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飯後九個“别着急”

飯後九個“别着急”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2 08:09:37

  目錄:

  第一章:飯後九個“别着急”

  第二章:合理飲食有助于防耳聾

  第三章:百歲老人“蒜”來高壽

  吃完飯後,你是不是喜歡舒舒服服的洗個澡或者來一盤水果呢,不過要當心這些小習慣會危害你的健康哦~

  飯後九個“别着急”

  人們越來越講究飲食健康,但有些人往往因為餐後的一些小習慣,給身體健康帶來了危害。奉勸朋友們,在用完餐之後不要急着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别急着睡覺

  餐後立即上床睡覺容易發胖。醫學家告誡人們,飯後至少要休息20 min,再上床睡覺。哪怕是午睡時間也應如此。

  别急着趕路

  餐後立即走路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老年人,心髒功能減退、血管硬化及血壓反射調節功能障礙,餐後會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别急着開車

  司機飯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在用餐後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産生倦意,從而導緻操作失誤。

  别急着唱歌

  用餐後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變薄,血流量增加,這時唱歌會使膈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大,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發胃腸不适等其他病症。

  别急着洗澡

  在用餐後立即洗澡,會使體表血流量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

  别急着吃水果

  因食物進入胃裡需長達1~2 h的消化過程,才被慢慢排入小腸。餐後即食水果,食物會被阻滞在胃中,長期如此可導緻消化功能紊亂。

  别急着喝茶

  餐後立即喝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另外,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飯後喝茶,就會使胃中沒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同鞣酸結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澱物,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茶葉還會妨礙鐵、鋅等元素的吸收,長期如此甚至能夠引發缺鐵性貧血。

  别急着吸煙

  餐後吸煙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于進食後的消化道血液循環增加畢業論文,緻使煙中有害成分被大量吸收,損害肝髒、大腦及心髒血管,引起這些方面的疾病。

  别急着松腰帶

  餐後放松腰帶,會使腹腔内壓下降,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會減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負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現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統疾病。

  合理飲食有助于防耳聾

  有資料表明,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性耳聾的患病率高達30%~50%。究其原因,與耳部微血管退化、耳蝸病變以及全身機能退化密切相關。專家指出,如能盡早注意飲食調節則可預防和減少老年性耳聾的發生。

  多食富鋅食物

  導緻老年性耳聾的因素很多,缺鋅是一個重要原因。鋅是人體必需的14種微量元素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故稱“生命元素”。耳蝸内鋅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耳蝸内鋅的含量明顯降低,影響耳蝸的功能而導緻聽力減退。英國學者研究資料表明,老年性耳聾的病人,血清中的鋅濃度偏低者占1/3。這些病人都有缺鋅的症狀,如指甲質脆易裂或剝脫,頭發脫落,味覺或嗅覺消失。經補鋅治療3~6個月,鋅缺乏症狀好轉時,有25%的病人耳鳴減輕,約20%的病人語言識别力得到改善(聽話不打岔了)。含鋅豐富的食物有魚、牛肉、豬肝、雞、雞肝、雞蛋、各種海産品,以及蘋果、橘子、核桃、黃瓜、西紅柿、白菜、蘿蔔等

  多吃含鐵食物

  英國學者研究發現,人在步入花甲之後,耳部微血管會逐漸變硬、變窄,紅細胞也會逐漸變硬。變硬的紅細胞容易阻塞微血管,導緻耳部微循環障礙,斷絕毛細胞的氧和營養供應,造成老年性耳聾。補充鐵元素可以擴張微血管,軟化紅細胞,保證耳部的血液供應,能有效地防止聽力減退。故應多吃些含鐵元素豐富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髒、黑木耳、豆類、菠菜等。

  多食富鎂食物

  微量元素鎂的缺乏也易導緻聽力減退。補充體内鎂的不足,宜常食海帶、紫菜、芝麻、糙米、玉米、菠菜、小麥、胡蘿蔔、荠菜、黃花菜、黑棗、香蕉、菠蘿等食品。

  多食高鈣食物

  研究發現,老年性耳聾患者血清鈣明顯低于正常水平,隻有正常人的45%左右。因此,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鮮奶、乳制品、豆制品、排骨湯、雞蛋、魚湯、水果、新鮮蔬菜以及動物内髒和粗糧等。

  多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對56例老年性耳聾患者進行研究觀察,發現他們血清鈣均明顯低于正常水平,系由體内維生素D不足引起。給其中部分人用維生素D治療6~10個月後,療效顯着。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海魚、動物肝髒、蛋黃和瘦肉。另外還可食用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産品、添加維生素D的營養強化食品,同時要注意多曬太陽。

  多食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的食物

  美國愛恩斯坦大學的實驗證明,維生素A有促進内耳神經細胞再生的特殊功能,實驗動物用維生素A 3天後即有聽覺神經細胞再生,7天後聽力明顯回升。專家們由此奉勸神經性耳聾患者應常吃田螺、牡蛎、雞肝、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德國的聽力研究人員也發現,聽力減退與血液中胡蘿蔔素、維生素A含量低有關。吃西葫蘆、莴苣、番茄、雞蛋、鮮橘子等對預防耳聾有益。

  多食降脂食物

  有學者對341位老年人進行了研究觀察,其中有高脂血症者其老年性耳聾的罹患率明顯高于血脂正常者。這是由于高血脂影響了内耳的血液循環和緻使内耳過氧化物增多所緻,故降低血脂有助于防治老年性耳聾。可适當多吃些植物油,多吃一些降血脂的食物,如洋蔥、大蒜、木耳、香菇、海帶、魚類、豆類、玉米、黃瓜、茄子、燕麥、奶類等。同時要限制高脂食物的攝入,因為内耳血管是腦血管基底動脈系統的一個終末分支,本來就很細小,如果長期進食高脂飲食,血液中過多的脂類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使内耳血管更加狹窄,發生供血不足,久之發生耳聾。

  養成喝牛奶的習慣

  牛奶中幾乎含所有已知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上述這些維生素與鈣的吸收利用,對防治改善血液循環和耳鳴症狀很有幫助。

  合理節食

  有醫學家進一步研究了限食與長壽及老年性耳聾的關系。采用隔日喂食法使鼠體重明顯下降後發現,它們不僅平均壽命延長40%,而且耳蝸電圖結果也比對照組好。由此可見,限食有可能延緩老年人耳聾的發生。

  注意飲食禁忌

  禁食辛辣、香燥之物,避免耗散精血,損傷肝腎,避免助熱化火,加劇陽亢之耳鳴。這類食物有韭菜、蔥、蒜、花椒、咖喱等;禁食鹹寒、甜膩之物,避免釀濕化痰,上擾清竅,加重耳鳴,如海鮮、肥肉、甜點等。另外,并非所有耳鳴耳聾都是腎虛。實證型神經性耳聾避免過食補益、燥火、升陽之品,如當歸、人參、北芪、紅棗湯等。慢性虛證神經性耳聾藥膳療法,通常以補益脾、肝、腎、氣血為主,一般不宜進食寒涼、生冷之品。

  百歲老人“蒜”來高壽

  4月21日,家住湘潭市嶽塘區中洲路街道運河社區的邱秀蘭老人迎來了她100周歲的生日。一時間,這位眼明手快能穿針、愛吃大蒜的百歲老人,成為了居民議論的焦點。

  4月23日,記者來到邱秀蘭老人家。站在記者面前的百歲老人滿頭銀發,精神抖擻,臉上時刻挂着笑容。據老人的女兒劉淑蘭介紹,母親雖已經100歲,但身體健康,自理能力強,每天都要出去散步。

  百歲老人的身體為何會如此硬朗?記者向老人讨教了長壽“秘訣”。

  長壽老人心态非常好

  邱秀蘭1921年在湘潭縣烏石鎮出生。在與船員丈夫結為連理後,随夫去了香港。目前,老人享受華僑待遇。

  “我覺得母親的長壽源自她的心态。”劉淑蘭介紹,母親很樂觀,愛笑。不管别人說什麼,都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劉淑蘭說,母親現在每月有低保費用,政府有各類補助,并且住在小兒子家,不愁吃、穿,卻偏偏愛上了撿廢品。“左鄰右舍都認為,撿廢品是件不光彩的事,但母親不以為然。”劉淑蘭說,母親不但堅持撿,還撿得樂此不疲。

  “撿廢品是種運動。”邱秀蘭搖搖手說:“他們都不懂,我并不在乎錢,我喜歡的是彎腰、撿廢品的過程,我覺得這可以鍛煉身體。”

  據老人介紹,除了撿廢品讓她感覺快樂外,她還信耶稣、喜歡穿針、愛織毛衣、懂得感恩……“天天開心最重要。”老人透露,在良好的心态下,幾十年的心髒病在2008年奇迹般的好了。4年來,沒吃過任何藥物。

  大蒜或是長壽的“法寶”

  記者了解到,邱秀蘭老人生活的規律幾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早睡早起、散步鍛煉。在飲食方面,老人堅持少吃多餐,葷素搭配。

  “母親吃飯細嚼慢咽,一頓飯要吃上一個小時。”劉淑蘭說,另外,每日每餐必備大蒜,這是母親的獨特之處。

  記者觀察到,在廚房的一個牆角裡,堆放了很多大蒜。據劉淑蘭介紹,今年以來,母親就吃了近十斤大蒜。“所以我推測,大蒜和長壽應該也有關系。”劉淑蘭說。

  邱秀蘭老人說,每天都将大蒜放在白米飯上蒸煮,吃飯的時候就必吃蒜。“蒜有殺菌、抗癌的作用,吃大蒜成了一種習慣,我的身體也越吃越好。”老人說。

  記者了解到,大蒜的确有殺菌、防治腫瘤、排毒清腸等多種功效,但大蒜性溫,陰虛火旺及慢性胃炎潰瘍病患者需慎食。

  結語:合理的飲食加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人們健康的基礎,所以不要總以為飯後的那些小習慣無傷大雅,當心長此以往你的健康就要虧空喽!(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期:2012.05,作者:侯威生、常怡勇、何蔚、鄧燦平,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