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揭秘十二歲之前各年齡段寶寶恐懼心理

揭秘十二歲之前各年齡段寶寶恐懼心理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7 03:07:05

  孩子的恐懼心理是一種正常的應對外界事物的心理反應,但是每個孩子,根據年齡段不同,又會有不同的表征。

  兒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懼,一般情況都較輕微,并有年齡特點,也是暫的。有些恐懼,會随着兒童正常發育過程消失。不同年齡的兒童會有不同害怕的對象,某個年齡段存在的恐懼特定内容以及恐懼強度,取決于每個兒童的學習和體驗的曆程

  1-6個月

  嬰兒在早期,聽覺是較為敏感的。因此,較大的噪音會使嬰兒産生恐懼。但偶爾的一兩次刺激,不至于對他們産生不良影響。在嬰兒哭泣時,給予足夠的安撫就可以了。避免連續讓嬰兒接受令他們恐懼的噪音繼續強化。

  6-9個月

  在嬰兒期,對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産生的反應取決于多種情境因素。比如,嬰兒所熟悉的人在場還是不在場,與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環境是否熟悉,以往與陌生人接觸的經曆,有哪些可供選擇的反應方式(嬰兒能否爬到媽媽或的人那兒去)及嬰兒個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嬰兒的方式等等。

  嬰兒對陌生人普遍有恐懼感,但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卻不同。在某個環境,嬰兒見到陌生人會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卻可能對陌生人産生興趣,并做出願意接觸的姿态。因此,在這一時期,父母要對嬰兒與陌生人的接觸保持警覺,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比較安全的環境。在嬰兒出現不安情緒時,父母應該及時進行安慰。

  同一時期,嬰兒還會對高度産生恐懼。因為嬰兒在這時已經對高度産生感知。到了九個月,身體發育已經使他們能夠翻身和爬行了,但這些運動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們應付對高度産生的恐懼,對高度的恐懼幾乎是天生的。不過,随着嬰兒年齡地增長,身體控制能力的增強,這種恐懼會慢慢消失。

  12-24個月

  兒童與看護者分離所産生的焦慮,高峰出現在18-24個月時,而且是極為普遍的反應。兒童對分離産生的反應,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年齡、過去的分離經驗,對環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特點,母親與孩子關系的好壞以及在分離時母親的行為。當兒童進入學齡前期時,與監護人的分離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場,環境是否熟悉,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親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分離性焦慮要明顯輕得多。他們知道母親會回來,在母親離開期間會呆在比較适宜的環境中。

  由此可見,母子之間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極為重要。同時,還應注意母子分離要逐步進行。比如,一開始先短時間分離,然後再逐漸拉長時間。需要提醒的是,看護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證的時間内回來,讓孩子心理有底。

  2歲以後

  在進入第二年後,兒童的恐懼變得更為個人化。對于較為具體的刺激産生的恐懼反應,讓位于對想像出來的東西的恐懼以及對求知情況産生的預想性恐懼,比如獨處、黑暗、死亡、綁架者及搶劫者等。一般來說,這些恐懼在四歲時達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歲這一年齡段維持高峰,此後高峰開始下降。

  6-12歲

  在6-12歲期間,恐懼大多與學校,身體損傷和自然災害有關。更為抽象的社會焦慮和對成績的焦慮出現,對于損傷,自然時間 和社交産生的恐懼可以維持一生。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認識到死亡。有時他們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訴媽媽:“我的手出血了。”很可能孩子說這些話的潛台詞是“我會死嗎?”媽媽對這種出血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保證,會成為孩子的定心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