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7-01 13:32:50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1)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2)

  根據電影《左右》改編,由胡坤執導,秦昊、任素汐、聶遠、謝可寅領銜主演,黃米依特别主演的家庭生活劇《親愛的小孩》正于央視八套和愛奇藝熱播中。

  這部劇離生活很近,劇情的真實感直指人心。

  從孕育到撫育,代際養育沖突,婆媳矛盾,保護孩子的母親……好像看紀錄片一樣真實

  我們的生活都在這部劇裡。

  有人讨論母親的偉大,有人心疼女主,有人理解男主,也有人在招人嫌的婆婆身上找到共情之處。還有人找到了獨特的城市氣質。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3)

  「湘江一橋」

  這部劇在長沙取景,鏡頭裡出現的湘江、樓房、街道、小區、醫院、飯館、菜市場等場景,讓長沙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鏡頭裡時不時會出現自己上下班必經之路,從小吃到大的小攤,背景裡的方言對話,則是純正的長沙“塑料普通話”。

  導演胡坤則這樣形容家鄉:“長沙有特别現代的地方,又有特别接地氣的地方,我們盡可能地把長沙的市井生活展現得充分。”

  對熟悉長沙的人來說,劇中彌漫的煙火氣也有着特别的意義。今天三個故事的講述者,有從一線城市返回長沙定居的新長沙人,有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也有離開長沙多年卻放不下一口家鄉味的遊子。關于一座城市的記憶,每個人都有各自割舍不下的部分,而鏡頭裡展現的那些長沙市井生活質感,恰是屬于普通人的“人間煙火中的平實溫暖”。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4)

  “喜歡一座城市,

  是因為這裡的人”

  小學時候随父母從湖南永州遷居長沙的最初幾年,對溫瑩來說并不算是特别愉快的回憶。

  “那時我爸爸覺得小城市沒發展,還是要來省會,就來長沙打拼,後來考上了公務員。”一家人經過幾年分居兩地,終于在長沙團聚,但溫瑩适應地并不好,“那時我說普通話,就會比較受長沙本地小孩的排擠。”

  回到家鄉的小城讀初中、讀高中,又考回長沙讀大學,再到長沙工作、定居,溫瑩對這座城市的感情既複雜,又純粹。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5)

  「天心區三泰街」

  父母在長沙,愛人在長沙,這就是溫瑩留在長沙的理由。“喜歡這個城市是因為這個城市的人,一起的玩伴也好,愛人、親人也好,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歸屬感所在。”她說。

  《親愛的小孩》劇中女主角的母親帶着婆婆去菜市場買菜,是在梓園路廣濟橋菜市場取的景,溫瑩記得,那也是母親常帶她去的菜市場,那些出現在片尾曲裡的一個個攤販,溫瑩喊不出他們的名字,卻總覺得熟悉。

  “還有個地方,謝天華的姐姐給謝天華送泡菜,怼走愛占小便宜的鄰居,那個姐姐強調‘死沉死沉’的泡菜壇子,我媽也有同款,她做的酸包菜、酸豆角都可好吃了。”

  兒時被本地小孩追着喊“鄉裡别”,現在的溫瑩卻已經能和朋友們親近地用“别”開玩笑。

  “剛來長沙覺得很讨厭這叫法,因為這是一個帶有歧視意味的詞,那些小孩覺得長沙之外的人都是‘鄉裡别’,現在來了十多年了,自己也一口長沙塑料普通話,現在‘别’已經是一個親近的人會用的叫法。”溫瑩介紹說,“比如我的閨蜜,就會叫我‘溫瑩别’,我就叫她‘李慧别’。”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6)

  「長沙粉紅斑馬線」

  溫瑩現在居住的小區,80%都是“新長沙人”,站在電梯裡,各種地方的方言都能聽得到。“而且你現在走在長沙的街頭,除非到特别老的街區人們是說長沙話的,大多都是一口塑普,長沙變得越來越包容了。”

  而這個娛樂業發達的城市,也以浪漫聞名。三八婦女節時解放西刷上粉色愛心的斑馬線,每周六湘江的煙火,越到夜裡越熱鬧的宵夜大排檔……這些都是溫瑩現在喜歡長沙的理由。

  對于溫瑩的父親來說,舉家遷來長沙則是那一批經曆了“下崗、下海潮”的人,追求更好生活的必經之路。

  直到最近,溫瑩的父親才與溫瑩說起當年放棄肉聯廠廠長的職務,在長沙重頭再來的艱辛。“他最開始去老下河街那邊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做業務銷售員,從我爺爺家住的地方要騎四十分鐘才能到,就每天這麼跑,後來才考了公務員,做到檢察官。”如今溫瑩的父親已經退休,才與溫瑩說起當年的種種。在父親的講述裡,溫瑩眼前的長沙與那個父親白手起家的長沙,隔着時空融合在一起。

  人與一座城的複雜感情,往往都是由那些無法用“對不對”來簡單定義的故事串聯起來。

  “無論多晚下飛機,

  都是直奔那一碗粉”

  離開長沙二十多年,在上海讀大學,在北京工作,吃過了天南海北的美食,嘉芸覺得自己還是一個長沙胃。

  每年春天,長沙的菜市場裡各種應季蔬菜上市,就到了嘉芸找機會回長沙覓食的時候了。“小竹筍、紅菜苔、荠菜……春天的長沙氣候舒服,也有很多新鮮的好吃的。”

  最放不下的,還是一碗米粉,早些年回長沙,不論多晚下飛機,都要直奔粉店嗦上一碗粉,才覺得“我回來了”。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7)

  “米粉這個東西,不方便長途運輸,而且出了長沙也沒有那麼好吃的碼子和湯底。”嘉芸記得第一次帶先生回長沙吃粉,“他說怎麼免費的菜比粉還多?說得就是長沙米粉店裡你可以随意拿的酸豆角、榨菜、剁椒那些。”

  《親愛的小孩》劇中主角坐在路邊吃面,看着碗裡的一撮剁椒,嘉芸就覺得熟悉,再到女主角一邊沖向女兒一邊喊着“崽啊,媽媽來了”,嘉芸就确定了,這部劇的故事背景在長沙。“我媽也喊我崽,我都這麼大了也還是這樣。”

  再仔細看,菜市場裡的攤主、熱情騰騰的早點鋪,主角們住的老小區,都是嘉芸記憶裡長沙的模樣。“說文藝一點,那都是我的鄉愁。”

  随着城市變遷,年少時常去的蒼蠅館子越來越少,甚至湖南菜的口味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是屬于這座城市的閑适氣質,在包容了外來文化之後,仍然非常突出。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8)

  嘉芸喜歡解放西路那一帶的小酒吧,或是沿着湘江看着夜景,再去吃個宵夜。“年輕人愛去,其實我也愛去,長沙的夜生活讓你覺得沒什麼負擔,在北上廣,很多人的壓力是源于周邊的人的壓力,别人在努力,你就得努力,别人在拼命,你就得拼命。”她說,“但是在長沙待着,壓力真的沒有那麼大,到了 12 點就特别興奮,長沙特别好玩,在長沙人也會變得愛玩。”

  “十年前回到長沙,

  因為長沙的房價便宜”

  從北京回到長沙将近十年,王芝芝感覺最大的變化,是“身邊的人不再問我為什麼放着好好的北京不待,要回長沙”。

  出生在湖南的一座小城市,大學畢業之後留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王芝芝的職業之路走得不說順風順水,也算成長飛快。在業内頭部媒體做到資深記者,王芝芝在 2013 年迎來了人生最大的轉折。

  那一年對王芝芝來說不算容易,報社領導更換,“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到了自己身上,父親患上腫瘤需要照顧,她就辭了職,退掉在北京與人合租的房子,一邊在長沙照顧患病的父親,一邊開始自己創業。

  創業也還是與互聯網行業相關,王芝芝做好了經常去北京出差的準備,回長沙的第一套房子,她與先生租在了高鐵站附近。

  “之所以回長沙,是因為長沙的房價便宜。”在北京待了多年,王芝芝從沒了解過房價,因為知道憑自己的收入根本湊不出首付,但回了長沙,王芝芝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了。“至少我不再是月光族了,居住環境也有了很大改變。”

  回到長沙的第三年,王芝芝買下了第一套房子,“那時候房價是五千多。”

  說起長沙的城市氣質,王芝芝說,“聽到那一口塑料普通話,嗓門很大,你就知道到長沙了。”《親愛的小孩》劇中謝天華接起母親的電話說一句“你幹莫子”,就是長沙人辨認鄉音的密碼之一。

  而小區裡打麻将的人,則是屬于王芝芝創業初期的記憶。“剛回來的時候,我們租的房子是在一個機關宿舍,劇裡方一諾的婆婆一邊推着嬰兒車一邊在小區的樹底下轉麻将,我那時候在小區裡天天見。”她說,“這就是長沙人的日常生活。”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9)

  「《親愛的小孩》劇照」

  安家的同時,王芝芝的團隊也從最初的兩個人擴張到了二十多人。“長沙的寫字樓到了晚上亮燈的并不多,但是宵夜攤、酒店這些都還是很繁華的。”

  在這座節奏比北京慢很多、更注重消費的城市,王芝芝找到了不一樣的工作節奏。

  她說,她對現在的生活挺滿意。“第一,不愁吃喝,想回老家,開幾個小時就到了,房子也有,車子也有,愛人也有,還能給社會創造價值,提供一批就業崗位。”

  “挺好的。”她說。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10)

  在長沙工作、生活的人,或許都會沾染上幾分屬于老長沙的率性與灑脫。劇中人似乎也被長沙這座城市浸染。在一次次走到絕境的時候,總是有一股韌勁,支持着生活繼續下去。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11)

  方一諾經曆流産、捐獻人拒絕配型、禾禾病情惡化,一次次簽下病危通知書,對着雷雯無奈說出那句:“現在我隻想,保住命就行。”

  可無論是方一諾、肖路、謝天華、董帆,還是外婆、奶奶等家人,都沒有人放棄治愈希望渺茫的禾禾。

  禾禾在病床上對肖路說:“如果有一天變成天上的星星,肖叔叔如果想禾禾,就往天上看看,我就會閃一下,你就能看到我了。你可千萬不要忘了禾禾。

  很難忘記禾禾純真的面容,也真的希望天使一般的孩子能一直擁有無憂無慮的笑容。

  今晚愛奇藝将播出《親愛的小孩》大結局,期待一個 happy ending。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12)

  涵洞裡的光影,賣早點的小攤,還有林林立立的老樓,每一幅畫面每一幀畫面都在向我們展現着生活的瑣碎細節,長沙這座城市的特别氣質與劇集對生活質感的刻畫交相輝映。

  劇中的城市越是豐富、立體,劇中人的故事就越是真實可信。

  方一諾訂完禾禾周歲宴蛋糕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小攤上随手要了一個冰淇淋,同一時間肖路在露天的大排檔向謝天華坦白了自己出軌的事實,上一秒方一諾吃着冰淇淋的那種輕快仿佛還在眼前,背景音裡的車水馬龍根本就還是同一個,他們的生活卻處在即将被撕裂的邊緣。

  親愛的小孩最後大結局是什麼(親愛的小孩大結局)(13)

  《親愛的小孩》裡那些呈現長沙夜生活的場景,在讓長沙人心生共鳴的同時,也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無形之手,流動在城市中的慵懶腔調成為男女主人公緊張婚姻生活的反襯,也最終承載着劇中衆人緩緩向前的生活。

  劇情沖突不斷出現,但是生活始終在那裡,就如同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一座城成全一部劇,這部劇也成就了這座城市。

  “等疫情過去,想去長沙,看看劇中故事發生的地方,看看那些在看劇時記下的地名,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模樣。”吸引劇粉們産生“打卡”沖動的,是演員們在長沙塑造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也是故事裡無處不在的煙火氣。

  長沙的氤氲煙火氣裡,訴說着《親愛的小孩》裡的人情冷暖,而《親愛的小孩》以真實的力量關照着普通人的生活,溫暖樸素的情感與長沙的市井文化相得益彰。

  生活本來有苦有甜,最是真實動人心。

  湘江邊喝一杯姜鹽豆子茶,解放西的霓虹閃爍,黃興路忙着直播的網紅,排上五六個小時才能吃上的文和友,杯身畫着古典美人的茶顔悅色……這些都是長沙,長沙的特别,也不止于此。

  從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最小單位切入,獲取城市用戶的情感共鳴,借助内容連接用戶,進而最大化傳播城市與品牌的聲音,成為愛奇藝解鎖城市品牌的核心密碼,而持續的爆款内容輸出也展示着愛奇藝對年輕人價值觀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内容制作上的精準創新。

  在長沙充滿生命力地生活、愛恨的人們,留下了他們的故事。

  等疫情過去,也去看看這座“網紅城市”吧。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