擲到一個陌生新鮮的環境裡,人地兩生,要面對無邊無際的大面積的寂寞。

真是煎熬。

上片“缺月”兩句,立刻營造了一種極端寂寞之氛圍。一片殘月挂在幹枯的梧桐枝頭,漏刻中的水已滴盡,連那“滴答”的聲音也消失不見,四周盡是寂靜——那是一種叫人不能擺脫的寂靜。想揮灑心中煩悶卻無途徑,想祛除心中陰影但陰影就在眼前。“漏”指漏刻——古人的計時工具,漏斷是指漏刻中水已滴盡,代指夜深。看似寫景,實是寫内心深處之感受。

後兩句則更進一步,将這種煎熬的情緒推向無以複加之地步。無人可以往來,如孤獨飛過的大雁,隻在天空中留下它若有若無的背影。“幽人”本意為幽囚之人,引申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這裡是蘇轼自指,有感慨意味也有自嘲意味,“幽人”這個意象在蘇轼詩詞中多次出現,如“幽人夜度吳王岘”,“幽人拊枕坐歎息”,“幽人自恨探春遲”等等。“幽人”與“孤鴻”一起,将這種漂泊、彷徨的境遇表達得淋漓盡緻——衆生皆已入夢,唯“我”在天地間孤枕難眠,“孤鴻”與“幽人”之間形成一種特别的張力:“地上的我”(幽人)将它襯托得更為缥缈,“空中的它”(孤鴻)将我襯托得更為孤獨。

若說上片是寫景,是以景來映稱内心之寂寞。下片就直接抒發寂寞了。那種累積的寂寞情緒,内心确實已經無法承受了,需要将它發洩出來。“驚起”二句,即是直面自己的内心,一點也沒有回避的意思:隻一個“驚”字,便将此刻内心的情緒和盤擺出了,經曆詩案後的作者,仍恐懼于詩案中身體和心靈所受的創傷,仍陷在負面情緒裡,但他明白,如此無益,莫如走出創傷和負面情緒,但環顧四周,知音難覓,孤苦無着,情何以堪?——天下之大,無人懂我,苦!

按常理而言,既然“有恨無人省”,那應該尋求解決之道,讓“恨”有人“省”:比如抓緊熟悉環境,多認識新朋友,或給老朋友寫信,傾吐心事,這些方法皆有可能幫助解除内心的那些盛大的寂寞。哪料想,蘇轼未按常理出牌,卻給出另外一個略顯出人意料的答案:“撿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大約意思是說,我那些“恨”,“無人省”就“無人省”吧,我隻願像那孤鴻,栖息于荒涼的沙洲,也不願栖息在寒枝之上。蘇先生大概是借此明志:熱鬧是你們的,我什麼也沒有,那又如何?我甯願獨來獨往,也不想和你們同流合污——清高自許之态清晰可見也。作者處在寂寞的心境中,依然可以主動擁抱寂寞,“冷”自然是無可避免的了。

上片中,“幽人”與“孤鴻”的聯系尚屬淺淡,到下片裡,“幽人”與“孤鴻”似乎完全融為一體了!作者這裡似乎使用了隐晦的互文手法,借“幽人”來觀照“孤鴻”,借“孤鴻”來表現“幽人”,讀完全詞,竟一時無法分辨何為“孤鴻”,何為“幽人”。其實,未必真的有孤鴻出現過,那孤鴻隻是作者為表達孤獨而引入詞中的,是為表達情緒服務的。

黃庭堅為此詞跋中忍不住感慨:“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關于此詞,曆來不乏争論。其中“揀盡寒枝不肯栖”一句,多位注家以此為語病,原因是大雁栖息于田野葦從間,而非梧桐枝上。有另外的注家則以為,寒枝未必一定是指梧桐枝,也可以是葦枝;還有注家以為“寒枝”非大雁所栖,故“揀盡”亦“不肯栖”,并沒有毛病。

不過,我個人以為,這争論并無實際意義,“孤鴻”本身是作者高度抽象的文學形象,是為表現主題而服務的,至于寒枝是梧桐枝或是蘆枝,這個問題并不緊要,緊要的是——孤鴻是高潔脫俗的精神象征。

——它本有機會遠離寂寞,但仍然主動選擇了寂寞,甯願寂寞。這堅持裡,有它的理想所在,有它的志向所在——它因而得到作者厚愛,而被選為他的代言人——這孤鴻就是作者自己啊。

薦詩 / 陳鵬 2020/06/13

第2653夜

2020/06/13written by 姜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