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女人在絕經前都有的表現 更年期前後預防護理要做好

女人在絕經前都有的表現 更年期前後預防護理要做好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12 17:54:26

  其實在我們的女人有很多的人們在決定之前,都會有幾個表現的,會給我們的女性朋友們帶來非常好的幫助,那麼女人在絕經之前都有哪七個表現呢?能夠給我們出現一個預警的信号,保護着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女人在絕經之前出現的這幾個症狀的表現,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也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就讓我們和作文庫知識百科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經變得不規律

  女性在快要絕經前,月經就會變得不規律。有的女性月經一來就是十幾天,也有的女性月經量特别多。如果此時女性的子宮沒有任何的異常,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了,看是不是得了宮頸癌。一般女性絕經前有以下表現:

  經期時間過長:有的女性在絕經前來臨之際,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有的是二十天來一次月經,有的是兩個月來一次。直到最後月經不再光顧。

  月經量變化:絕經前的月經顔色也悄悄發生了變化,有的變成淺粉色,有的變成黑色。也有的變成粉紅色。這都是絕經前的症狀。

  2、身體潮熱

  發生潮熱是女性絕經前的症狀之一。這是一種暫時性的感覺。女性會突然感覺有一股熱流流向全身。特别是胸部和頭部附近。絕經前的女性會有面部潮紅、出汗的現象。

  3、心悸不适

  如果女性出現心悸或焦慮的表現時,就要警惕絕經的到來。一般在絕經前,會時常有這樣的感覺,但每次持續的時間不長。每天會發作十幾次甚至更多。

  4、情緒波動大

  絕經前後也會和更年期一樣,此時的女性情緒波動特别大。特别容易生氣。有的女性還會發生抑郁症。針對絕經期的女性,家人最好給更多的關心,幫助她們度過絕經的這個難關。

  5、泌尿生殖系統改變

  女性絕經後,也意味各方面的生殖功能下降。比如陰道會變得幹澀,沒有彈性。同房時會有疼痛感。乳房也會出下垂、小便失禁,或有膀胱炎症的現象。

  6、骨質疏松

  中年期女性發生骨質疏松也是絕經前的征兆。此時的女性骨骼壓縮會造成人的體格變下,産生骨質。

  7、停經後出血

  月經時來時不來也是絕經來臨的現象之一。這種絕經前的表現是因為卵巢功能在絕經後并沒有停止工作,還會繼續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從而使子宮内膜加厚,加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引發月經的再次到來。

  其實對于我們女性朋友們來說,決定之前出現了這樣的症狀表現,有了一個非常清楚的認識,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積極的按照上面所說的方式來作,改善着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最有效的,否則的話也會嚴重的危及到我們的健康,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的困擾也是比較大的。

  絕經患者吃什麼好?

  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土豆、胡蘿蔔等根莖類食物以補充維生素、纖維素、無機鹽和水分。并應多吃富含硫胺素和煙酸的食物,如雜糧、糙米及豆類食品。硫胺素有一定的鎮靜作用,煙酸可擴張血管,對降低血壓有利。

  可吃些海帶、紫菜、香菇、木耳、洋蔥、大蒜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烹調時要用植物油,少吃油煎食物。另外要注意減少鹽的攝入量,每天以不超過10克為宜。

  應攝取足夠的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麥片、燕麥、玉米等五谷雜糧,綠葉蔬菜如菠菜等均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其他如洋蔥、大蒜等不但含有豐富維生素B族,還含有礦物質,又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也可多吃。此外,新鮮蔬菜、水果等維生素高、膽固醇少的食物也應多吃,水果中的猕猴桃、蘋果、鳳梨等尤其可多食用。

  由于更年期婦女體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因此,更年期婦女要經常食用含鈣高的食品,宜多吃豆腐、豆幹、豆漿、豆花等黃豆制品以及海藻類食品。

  絕經吃什麼不好?

  少食肥肉,減少含膽固醇高的魚子、雞皮、鴨皮等食物。

  減少含咖啡因的飲食,如少喝咖啡、酒和濃茶等。

  應控制食鹽并少吃甜食,這是因為更年期婦女内分泌改變,水鹽代謝紊亂,容易引起浮腫,甚至進一步引起血壓升高,因此食鹽量宜盡量控制。由于更年期婦女的糖代謝、脂肪代謝也常紊亂,易發生血糖升高、血脂升高、體趨肥胖,以及罹患糖尿病,因此應該控制糖的攝取,少吃甜食。

  預防護理

  為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絕經期的健康宣傳及指導。其内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介紹絕經生理、發生的原因,絕經前後身體發生的變化,以消除她們對絕經的恐懼感,并對将發生的變化作好思想準備;介紹絕經前後減輕症狀的方法,以及預防絕經後疾病的措施,例如,補充性激素的意義和方法,利弊的權衡,絕經後婦女堅持鍛煉及補足鈣攝入量的重要性,正确對待性生活等。醫生則應在充分理解圍絕經期及絕經後的生理、病理變化、以及防治疾病原則的基礎上,為圍絕經期及絕經後婦女提供服務。

  1.絕經期适當的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及靈活性訓練。

  随着年齡的增長,絕經期婦女的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以及靈活性均下降。有氧訓練,也稱耐心訓練能調動大多數肌肉進行連續的、有節奏的運動,其運動形式是值得提倡的,如散步、遊泳、騎車、劃船、跳繩、滑冰、滑雪等。每次運動應持續15~60min,合理的運動應包括:5~10min的熱身運動;10~60min的有氧運動,運動強度達到3~6代謝當量(運動代謝率/靜止代謝率)或使心率要達到最大心率的60%~90%;5~10min的放松運動。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使心髒每搏量和每分輸出量增大,心率降低,耗氧減少。有氧運動在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時升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血清HDL-CH有限制動脈平滑肌的細胞對膽固醇的攝取和蓄積的作用;并能促進已沉積的膽固醇遊離出動脈壁,以及競争抑制LDL受體,從而保護周圍血管免受脂質的攻擊。長期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引起血清HDL-CH的升高。其中HDL-CH的升高可能是由于運動時肌肉和脂肪組織内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使膽固醇和磷脂轉移到HDL-CH所緻。LDL-CH有明顯的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而HDL-CH則與LDL-CH相拮抗,能阻止AS的形成和發展。運動能提高HDL-CH在血清TC中的比例,因而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

  适量的體能鍛煉既能降低血黏滞度和紅細胞聚集性,又可促進側枝建立,從而改善器官灌注,使血壓緩慢下降;适量的運動尚可使血漿兒茶酚胺水平降低,前列腺素E(兼有擴張腎血管及利尿作用)水平增高,使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外周血管擴張而緻血壓緩降。此外,适度的鍛煉能使肥胖的高血壓病患者體重減輕而降低血壓。

  2.絕經期營養

  (1)圍絕經期的營養需要:

  目前,主要使用中國營養學會在2000年提出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表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薦每天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所推薦的營養需求應該盡量從正常合理的飲食中攝取,而不是依賴于各種營養素的補充制劑。

  (2)正确的營養觀念:

  ①控制體重:體重增加,脂肪沉積在腹部、腰臀部、背肩、臂部、乳房等處,不僅增加心髒負擔,而且易患動脈硬化、冠心病、骨質疏松症等疾病。

  通常可以用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來評價體重。BMI=體重(kg)/身高(m2)。正常體重範圍BMI值為18.5~25,小于18.5為低體重,25~29.9為超重,大于30為肥胖。 注意食物的選擇,應多吃瘦肉、奶、蔬菜、水果和谷類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一天三餐食物總攝入量也應控制,為防止饑餓感,可吃纖維素含量高的食品。但應注意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達到參考攝入量的水平,以滿足機體正常生理需要。必要時适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制劑以達需求。

  ②預防骨質疏松症: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飲食模式可以影響骨密度。研究提示,在食物中補充鈣質(calcium),進食蔬菜、水果和谷類、戒煙、減少口服類固醇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症。有現象表明,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節食、缺乏日曬和缺乏運動是助長婦女骨質疏松症的重要因素。有人為減輕體重而盲目節食将引起鈣的攝入缺乏,為保養皮膚而過多避免日曬,引起維生素D的缺乏,而缺乏運動則導緻了骨丢失的加劇。

  研究表明,補充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是預防骨質疏松症的有效的方法。我國推薦成人每天攝元素鈣量800mg,絕經婦女為預防骨質疏松症的發生,每天的鈣攝入量50歲以前為800mg,50歲後為1000mg,維生素D的需求則為每天50歲以前為5μg,50歲以後為10μg。

  婦女可以通過食用富鈣食品、飲用牛奶和服用鈣補充劑來增加鈣的攝入。在食物中,富鈣食品包括海産品、蝦皮、海帶、豆芽、豆制品、骨頭湯、骨粉、芝麻醬等等。乳類和乳制品本身鈣含量就較高。

  鈣的補充制劑的服用也非常有效。市售的鈣補充劑有很多種,如檸檬酸鈣類和碳酸鈣類,乳酸鈣類,磷酸鈣類等。要注意的是片劑的重量不等于含鈣量。服用時一定要注意說明。另外,還會有一些“天然”鈣制劑,如骨粉等,被稱為自然補鈣。但有報道發現“自然”制品中會含有其他有害物質,如鉛或其他重金屬類。因而在選擇鈣制劑時一定要非常注重産品的品質(表3)。

  此外,在補鈣時,應注意膳食構成。因為膳食中有影響鈣的吸收成分,某些蔬菜中(如菠菜、苋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它們可與鈣結合成難于吸收的鹽類。過多的膳食纖維也幹擾鈣的吸收。脂肪過多,可使脂肪酸與鈣形成鈣皂,也影響鈣的吸收。這類食品在膳食組成時不宜過多。

  大豆異黃酮是一種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因而增加大豆攝入将有利于減少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

  3.圍絕經及絕經後期婦女性功能障礙防治

  (1)性生活是中老年婦女生命活動中的組成部分:人的健康,不但是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還包括性健康。中老年婦女要消除過性生活的種種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