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6個延長生命的日常小習慣
第二章:薦 中醫大師的長壽方法
第三章:必學的日常養生延年的15招
想要延長生命并不需要吃名貴的補品或是喝昂貴的保健品,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養生良方,就連日常最普通的小習慣都有健康相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有哪些延年益壽的簡單方法吧!
6個延長生命的日常小習慣
如果你不接受健康習慣的理由是你沒有足夠的時間,那麼你的問題現在可以解決了:這幾項練習,可以令你的生命真正的延長,并且每一個都可以用60秒或者更少的時間完成。
健康習慣1:每小時起身一次
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外出工作人群中,每天坐姿的時間超過四小時的人,與那些坐姿時間少于兩小時的人相比,各種原因死亡的幾率都高出50%。
建議親愛的你至少每一個小時應該行走一分鐘。每天你所有的腳步加起來要朝着1萬步發展。
健康習慣2:吃一顆雞蛋
這種營養豐富的物質對身體有百利而無一害:一枚雞蛋可以提供給你日常所需蛋白質的13%,而僅僅有日常所需熱量的4%。
另外,它含有可觀劑量的葉黃素,是有助于保護雙目免受黃斑部退化和紫外線傷害的抗氧化劑。每天一枚雞蛋甚至可以幫助你預防老年癡呆症。
蛋黃是膽堿的重要來源,一種降低腦部炎症的營養物質。
健康習慣3:攝入鉻
研究顯示這種微量元素可以通過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幫助維持血糖水平,抵禦Ⅱ型糖尿病的襲擊。每天攝入200毫克的煙酸鉻。
健康習慣4:不要忘記保護牙齒
如果任其發展,牙齒中那些隐藏的細菌會感染你的牙龈,進入你的血流,進而在血管中引發炎症,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
最近的研究還把牙龈疾病與其它問題聯系到一起,從呼吸道感染到神經變性。
健康習慣5:檢查你的脈搏
在你清晨起床之前,用食指和中指按住手腕内側,大拇指放在下面,用30秒鐘記錄脈動的次數。然後乘以2。
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正常每分鐘60次心率相比,90次或者更高,會令女性死于心髒病的幾率增至三倍。
如果你的心率過高,那麼考慮在飲食中添加更多的omega-3脂肪酸。
健康習慣6:做自我按摩
壓力會破壞你身體中的任何器官。
想要得到迅速緩解,把你的大拇指壓住鼻子兩側,眉骨下面,然後讓你的食指和中指一步一步到達額頭,最後揉按你的鬓骨。按摩可以迅速降低考的索和腎上腺素的水平,同時令愉悅荷爾蒙内啡肽水平激增。
薦 中醫大師的長壽方法
重視預防
古代人要和自然災害、猛獸做鬥争,加上科學不發達,傳染病無法控制,一般疾病醫療效果也差,因而人的死亡率極高,平均壽命短。若不注重預防,長壽是不可能的,《内經》所謂“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有病早治
被尊為醫聖的張仲景主張早識病、早治病。《甲乙經·序》說:“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不懂醫學又不聽忠告,終于四十而夭折”。
講究養生之道
許多中醫享有長壽的關鍵在于養生。《冷廬醫話》稱名醫長壽為“醫範”,強調“醫人每享高齡……既精醫學必有探性命之旨,審頤養生之宜,而克葆天年也”。其養生之道有四:
1.起居有常,動靜适宜
如《管子·形勢篇》說:“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适,則身利而壽命益”。孫思邈提出:“養生之道,常于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華佗亦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百”。這都說明要動靜适宜,勞逸結合。即《内經》的所謂“久卧傷氣、久坐傷肉”。勞動、運動是長壽之道。
2.飲食有節,戒除偏嗜
《管子》說“……飲食有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損”。說明飲食要有節制,要定時定量。《素問·髒氣法時論》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食物應多樣化,應互相搭配。《素問》所謂:“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則提示人們飲食應清淡,不宜太鹹。
3.減思慮,蠲喜怒
《上古天真論》說:“内無思想之患,以恰愉為務”。着名醫學家李東恒說:“凡怒念、悲思、恐懼,皆損元氣”。《醫鈔類編》說:“若日逐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于衰老”。說明不能過分喜怒悲哀,不能過分憂愁思慮。
4.慎房室
《内經》說:“若入房過度則傷腎”,放縱情欲,耗精過度就會“半百而衰也”。《千金方》上更說:“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
明代龔應圓曾有一篇概括養生之道的“戒忌箴”,言簡意赅,面面俱到,茲錄于下:“絕戒暴怒,最遠房室,更慎起居,尤忌憂郁,順就寒溫,調節飲食,毋以為言,虛僞無益,一或失調,噬臍何及”。
必學的日常養生延年的15招
人們常将養生保健活動稱為“養生之道”或“養生之術”。“道”指法則、原則;“術”則指具體方法、手段。其特點是蘊育在日常諸多行為之中。
1、常開笑
笑聲伴随生活,無時無處不能少有,笑在胸腔,肺部擴張,呼吸正常;笑在肚裡,産生胃液,幫助消化,增進食欲,促進代謝,笑在全身,興奮整體,睡眠香甜,精神振奮,心胸開顔,工作起勁。
笑是一門學問,常笑、微笑、大笑、都能有效地治療人們的神經衰弱,憂郁症等精神疾病。但一定要适度,尤其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心肌梗塞等,不可以大笑,隻宜微笑。
2、常擦洗
每次洗臉後,用雙手擦面部10餘次,能振奮精神使工作有朝氣。
3、常運目
長時間用目後,要先運轉眼珠,再閉目淨養,視力特别明亮,方法是:從左而上,從右而下,往返調整10餘次。
4、常按耳
按摩雙耳能補腎、健腦、防耳聾。方法是:用雙手按摩耳輪,不拘數遍,以熱為度。
5、常叩牙
每日早晨叩牙30多次,能生津、健齒、食之有味。方法是:上下牙叩響,津液咽下。
6、常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如不經常運動,肌肉關節就要萎縮。方法是:腰常伸、腹常收、肢常搖;夏遊泳、冬慢跑、春秋踏青、經常做體操、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腦力勞動,可以得到綜合性的鍛煉。
7、常沐浴
沐浴有三種:日光浴、空氣浴、清水浴。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8、常洗腳
每晚臨睡前用适度的熱水洗腳,為保健秘訣之一。洗腳後按摩湧泉穴30多次,有利于睡眠,冬季洗腳更有神效。
9、常養氣
古人說“酒色财氣”視為害人的毒汁,這就要有正确的觀點對待之要從“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遇事不怒、思想寬廣、飲食有節、起居正常、勞逸接合、鍛煉至上、增強抵抗、萬事無恙”等方面加以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10、常養精
腎虛者易患腰痛、膝軟、頭暈、耳鳴、失眠、心悸、牙搖、精神不振、生殖功能早衰、前列腺素降低等病狀。隻有采用“養精、保腎、節欲”措施,才能治療上述的疾病,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11、講營養
營養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熱能、輔助營養素,這三大類缺一不可。藥食并養,以食為主,葷素并舉,以素為主。
12、講衛生
實踐證明:講衛生少生病,飲食要謹慎、蔬菜、水果要洗淨,飯前洗手,飯後嗽口,鍋碗筷勺等餐具要清潔,穿着及居住環境要幹淨。
13、常梳頭
每日至少要保持梳發兩次,每次60多梳,可明目、清腦、祛風、活血、增進腎功能,防脫發,堅持經常,必然受益。
14、常養神
神指心力、心勁。是身體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八小時工作時間要專心緻志,其餘的時間及雙休日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寄情趣于一技之長,以樂促健。
15、常歡心
緊張、焦慮、恐懼是健康的大敵。祖國醫學要求注意“精神内守,不可七情太過”對于各種不良的刺激要沉着應付,冷靜處理達到化險為夷。古人說的好: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
結語:清淡的飲食、正常的起居、開朗的心态這三要點是人們長壽的最基本原則,不管你是哪種社會階層的人隻要你按上面說的做,比别人多活五六年絕對沒有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