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浏覽網頁來收集資料。
通過搜索引擎、專業網站、論文專利網站等渠道,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的網頁資料。這些網頁以圖文、音頻、視頻等内容形式呈現,包括我們所需的理論知識、工作方法、行業動态、競品信息等。我們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和處理,形成自己或他人需要的方案和指導材料。
資料收集是工作能力的源泉,生生不息,持續精進。
收集形成的優質素材庫,可以讓工作事半功倍、效果顯著提升。
互聯網信息的來源、形式不同,收集方法也有很多差異,包括搜索、收藏、保存、記錄、批注等。我們每次收集資料的需求也有差異,這就導緻資料收集整理是個繁雜耗時的過程。
我自己的習慣是先做一輪資料的初步篩選彙總,也就是根據目标主題通過搜索、查閱等方式,收集大量相關資料信息并彙總起來,方便下一步的精細篩選和整理。
初步篩選伴随着搜索浏覽網頁過程同步進行,可以看到大量資料,是後續所有加工内容的第一步。
Garbage In,Garbage Out。
能夠把資料收集環節的工作做紮實,就能積累顆粒度适中、内容有價值的素材庫。後續撰寫文章、方案時,我們就能有充足的素材可用,保證形成材料的廣度和深度。
考慮到網頁内容的特點,初步篩選應該滿足如下一些網頁整理訴求:
網址收藏
能夠保存網頁标題、鍊接地址等信息。如果能力更強,還可以識别網站、作者、摘要等信息。
不建議保存沒有做任何處理的全文内容,後續不容易處理,還容易帶來知識産權風險。
資料評論
能夠對資料内容做一些信息記錄,包括摘要文章中精華的案例和觀點,點評自己的觀點等。這一步做得好,後期二次整理時就不用再頻繁地查看網頁原文。
分類管理
網頁資料比較多,應該可以圍繞主題進行分類管理。管理的形式可以是文件夾、标簽等方式。
同屏操作
一邊在浏覽器中搜索、查閱資料,一邊記錄、修改。這樣可以帶來很好的沉浸感,保證專注度,提高整理的效率。
如果查閱資料的時候,還需要鼠标、鍵盤來回切換,無疑會降低感受。
方便導出
支持彙總信息的導出,并且導出的格式體驗比較好。
工具雖好,隻能看也不行。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使用這些資料。需要能夠方便地導出資料,以便我們用于word、ppt等材料的撰寫。
針對以上幾點,Windows的Edge浏覽器提供了一個集錦功能。它為解決上述訴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思路。它可以支持:
在集錦中,還支持添加便簽。為了彌補單個網址的注釋便箋能力較弱的缺點,每個集錦可以添加便簽。每個集錦可以添加多個注釋便簽,支持富文本編輯(編輯能力類似Windows的便簽),可以加粗、斜體、下劃線、列表、改變字體大小、改變背景顔色、改變位置等。
但是,Edge的集錦是一個可用而非終極方案,因為它無法形成閉環。
集錦也支持發送到Excel、OneNote、Word等Office套件工具,但使用這個功能需要在Edge上登錄Microsoft賬号。國内日常基本不用Microsoft賬号。這意味着Edge的集錦無法很方便地導出到筆記或者office工具中進一步加工處理,無法形成整理閉環。
是不是,到此為止了呢?
工具隻是輔助,方法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Edge的集錦的功能和思路,滿足初步篩選的兩個關鍵環節:
我用回了原始工具:Edge浏覽器 筆記工具。同時,最大限度利用工具和系統的能力,帶來更好的專注體驗:
使用了自己習慣的筆記工具,省去了導出的麻煩。在犧牲了點沉浸感的情況下,省去了特定軟件綁定的尴尬,迫使自己更專注地閱讀和思考。
資料收集的過程,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的專注力很重要。專注度會影響到記錄資料的顆粒度。
記錄的内容過于細緻,會給下一步處理帶來大量無用的内容。這些無用的内容會增加後續格式處理、内容閱讀理解的工作量,還會影響有價值資料的查找效率。
我的有道雲筆記空間已經收藏了2.1GB的網頁内容。很多都是讀到的時候覺得好,一鍵收藏,保存了全文内容。時過境遷懶得收集,最後都成了垃圾信息箱。
記錄内容過于粗糙,會造成下一步處理無信息可用的尴尬。如果把每一篇資料隻記錄鍊接地址,相當于沒有記錄有價值的信息,後續的整理工作也需要重頭來過。
在浏覽網頁内容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摘錄有價值的内容,并寫上自己的觀點。這樣,後續處理就可以使用這些關鍵内容。
真正好的資料收集過程,工具還是其次,關鍵還是在自己。
收集網頁資料最終目标是寫出好的方案、文章。
最終成品的要求往往是長短适宜、質量上乘。我們就應該在資料收集的質量上多下功夫,做到從廣到精,從集到用,形成自己的高質量素材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