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長反映,說自家孩子在過了口欲期之後,仍然存在吃手、咬嘴唇或者是咬指甲的情況,對此很是擔憂,所以想知道家長應該如何正确引導,才能幫助孩子輕松改掉這些小毛病。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原因主要有兩種:
1.孩子在口欲期的時候沒有得到滿足
口欲期階段發生在嬰兒出生後0-18個月,在此期間,嬰兒專注在嘴裡的事物。
比如嬰兒會吸取母乳來得到口唇的快感,或是小孩拿到東西就咬,如果在此階段孩子的活動受到限制,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
如果孩子過了口欲期之後,還是喜歡吃手、咬嘴唇或是咬指甲,可能就是因為他在口欲期的時候有這些正常的行為卻被家長強行制止,口欲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和滿足,所以即便過了口欲期後,孩子仍會延續這些行為。
2.孩子沒有安全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有些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内心會非常緊張且沒有安全感,外在表現可能就是咬嘴唇、吃手等,而且很多情況下,他并不是刻意做這些動作的,而是無意識地在做這些動作。
那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正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口欲期不幹涉孩子
孩子處在口欲期的時候,會出現吃手、咬嘴唇、咬指甲的行為,而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吃手不衛生,所以就會幹涉和制止他們,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更是在傷害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面對口欲期的孩子,家長就讓他們去吃手、咬嘴唇,不用幹涉或是強行制止他們的行為,一般情況下,等過一段時間後,孩子的這些行為自然就消失了。
2.注意力遷移
過了口欲期之後,孩子仍然有這些行為的話,家長也不用一直強調和提醒孩子,因為這樣做的話,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還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從而使得這些行為更難改掉,甚至還會惡性循環。
正确的做法是,家長可以運用注意力遷移的辦法,比如當孩子由于某種原因,然後出現吃手、咬嘴唇、咬指甲的情況,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幫我去拿個東西”“寶貝,你看這個好不好玩”,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自然而然停止咬嘴唇的動作。
這裡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長,這些行為并不能通過一兩次的注意力遷移就改掉,所以家長不用着急和擔心,要多多嘗試,這樣才能慢慢地看見效果。
3.态度積極,多鼓勵孩子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存在這些行為之後,就會用一種很負面的情緒去面對孩子,比如對孩子說:“總咬嘴唇、咬指甲,你這是什麼壞毛病,趕緊給我改掉!”
這種态度和這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應該是,家長要用一種積極的态度去解決問題,同時不要強化孩子對自己這些行為的意識,要盡可能弱化,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掉這些不好的行為,同時又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此外,家長還應多鼓勵孩子,讓他們變得自信、有安全感,這樣做也是有利于幫助孩子改掉這些行為的。
4.家長要堅持
每個孩子的情況是不同的,或許有些孩子能在較短時間内就可以改掉這些習慣,而有些孩子要改掉這些習慣需要的周期就比較長了,所以家長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堅持下去,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