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與個人作息,是導緻一個人體質産生變化的後天條件。想要擁有健康的好身體,不讓疾病輕易上身,那麼就得從改變自我開始做起了。改變錯誤的生活習慣,配合飲食調養,就能輕松養成酸堿平衡的健康好體質!
有項有趣的研究顯示,當我們在陽光下、憤怒、或不安時體液呈現酸性,而當在陰涼的地方、休息、或洗溫水澡時體液呈現堿性,身體的酸堿奧妙,盡在生活的點滴中。
所以應該盡量做到下面幾點:
1.保持愉快的心情!
情緒的不安會造成許多生理變化,如果長期處在壓力、緊張下,容易引起酸性體質,造成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所以要時常保持愉快的心情,當壓力來時你可以聽聽音樂、做做纾壓操、到郊外走走。。。試着找出纾解的管道。
2.12點前就要上床睡覺!
淩晨1點還不睡覺,這時你的代謝作用會由内分泌燃燒,所産生的毒素會很多,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12點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如果非熬夜不可,也隻限1星期1次,另外,熬夜時不要吃肉,可以多吃碳水化合物, 這樣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3.8點以後不要進食!
晚上8點才吃飯,容易疲倦,隔天爬不起來,肝也會受損,這是因為睡覺時,身體各器官活動力降低,處于休息狀态,如果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接着産生毒素傷害身體。
4.早起身體好!
我們的體溫在淩晨4點多,達到最低點,此時的血液循環最慢。如果睡太晚,血液循環就一直變慢下去,氧氣也跟着減少,變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變酸。
5.早餐要吃得好!
有專家認為,1天3餐中,早餐要占7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現代人普遍不吃早餐,更糟的是養成吃宵夜的習慣,這不是正确的飲食習慣喔!
6.少吃精緻的食物!
有些愛美卻不愛運動的女生為了身材而吃得少,所以會刻意選擇小巧精緻的食物,而少吃粗糙的食物,這樣不但腸子老化的特别快、肝功能差、便便通常是黑色,還常會便秘。
其實精緻食物的纖維素普遍缺乏,導緻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吃進的食物反而變成了毒素,讓你的體質變酸,各種慢性病就會跟着來報到!
食物的選擇
食物有酸、堿性之分,這是因所含的礦物質種類而定,和它的味道無關!
食物中如果含有鉀、鈉、鈣、鎂、鐵等礦物質,在身體内會呈堿性,如果含有磷、氯、硫等礦物質,在體内就會變成磷酸、鹽酸、硫酸等而呈酸性。
雖然吃多了酸性食物對身體較不好,但如果太偏堿也不對,因此均衡攝取才最重要。當然如果你的體質偏酸或偏堿,那麼就可以參考食物的酸、堿性加以斟酌攝取。
舉一個例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3餐的食物,當你吃到1份的酸性食物,就搭配2份的堿性食物,例如用餐時,點了100g的豬肉或牛排,就必須用200g的綠色蔬菜水果、芽菜來搭配。
◎大部份的谷類,部份的堅果類,屬于酸性食物,但谷類經過烹煮後,酸性就會減低,同時,粗燥全谷類食物(如糙米、小麥胚芽。。.。)的酸度較精制的谷類(如白米、白面粉。。.。)明顯減少。
◎白米如果在煮的時候先浸泡30秒鐘,然後再清洗,許多含酸性的澱粉能被沖掉,對身體的傷害可降低不少。
◎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屬于堿性食物。
◎多數的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屬于堿性食物。
◎大部份的動物性食物,都屬于酸性食物。
◎食用醋和酸味水果所含的醋酸、蘋果酸、檸檬酸是堿性食物。
◎檸檬、橘子、醋的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鉀、鈉、鈣、鎂等礦物質,歸為堿性食物。
适度的運動
運動的好處實在太多,不但可以維持健美的身材,也可以幫助排放酸性毒素,至少每周要運動3次,毒素就不會蓄積在體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