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61歲的她白發童顔

61歲的她白發童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4-28 11:50:36

提起新華書店,沒有人會陌生。在許多人的閱讀記憶裡,“新華書店”是繞不開的文化符号。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廣州第一家新華書店、73歲的廣州北京路新華書店迎來升級改造後的首日複業,正式恢複對外營業。

而路過的人們發現,與印象中單一、同質化突出的“舊貌”不同,複業後的北京路新華書店換上了嶺南特色明顯、功能多元的“新顔”。

“數十年如一日”的新華書店,變了。

而這,隻是個開始。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1

舊時光

“凡是讀書的人,他都往這個地方來”

成立于1949年11月,于1951年3月遷到現址的北京路新華書店,是幾代老廣不可或缺的記憶。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2

已經退休的劉家榮每次路過北京路新華書店時,總會走進來看看。1957年出生的他對書有着很深的情感,“小時候要買到心儀的書籍并不容易,也因此對書懷着神聖的情感,看書之前一定要用香皂洗手。”

劉家榮家中兩面牆上的書櫃堆滿了書,其中有不少便是購自北京路新華書店。“一直在這裡買,小孩出生之後,我們都是帶小孩到兒童書店買連環畫,都買了很多書。”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3

擔任廣州全民閱讀推廣大使的律師汪翊,是北京路新華書店的另一名老顧客。與劉家榮相似,青少年時期圖書缺乏的社會環境,更加深了他對書籍的渴求。上世紀80年代,到中山大學求學的他經常在周末從中大碼頭乘船至天字碼頭,再行至北京路新華書店尋書購書。

“當時人們獲取知識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書店。當時廣州的書店并不多。”汪翊回憶起當時人們在書店通宵排隊搶書的情景,“當時的北京路可以走車的,排隊買書的隊伍把交通都堵塞了,就為了買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國翻譯過來的優秀文學作品。”

汪翊也不例外,通宵排隊買了一本《唐詩小劄》。“這裡可以說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網紅打卡點。凡是讀書的人,他都往這個地方來。”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4

唐文彬在北京路新華書店已經工作了15年。“我從1986年進入新華書店,2006年左右從當時的東山區新華書店調到北京路新華書店,那個時候我專門負責音像進貨和銷售工作。當時的音像産品包括了一些音帶、黑膠唱片、VCD和CD。”

“但經過時代變遷,有些東西消失了。淘汰的東西對我們來講,有些就很可惜。”唐文彬說,但此次升級改造後的北京路新華書店仍在2樓保留了音像制品區域,也保留了如唐文彬一樣的人們的情懷。

煥新顔

“從書店1.0‘跳級’書店3.0”

變化的不隻是音像品市場。随着時代變遷,線上售書、電子閱讀、以及近年來的疫情,走進實體書店的人變少了。

但十幾二十年未有大動作的國營老字号新華書店,卻在此時迎來了轉機。

2020年,配合廣州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北京路書店開展了全面的升級改造。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5

“此次升級将新華書店從書店的1.0版本‘跳級’到書店的3.0版本。”廣州新華書店集團傳媒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燕芬是這次升級改造的“主操刀者”,“我們從傳統的圖書銷售商店,轉向現代多元業态的服務型書店,定位為新型的公共文化閱讀空間。”

内外兼“修”,此次轉型升級改得徹底。

從外觀上,北京路新華書店一改以往狹長的布局、單調的裝飾,以嶺南特色重塑店面風格。原先逼仄狹長的空間借鑒西關大屋“前庭後院”的布局,切分為三進院落,正廳打通天井,懸挂兼具現代感與古樸感的印章設計吊燈。嶺南特色的“镬耳山牆”圖案融入牆壁噴畫、标示牌設計之中。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6

連接一樓與二樓的瓦片牆樓梯,這是何燕芬最為喜愛之處。“羊”字圖案的瓦當磚鋪滿整面牆,上嵌廣州特色地标的銅闆介紹,小幅度的回旋讓拾級而上者腳步微緩,在悠閑停留中感受廣州嶺南文化。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7

升級後的書店從功能布局上來看,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文化的綜合空間。

花街粵書吧是此次升級改造增加的最大亮點。其一樓與越秀區圖書館的合作,作為一個新型閱讀空間向公衆開放,在這裡既可以看書,也可以借閱。二樓則作為廣州市非遺工作站的活動場所,陳列嶺南非遺文創,也可作為傳習空間。

“我們跟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有合作。”何燕芬希望一些公益閱讀、小型的閱讀服務也放在這裡。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8

書店的升級也伴随着讀者服務的升級。科技感提升也是北京路新華書店複業後給人們帶來的驚喜。正門處設置了自助收款系統,熟悉操作的年輕讀者可以快速自主埋單,新增設的導購機器人,可以在4萬種圖書中,帶顧客找到他需要的那一本。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9

新開始

從“千店一面”到“千店千面”

一樓收銀台後的大幅銅雕,也是何燕芬的心血。銅雕将清末民初北京路書坊一條街街景和第一家新華書店當時的場景結合在一起。

時空變幻,北京路的“書文化”卻始終綿延。

“年逾古稀”的北京路新華書店見證了廣州城市的發展,也是廣州書店發展史裡的典型代表,它的變革傳遞出廣州市新華書店求變的信号。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10

“我進來的時候,書店處于比較輝煌的年代,那個時候書店是文化領域一個很重要的單位,當然現在也是,但是它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何燕芬在新華書店也已經工作了30個年頭,從基層崗位做到現在,沒有多少人能比她更了解這裡。

“可能很多人認為新華書店它就是一個面孔,但其實,近兩三年新華書店都在不斷改造升級,我們定位為千店千面,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周邊人群的需求進行調整,這是我們近兩三年最大的一個變化。”

“我們在廣州的新華書店目前布局有24家,再加上廣購是超過了30家,服務網絡可以深入到社區、深入到人們身邊。結合人們追求便利舒适的需求,我們一定要考慮和社會需求的對接。”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11

在北京路新華書店以外,北京路步行街還集中了兒童書店、集雅齋、科技書店、古籍書店、嶺南書店5家隸屬于廣州市新華書店集團的書店。“6家書店我們将把它們重新劃分和定位。”在何燕芬的心裡,北京路新華書店的升級改造,為構建“北京路書店群”、打造廣州“新文道”開了一個好頭。

“北京路新華書店以嶺南新韻為特色,兒童書店則會調整為和騰訊合作的親子閱讀體驗空間,科技書店作為一個綜合性的體驗式文化生活館,目前正在裝修的古籍書店,着力于向年輕人推廣古籍文化,旁邊我們也做了新型的以茶文化空間為主導體驗的書店。”何燕芬說。剩下的集雅齋在過去一直以書畫産品為主導的,未來也将以美學以及美術為主打方向。

61歲的她白發童顔(今天73歲)12

從“千店一面”到“千店千面”、從單一書店到書店群,從售書商店到綜合文化服務平台,新華書店的角色在悄然改變。

應勢而為、吐故納新,新華書店曾陪伴一代又一代國人成長又老去,新一代又在它的陪伴下出生和成長。而它曾陪伴過的人們,也将陪它一起走入新的旅程。

來源 | 南方 客戶端(文字/腳本 鄭慧梓攝影 梁钜聰配音 鐘曉宇剪輯餘妍玲)

來源: 南方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