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已經成為我們目前非常常見的一種腸胃疾病,出現了膽囊息肉的問題,會導緻我們的膽汁的分泌出現異常,不利于大量的油脂,以及肉食類食物的消化與分解,所以如果我們出現了膽囊息肉的情況,應該要盡快對于膽囊息肉進行治療,應該要怎麼調節呢?讓小編來告訴大家。
主要涉及到對膽囊息肉良惡性的判定,從而做到早期發現惡性病變及癌前病變,早期手術切除。
1.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及手術指征
(1)膽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學者已認為膽囊息肉的大小與其良惡性有關。小的膽囊息肉(直徑<10mm),已被發現其絕大多數為良性病變,且可以保持許多年不發生變化。對于大的膽囊息肉則提示惡性病變。
(2)年齡在膽囊息肉患者中膽囊腺瘤及膽囊癌的平均年齡以及膽囊息肉直徑明顯要比非腫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數目、形态單發、廣基的息肉易癌變。膽囊息肉的惡性病變傾向發生在年齡大,單發,大的膽囊息肉。
(4)合并膽囊結石膽囊癌與膽囊結石之間的關系已比較明确,部分膽囊癌患者可同時合并膽囊結石,結石的長期刺激可促使膽囊上皮細胞增生而引發癌變。因此結石存在增加膽囊癌變危險性。
(5)伴随臨床症狀惡性的膽囊息肉更傾向于伴随的臨床症狀。
綜合以上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對于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以10mm為界)又完全沒有症狀,則沒有必要手術;對于年輕的膽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徑小且僅有消化不良症狀(腹脹、嗳氣等),可以保守治療。而具有明顯膽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膽結石,行膽囊切除;對于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應及早行膽囊切除。
2.手術治療
對于息肉直徑小于10mm、多個、有蒂的膽囊息肉患者,提示病變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首選。而對于息肉直徑>10mm,又具有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提示為腫瘤性息肉,應行常規開腹膽囊切除術。術中常規行冰凍切片,以明确病理類别。
最後,我們可以了解到,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其實膽囊息肉的處理是有一定的争議存在着,因為膽囊息肉在患有之後會非常容易引發膽囊結石的同時發生,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有輕微的異常情況出現,也可以進行預防性的手術來進行切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