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資源總體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态勢。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國土綠化步伐全面加快。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當前,從嶺南到華北,從江南水鄉到黃土高原,我國各地廣大幹部群衆播綠造林,為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百分點,達23.04%;森林蓄積量淨增38.39億立方米,達175.6億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量淨增13.75億噸,達92億噸。我國森林資源總體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态勢,為維護生态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奠定了日益堅實的基礎。
共同參與,森林面積近10年淨增近3.75億畝
據介紹,目前我國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擴大到八大類50多種,特别是“互聯網 全民義務植樹”形式,讓“随願植樹、随處植樹、随時植樹”逐步變成現實。截至去年底,全國适齡公民累計175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累計植樹781億株(含折算)。
這幾天,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白竹山村的一處荒山上,村民正在栽植高産油茶苗,林業局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近年來,吉州區将裸露地複綠同森林綠化、美化、彩化、珍貴化建設相結合,對公路沿線100個自然村開展村莊綠化。
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薛家坪林場,造林隊隊長王永紅和隊員們在懸崖上的石質山地種下一棵棵樹苗。黃河兩岸曾經貧瘠的荒山大部分已被蒼翠的側柏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發揮重點生态工程在國土綠化和改善生态中的主體作用,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建設任務6191.2萬畝,退耕還林還草9939.2萬畝,三北、長江等重點防護林工程營造林1.83億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建設任務6075.2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2972萬畝,國家儲備林工程完成8550.5萬畝。
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國土綠化步伐全面加快。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森林面積淨增近3.75億畝,其中人工林面積穩居世界第一。
科學、生态、節儉,國土綠化注重高質量
國土綠化,重數量更重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解決好“在哪種”“種什麼”“怎麼種”“怎麼管”4個關鍵問題,“高質量”成為造林綠化工作關鍵詞,我國逐步走出了一條科學、生态、節儉的綠化之路。
為了解決好樹在哪裡種的問題,河南各地積極挖掘造林用地潛力,用好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山區困難地、農村“四旁”隙地等,全省共新挖掘出綠化用地815萬畝。
優化樹種結構,解決種什麼問題。各地堅持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造林綠化積極采用鄉土樹種。
擴大增量優化存量,鞏固提升森林質量。沿着重慶市渝北區玉峰山蜿蜒的臨崖步道攀爬,一片新栽的樹林映入眼簾。“這裡原來是一片馬尾松林,得了松材線蟲病。我們将疫木處理後,補植了楠木、香樟等鄉土闊葉樹種。”玉峰山森林公園義務植樹基地負責人朱嘉高介紹,如今,這裡已經變成了一條高質量的城市綠帶。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年均完成森林撫育1.24億畝,森林生态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彙能力穩步提高。
端穩“生态碗”,日子越過越紅火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區施集鎮蘆柴河萬畝麻栎産業基地裡,片片麻栎林挺立。滁州市昌春木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昌春介紹,麻栎除了可加工制成環保木炭,其枝丫還是優質的食用菌栽培原料,栎樹葉也是柞蠶喜愛的食物。合作社吸納了1.2萬戶農民,發展木炭、食用菌、柞蠶和林産化工等産業鍊,年産值超過10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了生态受保護、林業增效益、百姓得實惠。目前,全國林業産業總産值突破8萬億元,形成了經濟林、木竹加工、生态旅遊康養3個産值過萬億的支柱産業,湧現出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花卉等一批新興産業。其中,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超過6億畝,從業人數達3400萬人。
“端穩‘生态碗’,日子越過越紅火。”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甯市隆安縣屏山鄉上琴村脫貧戶李世才說,他是村裡的生态護林員,每年有1萬元的管護補助,工作之餘又發展了八角種植和林下養牛,去年全家人均收入達1.1萬元。在全國,110萬餘名像他這樣的生态護林員實現“一人護林、一戶脫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林草部門大力推進生态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态産業扶貧,助力2000多萬人脫貧增收。
版式設計:張芳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