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小孩尿液有泡沫的原因

小孩尿液有泡沫的原因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9-11 15:01:54

  “現在小孩子得腎病的越來越多,不知道究竟跟什麼有關?”“對于小兒腎病究竟該如何預防并及時發現?”……針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曉“謎底”。

  現狀

  家長忽視對孩子尿常規的檢查

  鄭州市兒童醫院腎髒風濕科主任醫師劉翠萍介紹,如今很多家長很忽視對孩子尿常規的檢查。“比如大多數家長很關注孩子缺不缺鈣,于是經常會給孩子查微量元素,但對孩子尿常規的檢查卻不怎麼在意。”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腎病往往被認為是成人病,但事實上,幼兒和兒童不僅可能會患上腎炎、泌尿系感染和尿毒症等,有些腎病甚至比成人還多見,如腎病綜合征、急性鍊球菌感染後腎炎、紫癜性腎炎等。

  另外,一些兒童患有先天遺傳性腎髒疾病,可危及生命。同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的肥胖相關性腎病、高血壓腎病也變得很常見。

  誤區

  吃鹽多少跟得不得腎病沒直接關系

  說到腎病的發病誘因,劉翠萍說每種類型的腎病發病機制各有不同,誘因也很複雜,很難說明白。但從臨床上看,腎病大多都有遺傳背景,雖不能說跟遺傳有直接關系,但家族中如有患腎病的人,其孩子患腎病的概率就會加大,而環境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也是腎病的誘因。

  此外,感冒也是腎病的一大誘因,千萬不能忽視。“比如腎炎就是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刺激自身機體的免疫系統後引發的腎髒炎症。”劉翠萍說,人體感染病毒或細菌後,刺激機體産生自身免疫反應,在自身免疫過程中,産生的炎症介質和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腎髒中,就表現為腎炎,感冒的次數多,得腎炎的概率就大。

  對于吃鹽多誘發腎病的說法,劉翠萍解釋道:“孩子吃鹽多少跟得不得腎病沒有直接關系,隻是攝入鹽過多,對血壓會造成影響,而血壓高對腎會産生直接影響。另外,有些家長認為1歲以前的寶寶不能吃鹽,否則會加重腎髒負擔,産生不好影響,這種想法大可不必。”

  觀察

  孩子尿液是否泡沫多、不易消失

  劉翠萍表示,孩子很少會主動訴說乏力、腰疼、水腫、尿液改變等不适症狀,因此兒童腎病很易被漏診,再加上家長對小兒腎病警惕不足,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最好一年給孩子做1~2次的尿常規檢查,這也是預防腎病最直接的辦法。

  另外,家長平時可以多觀察孩子的尿液。“一般來說,觀察孩子的尿液是最直接的辦法,但很多家長往往不會注意。如果孩子的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失,就要懷疑其尿蛋白的指标是否異常,并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對于腎病,大多數人都覺得不易治愈。劉翠萍介紹,隻要家長注意孩子的日常護理,孩子康複不是難事。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對腎病患兒切記“三大法則”。

  第一,少吃鹽。劉翠萍介紹,當孩子出現蛋白尿、浮腫、高血壓時,飲食中應少鹽。“當然,少吃并非不吃,要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來看,如果身體指标正常,也可正常飲食。”

  飲食上除了少吃鹽,還要注意多食低蛋白、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魚、蛋、牛奶等蛋白含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不吃過于油膩和油炸類食物。

  第二,不能勞累。劉翠萍介紹,患腎病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休息,因為過于勞累很容易導緻腎病複發。“當然,當病情穩定後,适當的鍛煉還是可以的,隻要避免劇烈運動就行了。”

  第三,避免感冒。因為感冒是腎病很重要的誘因之一,因此劉翠萍建議家長,注意為孩子保暖,避免受涼,減少感染的機會,一旦出現各種感染,應及時應用強有力的抗生素以及早控制感染。

  孩子尿尿有泡泡,警惕小兒腎病信号

  門診上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早上起來時尿尿有許多泡沫,眼睑浮腫,像“肉眼泡”一樣,初時還以為是熬夜引起,但很快出現下肢水腫,緊接着就是腹水與全身水腫。這是怎麼回事呢?專家指出,尿液異常和眼睑浮腫是小兒腎病的早期信号,家長一定多加注意,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尿常規檢查。

  孩子尿尿有泡泡是怎麼回事?

  正常的尿液中含有各種含氮物質及礦物質,同時它的濃度随個人喝水量的多寡而有差别。一些孩子站着尿尿,比較容易有泡泡;水喝的較少的人,尿的濃度高,比較容易有泡泡;早上的第一泡尿,也比較容易有泡泡。以上幾種情況,小便有泡泡是正常的。

  尿泡沫增多和肉眼泡是小兒腎病的早期信号

  但是如果孩子的尿液中泡沫明顯增多,并且經久不消,很可能是由于尿中的蛋白含量增高。尿液的顔色發黃、紅、暗,或者像茶葉水、洗肉水、煙灰水一樣時,這往往是血尿的表現,是小兒腎病的早期信号。此外,還有一部分患兒在腎病綜合征發病時會出現眼睑水腫的情況。近幾年來,兒童腎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腎病患兒若不能早期發現并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可能轉為慢性腎病,并會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出現尿毒症,以緻需要長期透析治療或腎移植。醫生表示,如果早上起床後發現寶寶眼睑有輕度浮腫,顔面部、雙下肢浮腫,幾個小時後消退,此時就應去做尿液檢查以區分是否有腎炎。同時還要在患兒感冒、發燒後最好查尿,因為如果患有腎髒疾病的兒童在感冒發燒時感染擾亂機體免疫功能,機體代謝加快,導緻腎髒負擔加重,進而促使免疫出現紊亂,容易出現尿檢異常,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尿常規檢查說明什麼問題

  腎髒一旦出現問題,最早能從尿常規中反映出來。尿常規對診斷泌尿系統疾病是一項簡單又準确的篩選性檢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統疾病的線索,對早期診斷有幫助。尿常規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堿度、比重等,而且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更能進一步提示該患兒需進行有關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追蹤、随訪,以免延誤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變化為腎髒病變和功能狀态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診斷提供依據。

  除發熱外,尿常規中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均提示腎髒泌尿系統存在疾病可能,在首次尿常規檢測異常者應進行第二次尿液檢查,如先後二次檢查均有異常,應赴有關醫院腎髒專科咨詢或就診。尿中出現紅細胞增多常說明泌尿系統有腎髒疾病如IgA腎炎等;白細胞增多說明有炎症(尿道感染),尤其女孩更應重視。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腫,可能有腎病綜合征存在,不可忽視。

  男孩上課為什麼總說要尿尿?

  11歲男孩明明(化名)

  最近上課總是坐不住,控制不住要上廁所,不僅如此,明明最近狂能喝水,一天能喝3熱水瓶的開水,這讓家長很詫異,于是帶他到醫院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确診患上的是比較少見的“尿崩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内分泌科金晖副主任醫師表示,小孩若有尿多、愛喝水、容易口渴的表現,極可能患上尿崩症。

  尿尿 寶貝每天告訴你的“健康情報”

  吃喝拉撒睡,是小寶貝出生後的主要活動,其中“撒”是寶貝每天多次的“必修課”,寶貝撒尿的情況能傳遞出身體内的很多重要“健康情報”,媽咪們可要認真觀察寶貝的尿量、尿色、尿次數、尿味及自主排尿情況,以便及時了解寶貝的健康狀況。

  不良習慣可導緻兒童腎病 專家建議每年做尿檢

  兒童腎髒病患者增長趨勢明顯,但因隐匿發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常被家長忽視。專家建議,小孩最好每年做一次尿檢,既簡單方便,又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