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新上任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面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小肉團,是不是有點懵圈。
感覺哪哪都有問題,恨不得找個醫生駐紮在身邊,随時可以揪過來問問。
這不,小果就給大家整理了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月,你們會遇到的一些疑惑,這些都是小果近10年來被咨詢的高頻問題哦!
如果你是準爸爸準媽媽,或者備孕,或者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可以收藏分享給他們哦。
1、給寶寶洗澡時要注意各種衛生死角:比如耳後、頸褶、胳肢窩、大腿根部等各處肉褶處,清洗時動作要輕柔,毛巾要松軟,洗淨後擦幹水分,擦上護臀膏或護膚乳。
2、新生兒的臍帶殘端在傷口未愈合前,要每天消毒(被屎尿污染時,要加次數),更換護臍貼,消毒方法是用碘伏棉簽以臍帶殘端的中心為起點,往外繞圈圈,每圈一根碘伏棉簽。
3、每次給臍帶消毒時要注意有無發紅、滲出等情況。一旦出現發紅、腫、有膿性物滲出等情況,要及時去看醫生,讓醫生判斷需不需要用上抗菌藥物。
4、新生兒臍帶殘端脫落時間長短不一,早則出生後3~5天,晚則1個多月就會脫落。
5、寶寶一哭肚臍就突出一塊,那是“臍疝”,不用太擔心,絕大部分的臍疝都會自行消失的。
6、如果母乳喂養,請按需喂養,就是寶寶餓了就喂,但是要注意識别寶寶是否餓了的信号,哭不僅僅是因為餓了,還有可能是尿了、困了。
7、剛出生的前幾天,奶量沒有上來,不要太為難自己跟孩子,母乳不夠,奶粉先上,等奶量上來了再逐漸改母乳喂養也是可以的。
8、如果是奶粉喂養,請注意,奶瓶、奶嘴要每天消毒。
9、奶粉喂養的寶寶,挑選奶嘴一定要注意,是有型号的,請選擇适合寶寶月齡的奶嘴。
10、奶粉喂養的寶寶,沖泡奶粉一定要記得,按照說明書的配比來,太濃、太稀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并且要先放水,再放奶粉。
11、奶粉喂養的寶寶,沖泡奶粉一定要記得,按照說明書的配比來,太濃、太稀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并且要先放水,再放奶粉。
12、沖泡奶粉的水溫,2個月内寶寶一定要達到70℃,這樣可以消滅可能存在的一些細菌,如果>2個月,可以放寬到40℃,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奶粉的營養物質。
13、如果寶寶吃得不多,尿液濃縮後形成結晶會損傷尿道,會使尿液帶有血絲,或者呈粉紅色。
14、尿不濕正确使用,不會引起紅屁屁,尿不濕隻要是正規廠家出品、國内外大品牌都是可以的,尿不濕要勤更換,更換尿不濕時要清潔寶寶的屁屁,等水汽完全幹透後,塗上護臀膏,保持臀部幹爽是預防紅屁屁最重要的方法。
15、不建議給寶寶把屎把尿,把屎把尿不會鍛煉寶寶的如廁能力,反倒會破壞寶寶自主排便的功能,甚至會導緻髋關節脫位。
16、如果超過24小時沒有排出胎便,就要警惕有沒有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或者先天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17、如果超過24小時沒有排出尿尿,就要警惕有沒有先天性的泌尿道畸形,需要進一步檢查。
18、不要給寶寶裹蠟燭包,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四肢是蜷曲的,這種姿勢在出生後很久都會存在,不要去過度糾正它,給寶寶一個慢慢長大的機會。
19、不要給寶寶剃滿月頭,寶寶頭發是稀濃,是黃是黑,由基因決定的,剃滿月頭不會更改結果,反倒會導緻頭皮損傷、激發感染等等危險。
20、寶寶的指甲如果太長,要剪掉,買一個寶寶專用指甲剪,寶寶的指甲要剪成“方形”,不要剪得太短,最後,用專用的嬰兒指甲锉稍微打磨一下就可以了。
21、寶寶的馬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迷信“吃奶不好是因為馬牙的存在”而去挑破它,挑馬牙=容易導緻感染,如果真的吃奶不好,去找找其他原因。
22、寶寶出生後乳腺腫大也是正常的,如果有人告訴你“女寶要擠乳腺以後長大生孩子才會有母乳”,請給他一個白眼,離他遠遠的。
23、因為在母體内受雌激素的影響,女寶出生後會出現陰道少量出血,這是正常的,如果出血量較大,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24、很多寶寶多會出現黃疸,不要太迷信網上生理性黃疸的标準,太專業,非專業媽媽會把握不準,如果發現寶寶黃疸,請每日監測黃疸變化,聽從醫生的建議。
25、1歲以内的寶寶,最安全的睡姿不是側睡,而是仰睡,如果要俯卧,請一定不要脫離大人的視線。
26、如果寶寶雙手雙腳都會比較冷,不一定是衣服穿得少,而是寶寶的循環功能還沒有發育好,不要用雙手的溫度去判斷寶寶有沒有穿暖,要摸後頸部。
27、大部分寶寶不怕穿的少,而是怕穿的多,寶寶衣服穿的太多,尤其在溫度比較高的夏日,容易引起“焐熱綜合征”,嚴重着可以生命危險。
28、寶寶的腦門前面會有一個比較軟的地方,那是“囟門”,平時正常的撫觸、清洗沒有問題,但是注意不要碰到尖銳的物體,因為這裡沒有頭骨的保護。
29、囟門平時要注意有沒有凸起或者凹陷,凸起表示有可能存在顱内高壓,凹陷,表示可能存在脫水的情況
30、大部分的寶寶都會出現濕疹,輕重不同而已,寶寶濕疹不是太濕,而是因為皮膚屏障沒有發育好,水分蒸發導緻太幹引起,所以,不管濕疹輕重,前提一定要做好保濕。
31、寶寶有濕疹,媽媽不一定忌口,除非做了飲食日記,明确表示食用某類食物會加重寶寶濕疹,或者停用某類食物會減輕寶寶濕疹。
32、每次喂奶後要注意拍嗝,幫助寶寶排出胃内的空氣,可以減輕吐奶。
33、寶寶出現溢奶或者吐奶的第一動作是把寶寶的頭側向一邊,防止誤吸。
34、新生兒聽力篩查很重要,如果住院期間篩查不通過,出院後一定要記得按照醫囑回去複查。
35、新生兒足底篩查也很重要,如果篩查結果需要複查,一定要記得複查。
36、寶寶出生後不久,就要補充維生素D,至于維生素A,那要看母乳媽媽的食譜了。
37、不要盲目給寶寶補鈣,夜間哭鬧、出汗幾乎都能找到其他原因,幾乎跟缺鈣沒有關系。
38、剛出生的寶寶出現打噴嚏,不是感冒,而是因為脫離羊水的環境,接觸空氣這個新環境,不适應而已。
39、寶寶出生後,随着大小便的排出,體重會下降,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體重下降>出生體重的10%,或者出生後10還沒有追趕至出生體重,就要好好排查原因了。
40、新生兒寶寶如果出現發熱(哪怕一次)、吃奶差、嗜睡、呼吸急促、反應差,一定一定馬上、立即去醫院,寶寶太小,太脆弱,耗不起時間。
寶寶出生後,一天一個樣,我們做父母的,養育寶寶的過程,就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事先儲備一些知識,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就不會那麼焦慮。
所以關注小果,小果是二寶媽媽,同時又有三甲醫院兒科工作10年 的經曆,讓我們一起科學育兒,不焦慮養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