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說一聲楊貴妃,寶钗因何大怒,“負荊請罪”為何使黛玉含羞?《紅樓夢》裡,黛玉個性比較“尖”,對于受氣的事,很難做到忍氣吞聲。
而寶钗則相對更大度,個性上平和好相處得多。一般來說,對下人、對身邊的人,基本都能照顧其顔面,這也是寶钗受人歡迎的主要原因。
要不然,論身世,寶钗不及黛玉,論時機,寶钗又是一個後來者,為何受到賈府上下的一衆歡迎?
但是,平和的寶钗,也不是沒有生氣的時候。《紅樓夢》第三十回,寶钗就難得一見地發了一回火。
因為寶玉和黛玉剛剛和好,被王熙鳳叫到賈母這裡,寶钗也在。在鳳姐的戲谑之下,寶玉有點尴尬,試圖轉移注意力,便打趣寶钗:
寶玉聽說,自己由不得臉上沒意思,隻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也體豐怯熱。”寶钗聽說,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樣,又不好怎樣;回思了一回,臉紅起來,便冷笑了兩聲,說道:“我倒像楊妃,隻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
平心而論,寶玉說寶钗像楊貴妃,并沒有任何的惡意,無非就是說她素體豐腴而已。這也是寶钗的一個特長。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審美觀都是以微胖為美,并非我們現在的“瘦為美”。寶钗素體豐腴,按理是值得稱道的事情,為何在寶玉戲谑之下,會“不由的大怒”呢?
再說了,即使寶钗對“楊貴妃”這個人物不感冒,發怒生氣也應該找個其他人來反駁,而用沒有“楊國忠”那樣的哥哥來說事,其用意何在呢?
楊國忠,楊玉環的堂兄。因為楊貴妃受唐玄宗的寵幸,便因“裙帶關系”而受寵,後來還官至右丞相。
可以說,沒有楊貴妃就沒有楊國忠。而楊玉環成為楊貴妃,和有沒有楊國忠沒有太大的關系,充其量,也就是在楊貴妃後來專寵的階段鞏固一下地位而已。
有人說,寶钗對“楊貴妃”這麼敏感,是因為那段時間正是她選秀失敗的原因。薛家進京、寶钗進京,其最初的本意就是為了進宮選秀,而且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勢頭。而一旦失敗,必然成為她們、尤其是寶钗心中最大的隐痛。
寶玉無意之間說了出來,寶钗自然有“揭瘡疤”之痛。所以才忍無可忍,不但發怒,還想用“楊國忠”來加以反駁。
實際上,寶钗還是有一個哥哥的,那就是呆霸王薛蟠。而薛蟠的為人,和楊國忠比起來,似乎還真有點相似之處。除了地位的懸殊——當然,如果寶钗這能達到楊貴妃的地步,薛蟠能否成為楊國忠第二,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寶钗之所以“不由的大怒”,其實并非是對寶玉生氣,而是對自己家人、對自己哥哥薛蟠的生氣而已。“不由的”三個字,足以說明了一切。寶钗的選秀之路,極大可能就是斷送在薛蟠手上。
别小看一個選秀的事,在元春口裡,宮裡“不是人住的地方”。但還是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鹜,原因無他,也就是一朝飛上枝頭,成為王的女人之後,就是光宗耀祖的盛事。
因此,選秀的對象也是非常嚴格的。參與的人選,必然會經受嚴苛的政治審查。這樣,薛蟠打死馮淵的記錄便浮出了水面。雖然不至于因此翻案,但有命案在身的薛家子女,不能參與選秀就是必然之事了。
因此,寶钗的大怒,其實隻是不經意間流露出對自己家人的失望而已。寶玉的話,也隻不過是“導火索”,這是需要厘清的一點。
随後,有小丫頭靛兒不識趣,受到寶钗的訓斥。此時的寶钗,已經知道自己有所失态,從而穩定情緒,恢複了往日雍容大度的氣概了:
寶钗笑道:“原來這叫做‘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還未說完,寶玉林黛玉二人心裡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本是褒義詞,為何黛玉聽了會臉紅呢?
很多人将負荊請罪無限解讀,聯系到廉頗負荊請罪時,需要裸露上身、背負荊條的“不雅”。認為寶钗就是以此形象來指責寶玉行為不端。
其實,寶钗這裡說到的“負荊請罪”,和廉頗可謂沒有半毛錢關系。“請罪”兩字,無非就是說寶玉在黛玉面前低聲下氣罷了,重點就在“負荊”兩個字上面,尤其是“荊”字。
古代夫妻之間,丈夫稱呼妻子,有“拙荊、荊人”之稱。而“負”則是有負、辜負的意思。
所以,寶钗口裡的“負荊請罪”,也就是打趣寶玉向黛玉賠罪,就是向妻子賠不是的形象。
而話鋒還是相當淩厲的。
要知道,封建社會的男女之防,私相授受是決不允許的。尤其是榮國府這樣的大家族,寶玉黛玉之間,如果這有什麼私定終身之舉,那就是贻笑天下的醜事。
所以,聽了寶钗的話,寶玉黛玉“心理有病”,而并沒有什麼生氣發怒之舉,隻是“把臉羞紅”了而已。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寶钗說話時的語氣:負荊(重讀)——請罪。怎麼樣,是不是很有隐射之意?
也隻有這樣的說話風格,才符合彼時寶钗的心理活動,也更符合寶钗一貫的行事方式。您對此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