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我突然發現爸媽老了。以前他們都很忙,對我和姐姐談不上多照顧,但很嚴格,上學、戀愛、結婚這些人生大事他們都沒幹涉過,我們也沒怎麼讓父母操心。兩年前他們退休了,生活就開始發生很多變化,我媽研究菜譜,每天都打電話問我們回不回家吃飯,我爸把我們都當成了他的病人,随時監護,稍有不舒服,就把他做大夫的職業性發揮到極緻。
意識到他們老了,讓我很傷感,同時也決心要更孝順。
今年春節,爸媽希望我陪他們去海南旅遊,他們需要我的保護和照顧,我當然責無旁貸,但從出發到回來,爸爸和我經常為認路這樣的小事起紛争,對我的安排他基本上反對,我媽則和他保持一緻。這一切弄得我很沮喪。
我和他的爸媽相處倒一直融洽,他們家親情很濃重,爸媽對我們非常好,催着我們早點生個孩子給他們當玩具,說孩子三歲上幼兒園之前,他們全包了。
但他總覺得我在他們家顯得太客氣,他這麼說我讓我很生氣也很委屈,我隻是不太習慣讓婆婆為我做那麼多事情而已。
她一去我家就要幫我收拾,常常提出要給我織毛衣,我感冒了就過來熬中藥給我喝……這讓我總是很感動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回絕。我能告訴她這屋子亂點但我自在,毛衣我每年都會買好多,根本不需要手織,中藥難喝極了,而我沒病兒呀!
我和她的感覺一樣,也是猛然間發現父母老了。主要的轉變是我和我爸的關系,他以老爸自居,教訓了我30年,突然有一天,他開始征求我的意見,然後我就感到我在家裡說話的分量越來越重了。作為父母唯一的兒子,我感到了強烈的責任。
說真的,我們倆打算生孩子有大半的原因是為父母着想,因為我們生了孩子他們才會放心。
她們家的情況和我們家有點不同。嶽父嶽母退休之前的工作都很忙,她的獨立性很強,從小就有自己的主意,也不習慣依靠别人,雖然對父母很孝順,但态度有時候有點生硬。那次去海南和嶽父吵架,我就覺得是她太過于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父母了。她對我的父母很好,但太客氣。
有一次她生病,我爸媽來我這裡看她,走的時候天黑了,她就執意要我送他們回去,都在一個城市,交通很方便,而我送父母回家,她就沒人管了。為了這事,她很不高興,她說這麼晚了不送父母回去,萬一有什麼事怎麼辦?父母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思想,雖然過了60,但他們并不認為自己老,所以我們隻要順着他們,不就讓他們高興了嗎?
子木先生:
每個人到了生命的中途,感覺到父輩們在慢慢地衰老,子女們茁壯地成長,都會有東東西西這樣的感歎。曾有人無私地為我們撐起那一片天、一片綠陰和沃土,為我們遮風擋雨。當我們可以撐起一片天的時候,在我們的蔭庇下,除了洋溢着孩子的歡笑,還應有老人的快樂。人到老年的父輩或人到中年的我們,如何來适應一種社會與家庭的角色轉換?
東方的社會并不是一個鼓勵高度分化的社會,潛意識裡對親情聯結的需求非常強。西方心理學認為家庭沖突大多是權力沖突,東方心理學家卻認為是親情的沖突。西西的家庭看起來親密等級不如東東,其實它的内在依賴性卻很大。這樣的家庭需要通過一些不一緻來保持情感的均衡,不然,彼此就會形成一種“黏結”。在潛意識裡,他們覺得“黏結”是不好的,會妨礙個性發展。所以西西的父母忙于社會工作,給她們姐妹很大的信任與自由。
這種家庭的内在親密模式是保持差異性和距離。她與父母發生不愉快的争吵、生氣,是一種家庭内部的需要,帶有攻擊性的交流才可以突破彼此間矜持的距離。生氣的内在信息是“我愛你,我在意你,我對你有期待和要求”。西西對東東父母的客氣,看來是一種心理防禦和不安全感使然,其實,更深層地說應該是親密距離的問題,她需要與人保持适當的親密距離和個性空間,這是她的權力。與人的距離感是一種内心需求,有的人需要和相愛的人緊密一些,有的人卻需要松一些,不想糾結得那麼緊。
西西如果想與東東的父母形成一種水乳交融的關系,就需要對自己的成長做深層的覺察。要領悟到任何親密的内心模式都建構于我們小的時候與重要關系人(父母親友)之間的親密關系,當我們長大以後,沒有意識到我們在親密能力上已經完全的自由,我們可以重新來選擇更多的親密模式。無意識地尋找幼年的痕迹,重複曾經有過的内心體驗,這是西西在新的家庭關系中的心理困境。
子木夫人:
子木先生,我不反對你把西西的不自在看作一種心理防禦,但我覺得東東也有他自己的問題。西西按照内心的情感模式去接納東東的父母,并沒有什麼不妥。相反,她無意識地需要保持一定的親密距離來維持一種關系的平和,這是西西以本真的自我去面對新的關系與生活。東東為什麼會覺得妻子太客氣?起源于他可能把正常的差異性理解為問題。他内心不能認同西西的親密模式,而西西三十年來卻是在這種模式下生活與長大的。
其實,婆婆對媳婦好,想的是對兒子好,媳婦對婆婆客氣,是一種小輩對長輩的尊重與距離,彼此兩廂情願。東東希望西西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更加随意,動機不錯,結果卻憑空建構了一個問題,增加了妻子的壓力,可謂欲速則不達。想想看,東東家庭的親密模式和西西的家庭有明顯的不同。在東東家裡,親情間的一緻性和彼此認同是重要的,所以,父親才可能“教訓”他三十年,他才會說生孩子也是為了“讓父母放心”。如果他也像西西對父母那樣對自己的家人大喊大叫,一輩子可能都會得不到原諒,而西西的父母隻是生生氣也就算了,西西的家庭關系更具有彈性和寬容性。
從心理分化理論看,東東的家庭分化要比西西的低,個性就比較軟,當然這更符合東方倫理色彩。但在這樣的家庭裡,内在的張力(緊張)不是低而是高。由于大家都需要親密一緻,對内部的沖突與分歧要麼裝着不知道、壓抑、要麼就是真的沒意識、潛抑。任何親密都是雙刃劍,在愛的同時也會存在剝奪、強求與限制。西西的家庭裡,并不害怕存在分歧與矛盾,接受獨立與差異,限制當然也會少一些。有些不一緻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有了張力大家都會自由釋放,内部壓力也要小一些。我喜歡孩子可以自由地和父母吵吵嚷嚷,是“争權奪利”的家庭,我就是在這種家庭長大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