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故事——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号,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号。”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圖片來自網絡)
——故事啟發——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在寶劍掉落水中以後,通過刻記号便于打撈,這原本是無錯的,可是他卻把記号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于沒有記号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同樣告訴我們辦事不能隻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作者介紹——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