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

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15:46:05

小編導讀

中醫診病,望、聞、問、切,這“切診”一步,很多人就僅僅做到脈診,脈象摸得再準,小編也要說——

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你離妙手起沉疴)1

看了今天的文章,大家就會知道,有時候面對疑難雜症久治不愈,并不是自己水平不夠,而僅僅是在切診的時候忽略了這麼一個小小的步驟——


從病例說說切診

我們通過一個病例,看看切診在疑難危重患者中運用的重要性。這個病例是醫院的一個老藥工,副主任藥師,男性,70餘歲,時值盛夏,幾天前住到我們科。這老藥工4年來反複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腹瀉10餘天,接下來就便秘1周,然後又是腹瀉。經長沙幾家醫院的纖維腸鏡檢查确診為“慢性結腸炎”。1周前,腹瀉再次發作,每日腹瀉5~6次,納食很差,漸感疲倦乏力益甚,經門診輸液等治療,病情無明顯好轉,遂轉入病房。

4年病程也算個疑難病了,如何診治?當然我還是強調,中西醫各有所長,取其善者而用之。這種病用抗生素沒什麼用,就輸液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吧,柳氮磺吡啶用了幾年沒效,反正在吃就讓他接着吃。我把治療的重點轉向中醫藥。

當然還是辨證施治,前提還是要仔細地診察病情,患者形體消瘦,輕度脫水面容,精神很差,腹瀉前腹痛尤甚,瀉則痛減,大便稀溏不臭,乏力倦息,舌質淡幹少津,苔薄白,脈沉細。

視其以前所服中藥方,皆為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抑木扶土等方藥,但病情未見明顯改善。我站在患者的床邊久思不得要領。

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你離妙手起沉疴)2

跟我查房的學生說:老師,這患者腹瀉前腹痛尤甚,瀉則痛減,大便稀溏不臭,乏力倦息,是肝強脾弱的症狀,用劉草窗的痛瀉要方應該有效。

呵呵,能有效嗎?前面的醫生已經施用過本方,有效就不會拖上4年!望、聞、問做完了,接下來是切診。大家不要忘了,中醫的切診不僅僅是診脈,還包括肢體觸診、切肌膚等。早在《内經》裡就有按“虛裡”以診察“宗氣”的診斷方法,《傷寒論》中有“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的記載。古籍中描述的症瘕積聚其實也是通過切診得來的。有關切診的記載在中醫古籍裡可以信手拈來。因此,我們不可把中醫的切診僅僅局限于脈診一途。

就這次切診,讓我發現了疾病的症結所在。雖在酷暑,患者的兩下肢冰冷如鐵,手捂上去時間久了,是越捂感到越冷!結合兩脈沉細無力,尤以尺部為甚,我斷定他是下焦腎陽虧虛,不能暖土。為什麼腹痛即瀉,瀉後痛減?是寒積于腸,瀉下則寒邪随便而減,故而瀉後痛減。證屬久病沉賽痼疾,當以大劑溫陽益腎之品,佐以健補中土。方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真人養髒湯加減,首劑加制附子15g,患者服藥後腹瀉很快止住,感兩下肢開始溫暖。

老藥工非常高興,出院後守方自行逐漸加大附子的用量,一直加到每劑40g,連續服用真人養髒湯加附子20餘天停藥。随訪半年,4年痼疾得以完全緩解。炎夏酷暑,1個月用附子逾1000g,不但沒出問題,而且頑症得以痊愈。這老藥工見人就說我的方子開得好。呵呵,我說,老前輩啊,您的病是您自己看好的,我隻開過5劑,其他的都是您自己加的量啊。老藥工說我服附子感到舒适,當然可以加量了,你還不信我這老藥頭啊,你摸到了我的病機,當然功勞算你的了。哈哈。

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你離妙手起沉疴)3

我給發熱患者切診的時候,常常握握患者的手背和手心,有同學不理解,其實這診法來自李東垣的《内外傷辨惑論》,一般手背熱于手心多屬外感發熱,手心熱于手背多屬内傷發熱。臨床上診察疾病,我也喜歡摸摸患者的前臂、手、胫部及足,感受一下患者的皮溫,為什麼?中醫有個症狀叫“四肢不溫”,是鑒别陽虛、陰虛的要點,這四肢不溫是摸出來的,不是患者說的,是個客觀體征,你要當作主觀感覺辨證可能會出錯!

經此病例,我們可以看出切診在疑難病診治中的重要性,忽視切診常常使我們遺漏了辨證的關鍵要素。切診的内容非常廣泛,包括脈象的變化。胸腹的痞塊,皮膚的腫脹,手足的溫涼,疼痛部位有無壓痛,以及穴位、經筋、循經按診等。我們要加以學習和掌握切診的要領,以提高個人的臨床技能。

小編有話說:

病例中藥方是專業醫生開具,患者也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藥工,各位讀者千萬不要随意模仿,未經專業醫生指導就擅自加大藥量或調整藥方是很危險的喲 !

疑難危重病的解惑寶典

錯過最佳的診治時間(你離妙手起沉疴)4

《步入中醫之門5》

本書是毛以林教授(網名:道少齋主人)臨證診治危重疑難病醫案實錄。全書共分24講,以病案講解為主軸,闡述了作者多年來診治疑難危重症的臨證心得。各案均有詳細的四診資料、辨證思路、臨證經驗、方藥釋義及診治得失。與傳統醫案著作不同,作者力求還原就診實景,以醫話、醫論、講稿形式寫作,使讀者能在輕松、有趣的閱讀過程中感受中醫診治疑難雜症的獨特魅力,并從中受益,進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本書适合各級中醫師、中醫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選自《步入中醫之門5》(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毛以林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于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