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9 05:44:29

作為一名科技媒體編輯,在身邊衆多朋友、親戚當中也算是對手機等智能産品比較了解的人了,這也讓我成為了家中「修手機、修電腦」的第一人選。

當然這裡說的修并非是真正的修理,而是解決父母、長輩關于手機等數碼産品使用的疑惑。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1

次數一多,也讓我發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從功能機剛剛轉到智能手機時,長輩們往往都比較難從以往按鍵和功能一比一對應的邏輯中走出來,需要我多次強調才能記住智能手機的操作邏輯,偶爾也會抱怨。

這麼貴一台手機,也沒個說明書,我咋會用嘛。

是的,正如長輩所說現在的電子産品産品中配備說明書也越來越少,以 iPhone 為例,包裝盒打開第一眼就是手機,而說明書往往會被放在貼紙、三包憑證中間,而且内容也很少。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2

▲ iPhone 12 包裝中的說明書已經很輕薄了

Android 手機包裝也大同小異,說明書内容大多都是換機說明或按鍵功能說明,手機被放在包裝中第一位,以此來看廠商們還是希望用戶直接去開啟手機而非看說明書。

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越來越輕薄的說明書降低了人們開啟它的頻率,同時也促使了産品經理們拿出更好的産品設計,以便讓用戶在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快速上手。

讓說明書消失的是一個又一個好設計

說明書的意義是作為教程讓用戶快速了解産品的各個功能,降低自我摸索的學習成本,讓人們真正地将産品用起來。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3

而早期的手機說明書,大多是采用圖示的方式介紹産品的功能和按鍵,這在功能機時代是适用的,以按鍵對應功能按鈕的一一對應關系很快就能讓人熟悉下來,機械按鍵的直觀反饋也有利于人們學習。

到了智能手機時代,屏幕所展現的功能和畫面被極大地拓展了,圖片、按鈕、内容都聚在了小小的一塊屏幕當中,它的交互方式不再是和按鍵一一對應,而是千變萬化的。

這就要求人們去了解操作邏輯而非是依靠說明書的一對一圖示操作,畢竟這麼多内容如果要靠說明書一一解釋,内容量級太多、人們查閱也不方便。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4

如何讓人們熟悉這個千變萬化的操作邏輯呢?

蘋果起初給出的答案是更簡潔易用的設計和對真實世界的模仿,最直接的就是拟物化設計了,起初的 iOS 圖标大多模仿了真實世界的元素。

如相機圖标采用反着光的鏡頭,天氣軟件采用散發着光芒的太陽,這些熟悉的元素能讓人們快速聯想起來,并了解它們的功能。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5

另一個被一直啧啧稱道的是實體 Home 鍵,即使到了如今這個全面屏時代,還是有部分用戶會懷念它,可見其的影響力。

喬布斯在 iPhone 發布會上曾這樣介紹 Home 鍵,:“It takes you home from wherever you are”(永遠帶你回家),簡潔且直接的解釋,無論在系統哪一層級操作,按下 Home 鍵就會回到主頁,回到那個最開始的地方。

這一設計隻需要多體驗幾次,上至老人下至兒童都能很快了解它的作用,無論是在哪個 App 中遇到了問題,都可以重新回到主頁。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6

此外,Home 鍵的實體按鍵結構也有利于人們形成肌肉記憶,相比死記硬背直觀的觸覺反饋所形成肌肉記憶反而靠譜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手機廠商們仍然要要在寸土寸金的手機内部空間放在一顆超大震動馬達。

無論交互動畫和真實世界多麼相似,都比不上直觀的一次按壓或是震動。

市面上也有不少利用實體或者機械結構讓用戶快速上手的設計,例如明基的屏幕挂燈,這可是近年來最受好評的智能産品之一了。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7

▲ 明基官方介紹

而除了本身燈光照明所帶來體驗優勢,被多次提起的是它的控制方式 —— 旋鈕,旋轉就能調節燈光,所見即所得的交互反饋很容易上手。

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蘋果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包括現實的元素以及直觀的機械結構等,讓人們快速熟悉。

而随着屏幕進一步增長,進入全面屏時代後,過于鮮豔紋路較多的拟物化設計并不利于呈現于内容本身,人們也已經熟悉抽象的手機交互後,拟物化也就可以轉為更抽象但卻能凸顯内容的扁平化設計了。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8

▲左為拟物化設計,右為扁平化設計

而之所以父母、長輩們會想要說明書,除了本身對于新事物的認知不足,也有他們未曾經曆拟物化時代,一下就進入更扁平的設計語言中,難免有些不習慣,需要一定時間熟悉和了解。

廠商們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就是将手機功能說明書放進手機系統内置的 App 中,蘋果有「提示」功能,華為等 Android 有專門的玩機技巧功能,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不僅影響用戶,更影響千千萬萬的開發者們

從今天來看智能手機無疑鍊接了數十億消費者,同時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龐大市場,如何讓消費者在整個生态中獲得較好的體驗,而不是依靠一部部說明書,是蘋果、Google 等公司在産品之外所要思考的。

首先解決這個問題的肯定是操作系統,蘋果和 Google 分别為 iOS 、Android 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用戶學習的難度,甚至是開發者适配的難度。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9

這個在 Android 生态中尤為重要,畢竟 Android 的定制系統衆多,統一标準并不容易,此前 Android 10 的手勢變化就是前見之明,當時 Google 就表示開發手勢交互受到了 Android 手機廠商的影響,而它開發相應的手勢操作功能也是希望統一操作體驗,畢竟各家廠商不一樣的交互邏輯會影響到開發者。

另外一個降低人們學習成本的則是設計語言,蘋果的扁平化設計、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乃至微軟的 fluent design,都作為官方設計語言給出設計規範、接口等。

這樣既讓開發者可以加快效率,也有利于讓各個 App 的 UI 等方面都能建立統一的形态,讓用戶更快的熟悉。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10

▲ 微軟在 fluent design 官網中放出了多個平台的設計規範

微軟的 Fluent design 更是給出跨領域的設計參考,為 iOS、Windows、Android、網頁端等多個領域的軟件設計給出了設計規範與參考,希望讓微軟系的産品在任何一個終端上以相同的設計語言實現相近的體驗。

在屏幕作為主要交互載體的産品中,統一的設計語言無疑能給人們帶來一緻的體驗,通過手機了解平闆電腦,再通過這二者了解筆記本電腦,學習成本一降再降,這也是 Mac 新系統 Big Sur 設計語言和 iOS 越來越趨向一緻的原因。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11

當然了,設計語言并非硬性的規範,更多的還是對開發者的引導,應用商店仍然是蘋果和 Google 控制生态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像蘋果在 iPhone X 的底部設置了一個小長條,這部分是系統功能的觸控區,開發者如果想在這部分位置設置交互按鈕,往往就容易與系統自帶的手勢交互沖突,這樣的設計也較難通過 App Store 的審核。

類似的還是 iOS 14.5 上即将推出的隐私功能,促使開發者們遵守規定的同時,也為用戶帶來統一的體驗。未通過審核、軟件無法上架都是開發者們所不願意見到了,應用商店至今仍然是開發者們獲取用戶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在 iOS 生态中。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12

通過設計語言、系統、應用商店這三闆斧,蘋果和 Google 們影響了千千萬萬的創作者,并借由它們影響消費者,降低使用和學習成本,一降再降的學習難度,也就促使說明書的越來越沒有必要了。

失去說明書,也意味着失去了深層次了解産品的可能

說明書完全消失了嗎,也不盡然,我們還是能在包裝盒,App 們的首次啟用的過程中看到它的身影,隻是它們變得越來越簡單、出現頻率越來越少。

蘋果和 Google 們通過更簡潔、易于學習的設計等降低了學習成本的同時,人們也失去了對産品進行深層次探索的可能。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13

▲圖片來自:CNET

在和一位年紀稍長于我的朋友聊天時,他給出了一個關于說明書的觀點,以往的家電産品中常常會附贈說明書,同時也有相關的電路圖,隻需要有些電路知識儲備,就可以依照電路圖修理。

我本人也有相似的經曆,此前家裡的舊空調壞掉時,同為電子信息專業的同學往往想的是從網上購買相關線路闆或線材,通過焊接電路修理,畢竟說明書上都有詳細說明,處理起來并不算太複雜。

而且維修對于手機使用而言并非是一個小衆需求,随着人們換機周期進一步增長,以修代換隻會越來越多,也有不少手機廠商轉向了通過服務賺錢而非純粹依靠硬件銷售。

谷歌和蘋果合作的區别(蘋果和Google們)14

實際上也有人看到這一點,法國政府前段時間就推出可維修分體系,為智能手機配上維修分數,标示産品的維修難度,促使人們去購買維修難度更低、使用時間更長的手機。

三星很快就做出了改變,它的做法正是說明書,為了提升産品的可維修分,在法律确認後不久,三星就為旗下 Galaxy S21 Ultra 配備在線維修指南,方便人們自己維修産品。

希望未來,這樣的改變越來越多。

題圖來自:unsplash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