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幾天,寒露節氣就要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說寒露這個節氣。寒露節氣,由于天氣越來越冷,所以在這個節氣中我們一定要做好養生的準備,寒露節氣養生最重要。那麼,在寒露節氣中我們應該怎樣進行養生呢?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寒露節氣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将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将進入冬季。
寒露節氣,單從字面上理解,是露水很寒的意思。這說明,到了寒露節氣氣溫會大幅度下降,同時,植被的葉子上每天都會産生大片大片的露珠,非常漂亮,這已然能夠充分表明了深秋的到來。同樣,在這個時候,南方地區也已開始進入了秋季。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将凝結"為霜了。
寒露養生起居
寒露以後,随着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幹燥時,感冒病毒的緻病力增強。此時很多疾病的發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另外,中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複發、哮喘病複發、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地威脅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緻急性發作,因此要采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每年的寒露,從10月8日或9日開始,到23日或24日結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來金秋十月,我們從處暑、白露、秋分一路走來,一直在贊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時節,我們仍舊不會吝惜美好的語言。秋高氣爽、日麗風清,星月交輝,依然是我國許多地區這一時期天氣的主旋律。此時,南方的人們在開始享受涼爽的秋風之時,北方的人們已在領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節氣時,太陽的直射點已經離開了赤道,由南緯5°57′移至南緯11°32′,這時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由大變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着減少,氣溫明顯下降。全國大部分地區,甚至華南都會受到冷空氣的影響。這時,許多人開始用“寒冷”表達自己的感受。
從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則表示了近地面層水汽凝結成露水的現象。但從氣象角度來看,寒露節氣和白露、霜降這兩個節氣一樣,所表示的熱量變化意義比它的水分變化意義更為明顯,應該說,它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氣溫轉變,季節轉換的進程。
也許南方的朋友會有這樣的問題,寒露時我們怎麼沒有見到露水。其實也好理解,因為二十四節氣是出自黃河流域,此時,江南氣溫還偏高,出現露水的時間要比北方晚。
從寒露到它後面的節氣霜降雖然隻有短短的15天,但卻是一年中氣溫降得比較快的一段時間,若是一場冷空氣過後,日平均溫度下降8℃、10℃很常見。因此這個時節是我國許多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轉折點。
寒露吃什麼,寒露時節的飲食宜忌
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适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秋天,尤其是寒露前後開始,空氣中的水分逐漸減少,空氣趨于幹燥,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喝白開水并不能完全抵禦秋躁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躁的飲食良方,即:“朝朝飲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躁而引起的便秘。
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這些疾病的康複,而且還可以防止秋躁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寒露飲食忌吃
秋躁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别是生姜。将少量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寒露飲食宜吃
為防秋躁還要多吃些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蔬菜則可多食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制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分、維生素、纖維等,對預防寒露時節出現的口鼻目幹、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現象很有好處。
寒露養生防秋燥
秋天,尤其是寒露前後開始,空氣中的水分逐漸減少,空氣趨于幹燥,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開水,并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贈給人類的禮物,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别豐富,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兩者的含量達70%,此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等。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這些疾病的康複,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别是生姜。這些食品屬于熱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當然,将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日寸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功能。生姜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
寒露“凍凍”更健康
收納短袖,不穿涼鞋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繼“白露身不露”之後,又到了“寒露腳不露”的時節。與白露相比,寒露的寒意光從字面上就更進了一層,除了不能赤膊露身外,還有夏天的涼鞋也不要穿了,以防涼氣從腳底侵入體内。因此到了此節氣,勤快的家庭主婦們可以把家中所有的涼鞋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還有諺語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淨收納,來年再穿。
“凍凍”更健康
經過夏天的炎熱,出汗多,體内的鹽分丢失得比較多,夏天人的毛孔都是張開的,而秋天漸漸冷了,毛孔也開始收縮。如果天氣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膚未經嚴寒的鍛煉,恐怕抗寒能力下降。這時要凍一凍,讓身體逐漸适應低溫環境。另外,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受風,更容易感冒。
秋凍有一定的講究的,稍不注意就會給身體帶來其他傷害,比如腳、肩部、肚臍以及腰都是不能被凍的。“俗話說,病從寒起,寒從腳生。”即便是鍛煉自己的抗凍能力也不能讓腳部冷到,尤其是女性要特别注意,腳部受寒很容易導緻子宮、下腹部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經期提前或延遲,嚴重者還會造成痛經或月經不調。肩部受涼後會緻使上肢血液循環不暢,讓人明顯感到肩部酸痛,頸椎僵直,甚至頭暈。如果肩頸長期受涼,向上就會形成頸椎病,向下就會造成肺部疾病。
以下5種人千萬别秋凍
秋凍雖然能提高人自身的免疫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進行秋凍的。對于一些身子骨較為薄弱的人們,感覺到冷了就及時穿衣,謹防被寒氣所侵,從而引起感冒發燒等現象。至于病人就更不能進行秋凍了,一旦沒有做好措施,就會引起很大的問題。
1.關節炎患者
風寒濕邪是造成關節病變的主要誘因,寒性凝滞,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因此,這類病人,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凍”。
2.潰瘍病患者
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導緻胃痙攣,使原有的潰瘍病複發,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3.腦血管疾病患者
人體受寒冷刺激後導緻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加大,血壓升高,容易引發腦出血或腦血栓形成。
4.慢性肺病患者
秋季的寒冷空氣會對呼吸道産生不良刺激,引起過敏反應,誘發氣管、支氣管或細支氣管的痙攣,造成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複發或加重。
5.心血管疾病患者
人體要抵抗低溫就必須把血液從皮下血管輸送到身體内部,這會導緻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髒搏動加快,從而加重心髒負擔,加重心髒缺血、缺氧,造成冠狀動脈痙攣,附壁血栓脫落,導緻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春捂秋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要随着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另外,秋季時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總結:寒露節氣代表着深秋的到來,所以在這個節氣中,我們一定要做好養生措施。文章中已經詳細叙述了寒露節氣的特點,以及寒露節氣的養生細節,希望大家能夠多多學習,在即将到來的寒露節氣中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