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着進入幹支曆申月的下半月。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幹燥,咽幹唇焦的燥症。此時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幹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百合蓮子湯
[配料]幹百合100克,幹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幹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幹淨。将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内,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湯勺。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淨放入碗内,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内蒸30分鐘出鍋,或烘幹或風幹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甯,驚悸易醒者。
芝麻菠菜
[配料]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淨,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後撈出淋幹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内,分别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開胸潤燥。
青椒拌豆腐
[配料]豆腐1塊,青椒3個,香菜10克,香油、鹽、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盛入盤内即可。
[功效]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對胃口不開,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處暑為什麼吃鴨子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
“處暑”到來表示炎熱的暑天就要終止了,在我國許多地方,處暑意味着涼秋的開始。從這一天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溫差增大、晝暖夜涼;但是有的地方也會出現“秋老虎”的短暫高溫天氣。營養人士稱,此時飲食應遵從處暑時節潤肺健脾的原則,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稻香村今年專門研制的處暑百合鴨,選用的是當季的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肺生津的食材來調制老鴨,養生價值豐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