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這些話

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這些話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06 19:39:00

  大人們往往由于生活壓力、工作壓力、情緒、脾氣等因素會對孩子發火,這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困惑或生氣,在孩子脆弱的心裡,可能會把責備認為父母不愛他了,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對于随口而出的話太容易變成一種傷害,那樣的傷害我們可能暫時是看不到的。他是你一手帶大的,他将來的表現取決于你今天播下的是什麼樣的一顆種子。

  媽媽不能對孩子說的9句話

  别煩我,沒看我正忙着嗎

  父母有時會忙得焦頭爛額,有時會心煩意亂,在被孩子的打攪中,會說出“别煩我,沒看我正忙着嗎”這樣的話,父母可能自己覺的沒什麼,也不特别帶什麼感情色彩,隻是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但在孩子看來,這句話意味着父母不把自己當回事,認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意義的。其實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父母的關注就是他們成長的養料。

  專家建議,不管父母多忙,都應該擠出與孩子玩耍的時間,都要給孩子傾聽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和呵護,才會健康成長。

  你是個……

  對于兩歲左右到處亂跑,精力充沛得像個動物的孩子來說,有的父母會說這個孩子是個小瘋子,但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行為就是這樣,不停地到處跑,特别好動,然而當這個小男孩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可能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改掉這一行為習慣,他繼續如此,似乎想努力符合媽媽給他的這一稱号。

  絕大多數孩子其行為是父母口授的,假如父親稱我為失敗者,那麼,當某一天糟糕的事真的降臨在我頭上,我會告訴自己,我活該如此,因為我是個失敗者。而當好事情降臨時,我會說那隻是我一時走運而已。

  有時父母會對被迫撒謊的孩子說“你是個撒謊者”,或者諸如此類的話。專家建議,表達憤怒時不要傷人,要批評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說:“你真是個懶蟲。”試着說:“你的屋子很亂,你該把髒衣服拾起來。”如果把一個男孩子稱為“膽小鬼”或“愛哭的人。”就

  是把對孩子有害的定型強加給孩子。專家指出男孩子懂得表達憤怒和進攻對他來說是合适的,但同時他應該隐瞞自己的悲傷和恐懼的情緒。始終一貫的定型可能會使男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很難處理自己的情感表達問題。

  你最好别和……一塊玩!

  從理論上講,大多數父母都宣稱給予孩子交往的自由。但是,從呵護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父母都會擔心孩子交友不慎,從而走向歧途。且不說孩子在外所進行的父母不知情的交往,即使是孩子帶回家裡的“朋友”,往往也是我們所看不順眼的。因此,在孩子的交友問題上,幾乎沒有父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

  即使是你特别讨厭他所帶回來的暴徒和吹牛大王,或一碰就哭鼻子的“嬌氣姑娘”,除非是他們的行為真正令你受不了,否則家長還是靜觀其變。

  通常而言,朋友之間應該能彼此給予對方以助益和鼓勵、并幫助對方規避錯誤的積極影響。這樣看來,孩子應該與他個性不同,并且對他的個性有所補益的人結交。比如,内向的孩子需要跟外向的孩子結交,過分受保護的孩子需要與自主意識較強的孩子為友,膽小害怕的孩子需要有比他勇敢的孩子為伴,心理不成熟的孩子可以從成熟的玩伴的友誼中得到益處,太沉迷與幻想中的孩子,就需要多與較平凡而沒有詩意的孩子相處。我們做父母的,隻需對孩子跟朋友之間的正确關系加以鼓勵,對不正确的關系加以告誡,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就限制孩子的交往,甚至取消他的交友自由。

  總之,在對待孩子的交往方面,為了充分地保證孩子所選擇的朋友對他有益,我們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放任自流。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充分的調查研究。

  不準……

  對于現在上網和看電視的無度,使得很多孩子沉溺網絡或電視,并其對電視、網絡的喜愛顯然超過了讀書、下棋、體育鍛煉或聽音樂。網絡和電視雖然有豐富的内容和知識,但作為父母還是有些擔心,長時間的上網和看電視會損害孩子的視力和精神,因此有些家長就粗暴的禁止,不準看電視,上網。

  但是簡單的禁止,并不能解決問題,唯一值得借鑒的經驗,就是像有些家庭那樣,隻準孩子在周末上網和看電視,或隻容許孩子在許可的時間内,看經過父母選擇、同意的節目和網站上的信息。隻有這樣做,父母們才能準确地把握住,對于像電視和網絡這樣的一種藥,孩子究竟應該在什麼時間吃,究竟吃多少分量。節目不能讓孩子自由選擇,而應加以适度的管制,這樣的做法是對的。我們不能讓殺人犯和打手在自己的家裡影響到我們的孩子,這是父母呵護孩子的天職。

  此外有一點是父母們必須注意的,就是電視和網絡會“浪費”掉了孩子生活中許多更具有意義的事物——他們跟電視或網絡呆在一起的時間越多,跟父母和其他一些事物比如書籍在一起的時間就越少。因此,做父母的如果真要做到對孩子的精心呵護,多給孩子一起相處,使孩子不至于與培養他們品格的正常氛圍相疏離,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這是為你好

  每當家長想要孩子做一些他們不想去做的事,總是使出這樣一個“殺手锏”,讓孩子不忍拒絕父母的要求。但事實上是,對于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非要強迫孩子去做,即使聽從了家長的建議話在做,心裡也有極強的反抗和意見,對于事情本身也多無益處。專家建議,切不可打着“愛”的旗号去強迫孩子,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情感。

  你為什麼不能像 ……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别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事或遭遇失敗時,家長認為這種比較可以激勵孩子發奮。挂在嘴邊的話就是,你就不能像小雨那樣聽話?你就不能像樂樂一樣考個一百分?諸如此類的。其實對于很多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即使家長不批評心裡也很難受,更何況家長說出這樣尖刻的批評,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被徹底擊垮,從而産生強烈的自卑。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别人不具備的優點和長處,對于一時的失敗或錯事,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改正。專家建議,當孩子失意的時候,最需要父母的撫慰幫孩子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你要是不……,我就給你顔色看看

  有的脾氣比較暴躁的父親,會對不聽話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假如你不馬上收拾好這些玩具,我就給你顔色看看”。雖然他自己也知道他從來不會真正這樣去做,對于現在的小孩來說,聰明的孩子或許也深知這一點。正像非真誠的誇獎一樣,非真實的威脅同樣會暗暗削弱父母言辭的可信度。

  試着将威吓換成一種許諾。當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時,你不要威脅說:“我走了,不要你了!”讓他一個人呆在那裡,而是換一種方式說:“咱們趕緊回家,那樣咱們就有時間在一起玩了。”這個主意有助于産生動力,激起他做其他事的興趣。通過講道理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對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有效。

  小心,我來幫你

  在呵護寶寶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典型的現象就是,出于溺愛或“責任心”,做父母的常常以“消極”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所遭遇的一切。

  比如,父母怕孩子出意外,便在孩子的探索範圍内設置障礙:他們常常對孩子說:“别跑,會摔跤的”、“别亂動”、“我來拿吧,你會打壞這隻杯子 ”、“我來幫你疊被子,你去玩或聽兒歌”等等。你當然是好心,作為父母,你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因為,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你肯定他會出事;你肯定他會打壞你的杯子。對于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小心一點”、“把杯子拿穩”等等。這樣你強調的是鞋帶、是小心、是杯子,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當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所考驗的是父母的勇氣而不是孩子的勇氣。也就是說,做父母的往往無法接受孩子受到傷害的事實,他們的心理沒有具備這樣的承受能力。他們習慣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無處不是危險,這個世界到處都可能發生意外。因此,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險和意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将孩子時時置身于“安全”的範圍之内或自己的庇護之下,遠離一切想象的或可能的潛在威脅。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在“保護”了孩子的同時,卻限制了孩子實現自我發展的需求空間,從而也就等于扼殺了孩子的生命。

  你是最……

  “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一幅畫”,“你這麼聰明,你這麼伶俐”,或者類似的表揚鼓勵的話,對于父母來說,給予孩子鼓勵是對的,但是要注意表揚的态度和表揚的頻率,否則會使孩子認為父母給予的贊揚如此慷慨,以至于他最終不再相信父母的話。

  不斷得到贊揚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就很可能經曆很大的失望,會很難接受表揚,一方面,期望得到很多贊譽,當得不到表揚時,會感到不安;而另一方面,當真正得到誇獎時,卻對之表示懷疑,因此會懷疑作為孩子得到的所有褒揚之辭的真實度。

  盡管小孩子在他們做得不錯時需要正反饋,但父母應以真誠的态度來調節表揚的頻率。一個孩子如果總聽父母說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小公主”,而在學校她的鼻子卻屢遭男孩子們的取笑,那麼她就會對這種反差感到迷惑。專家說:“頻頻得到父母誇獎的孩子常常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的父母把事情搞錯了,并且他們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比這還要糟的是,他們會認為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沒有寄予多大的期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