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6個溫情提醒 清明節養生遊玩兩不誤

6個溫情提醒 清明節養生遊玩兩不誤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7 02:28:4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打算清明節的計劃了呢?那您知道清明節養生有哪些方式呢?您知道清明節吃什麼嗎?今天呢,小編就為您介紹清明節的有關知識哦。

  清明節養生

  1、增添衣物防感冒

  崔英提醒說,有花粉過敏史的人出遊前應随身攜帶抗過敏的藥物,并戴上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

  另外,患有急性病、身體弱或過敏體質的人群,要盡量少去踏青,避免直接接觸各類容易誘發過敏症狀的植物,以防止過敏性皮炎的發作。

  花粉過敏症多由各種樹木、蒿類或其他植物花粉引起,而眼下正是花粉傳播的時期,花粉飄浮在空中,被人吸入體内後,常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以及全身發癢等症狀。

  2、踏青防花粉過敏

  尤其誤食毒蘑菇後,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因為毒蘑菇屬于陰毒類生物,若未及時救治,将造成生命危險。

  專家提醒,如果誤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飲用大量清水,進行人工催吐,并及時送往醫院進行診治。

  如果患者出現痙攣、休克等重度中毒症狀,就不宜催吐,應第一時間送醫院治療。

  此外,采摘生長于河邊、水溝旁的野菜時,要看河水是否被污染,如果有工業污水排放于河水中,就不要随便采摘,謹防食用被污染的野菜後造成中毒。

  馬婉頤提醒說,市民在采摘野菜時,首先要尋找自己熟識的野菜,例如灰灰菜、荠菜等,不可随便采摘;其次,不要随便采摘生長于路旁的野菜,因為大量汽車的尾氣排放使路邊的野菜鉛含量超标,因此不主張食用。

  3、慎吃野菜防中毒

  “掃墓時一般要焚燒紙錢,但這會産生煙灰,容易對眼睛造成意外傷害。”一旦焚燒後的煙灰、空中飄飛的粉塵進入眼睛,就會引起眼部過敏、角膜炎、結膜炎等症狀。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用清水或随身攜帶的礦泉水沖洗眼睛,簡單處理後到眼科就診。

  候習武也提醒廣大市民,掃墓時不要戴隐形眼鏡,避免粉塵進入隐形眼鏡内部,對眼睛産生刺激引發炎症。并且,焚燒紙錢時不要過于靠近,以防煙霧刺激到眼睛。

  4、燒紙錢時護好眼

  在此提醒,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掃墓時一定要注意穩定情緒,不要悲傷過度,且身旁最好有親人陪伴,帶上常用藥品或急救藥品,以避免突發疾病。

  “清明節是我們對親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但也正是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很多掃墓者、尤其是老人,看到親人的墓地時很容易睹物思人,悲痛不已,從而導緻情緒激動、血壓升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5、控制情緒防心病

  建議老人在掃墓時最好拄拐,并且需要有家人陪同,一旦摔倒,需立即就醫。此外,若有兒童随去,家長需看護好兒童,禁止其攀爬,以防出現意外。

  每年清明時節,都會有一些老人、兒童因掃墓踏青而不慎摔倒受傷,輕者扭傷關節,重者出現骨折。

  6、掃墓祭祖

  清明節中國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于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别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

  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吃什麼

  馓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甯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雲:“"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将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挂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蛳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隻鵝”之說。

  螺蛳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無不适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 了。

  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複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内容卻有很大不同。

  烏稔飯

  關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别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醴酪與環餅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麥粥。

  另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的食品─環餅。「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面」。

  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為脆美,相當近似現在的點心。

  棗锢飛燕

  宋朝的清明節,除了街市上所賣的稠饧、麥糕、乳酪、乳餅等現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種燕子形的面食,稱為「棗锢飛燕」,據說是從前用來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明朝人還會留下一部分的棗锢飛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給家中的孩童吃,據說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青精飯

  陳元靓的《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零陵總記》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食品「青精飯」:「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

  謂之楊桐飯,道家謂之青精飯,石饑飯。」寒食清明染青飯的習俗似乎在南方較為流行。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後,杭州人)的《七修類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節時吃的「青白團子」。

  這種青團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舂合而成,餡料則多為棗泥或豆沙。放入蒸茏之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熱後色澤翠綠可愛,又帶有蘆葉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清明節食

  子推馍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節氣開始的那一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流行于我國漢族地區和壯、朝鮮、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變暖,草木萌發,一掃冬日枯黃的景象。江南農諺曰:“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又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

  結語:看了小編的介紹,您是不是已經知道清明節養生了呢?是不是已經知道清明吃什麼了呢?那就趕快去分享給您身邊的朋友們吧,還等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