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氣寒冷,很多人都會選擇窩在家裡不出去,即使是出去也會穿的厚厚的,認為這樣才能夠不被凍到,不會生病,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時候并不是穿的越多越好,那麼冬季養生的誤區有哪些,下面作文庫知識百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
冬季養生的誤區
1、關緊門窗感冒少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門窗緊閉,認為這樣溫暖,不容易感冒,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門窗緊閉會使空氣不流通,而空氣中有大量的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塵,在這樣的空氣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應該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
2、戴口罩防感冒
在冬天,看大街上的人,包的嚴嚴實實的,還戴上口罩,在一定程度上雖然可以抵禦寒冷,但是也會使人的抵抗力變差,稍微受寒反而容易感冒,所以讓要想盡最大可能擺脫感冒的困擾,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才好,這樣才能夠更加健康的度過冬季。
3、衣服穿的越多越好
很多人在冬天穿的一層又一層,其實,衣服是起到隔離寒冷的作用,它緩沖了外面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之間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但是衣服穿的過後,就會使人體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冬季穿衣适宜就好了。
冬季飲食調養
原則
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無擾乎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
養腎為先
寒氣内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内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
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溫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内積熱而緻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将嚴重地影響其他髒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增苦少鹹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髒,使心髒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髒,增強腎髒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莴苣、醋、茶等。
冬季起居調攝
睡眠調節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睡覺時不要貪暖而蒙頭睡。被窩裡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變得混濁不堪。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冬保三暖
頭暖
頭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适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内髒,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涼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内髒,促發各種不适。
腳暖
一旦腳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下降。後果是病毒、細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防燙傷
盥洗燙傷
寒冷時,裸露在外的面部、手部表面血管收縮,溫度較低,尤其是剛從室外歸來時。此時突然用熱水盥洗,熱量不能及時被血液吸收,很容易被燙傷,最終會因受燙傷皮膚血液循環變差而誘發凍瘡。
被窩燙傷
偏癱、截癱、老年性癡呆症患者和老人易發生燙傷,他們的肢體皮膚感覺遲鈍,不知閃避,因此他們在睡覺時用熱水袋、電熱毯要控制好溫度,家人要多留心觀察他們的取暖情況。
取暖器燙傷
電爐、油汀等取暖器表面金屬部位在使用時溫度很高,老人和幼童行動遲緩,手腳接觸時容易燙傷,家人還須多加照看,注意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