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的連續不斷的幾場大雨迅速将我們從盛夏帶入冷秋,但是不少注重外形的姑娘在這種天氣裡還是短裙熱褲,一點也沒有冷的感覺。但你不穿秋褲也就罷了,連雙絲襪都不穿光着兩條腿是幾個意思?都說不穿秋褲會得老寒腿,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真假!
秋季到來,早晚的溫度會有所下降,這時候一個熟悉的物品又來到我們的生活中,那就是秋褲。有女性身為白領一族,是絕對不能夠容忍自己纖細的腿外裹上一層秋褲,因為這樣會影響她完美的形象。然而,老一輩人常說,秋季不注意保暖就容易讓人們患上關節炎,現在一時愛美,等患上病就後悔莫及了。有人帶着心中的疑問來找我給出一個科學解釋,不穿秋褲究竟會不會讓人患上關節炎?
醫學發現關節問題開始出現年輕化的傾向,中招的多是“美麗凍人”的貪靓女性。有人認為寒冷刺激是誘發關節炎的直接原因, 他們認為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禦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症。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磨損才是骨關節炎的常見病因
人們提到的大多數“關節炎”、“風濕”等疾病其實指的就是骨關節炎,期大部分炎症的發生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此外還有一些關節炎是由于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所緻,少部分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導緻。然而,對于寒冷導緻關節炎這一說法,目前并沒有明确結論來說明這一觀點。
那麼,關節的“使用壽命”是如何影響人體的呢?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個使用期間,當然人體的關節也不例外。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反複使用的關節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關節處的軟骨會變薄、軟化、失去彈性,甚至碎裂、剝脫,軟骨下的骨質增生并形成骨贅,最終導緻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這便是骨關節炎。而且,人們到了40歲以後就更容出現這種病變,長期負重或者長期劇烈運動的人們還會出現關節提前病變的情況。
當然,除了使用壽命之外,目前已知的骨關節炎發病的危險因素還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過度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以及創傷、關節形态異常、關節周圍肌肉無力、反複的應力負荷等機械因素。
寒冷或會加重關節疼痛的程度
雖然寒冷不會直接導緻關節炎的發生,但是老一輩人提出這個觀點也并未偶然。因為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關節痛,而且每次趕上天氣變化、潮濕受涼的時候,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就會加重,這難免會讓人們想到寒冷和關節炎之間的因果關系。那麼,為何關節炎患者會在寒冷的時候發生病情加重的情況呢?目前為止,這一問題科學上并無定論,有人認為寒冷環境改變了關節周圍組織的順應性、關節液的粘滞性,以及關節周圍毛細血管通透性有關;也有人認為這完全是人們的心理作用,當寒冷影響到人們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
不論是哪種原因使寒冷加重了關節炎患者病情,人們還是應該對自己的關節加以愛護,因為在寒冷的天氣中,人們會出現肌肉收縮,關節僵硬,關節血運減少,滑液分泌減少的暗影,這樣關節發生意外受傷的幾率也就會大大增加,對人體造成間接的傷害。如果長期如此也無疑會增加關節負擔,減少關節使用壽命。
此外還要提醒大家,關節疼痛或是因為關節磨損導緻的關節炎,還有能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攻擊了自身關節組織而導緻關節炎症的,這種疾病稱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病是一種特定的主要累及關節滑膜的自身免疫病。在這種疾病中,異常的免疫系統不僅僅攻擊自身的關節滑膜,還會攻擊其它器官,如眼部、肺部、血管等,因此一經發現就需要積極治療以免緻殘。
所以說,受涼後腿痛确實是關節炎的表現之一,但寒冷本身并非導緻關節炎的原因。穿不穿秋褲純屬個人習慣,不會因此患上關節炎。但是人們還是應該愛護自己的雙腿,在不能承受寒冷的情況下,要注意及時保暖。
對秋褲陰謀論的最終打臉
秋褲,乃華北對春秋褲之簡稱。此物于華南稱線褲,或棉毛褲,又于台灣省稱衛生褲。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秋褲的功能,即于春秋季貼身穿于外褲之内或戶内以保暖,或于冬季穿于毛褲、棉褲之内便于換洗清潔。
既然秋褲的功能是保暖與衛生,就要設計在腳踝處的彈性縮口,可以連接或套于襪筒内,褲腰高且有松緊帶,可以壓住上身内衣——這些設計顯然都有擋風避塵的考慮。而且男士秋褲在前檔處還留有開口,故不适合在人前穿着。
曾經看到有出國的朋友哭訴,他在國外找不到買秋褲的。其實,那是他找的方法不對。
秋褲的英文名稱是long underpants(直譯為“長内褲”),也稱作long johns。在Amazon等購物網站上輸入long underpants,中國人熟識的秋褲就立即出來了。至于legging之類的衣物形似秋褲,卻并不是實際意義上保暖保潔的秋褲,更沒有男式前開檔等特征。
(話說,從這個英文名稱來說,号召不穿秋褲是不是就是号召不穿内褲~)
有人說美國人不穿秋褲,在美國也賣不到秋褲。有人說美國秋褲已經變得美觀時尚,不是中國的“土”秋褲——其實這都是誤解。
有人會不解,如果秋褲是在國外就有的,那麼有沒有人買呢?會不會是照顧中國人的特色産品?
非也。要說起來,這秋褲的起源還正是北美大陸,今天美國市場上的秋褲也算是歐美傳統生活的頑強延續。
最早取得秋褲設計專利的,據說是加拿大的弗蘭克·斯坦菲爾德(Frank Stanfield)。他與自己的兄弟以号稱“不縮水”的棉内衣起家,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
秋褲問世之初也不是一帆風順,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各軍采購的主要内衣之一是叫做“連衫褲”(Union suit)的東西——這種上下身全包住,手腳腕口都緊收的衣服其實等于是秋衣與秋褲的合體。
不穿秋褲傷氣傷陰
“衣帶漸寬終不悔,中間還要穿秋褲”曾一度被用來做秋褲詞的搞笑版本,如今又時值秋季,幾場秋雨之後空氣越發的讓人感到冷,小編突然想問那句話:你穿秋褲了嗎?嬉笑之餘讀者朋友還需回歸到健康的本質上來,那麼穿不穿秋褲與健康遊蛇呢麼關系呢?小編在此告誡朋友們:不穿秋褲傷氣傷陰。
傷氣
許多女性朋友都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沒有褲子穿,這話怎麼說呢?原是自從有了打底褲這一說,女性朋友們夏天的就穿絲襪,春秋天穿薄打底褲,冬天穿厚打底褲,哪還有褲子一說?更别提秋褲了,但是秋冬天穿的少的人容易受風寒侵襲,特别南方濕氣又重,風、寒、濕三氣雜合入侵,容易造成經絡氣血阻滞,閉阻不通而為“痹”。
傷陰
冬天很多健康問題是由受涼所緻。特别是女性,更加要避免下肢受寒,因為女性屬陰,下肢也屬陰,這兩個特性相加,使下肢成為女性的薄弱環節。夏天都要避免腳部冷水浴,冬天更需要早穿襪子、秋褲,避免下肢受涼才能保證女性整個身體的健康。
穿秋褲注意事項
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了,但是為了美觀,很多年輕人還是拒絕穿秋褲。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暖腿部,除了會受涼感冒外,還可能導緻關節疼痛等嚴重問題。有些人即使穿了秋褲,卻因選擇不當起不到保暖作用。秋褲要選擇的恰當,才能既保暖又健康。
秋褲是保暖必備品
近期溫度大範圍的降低,為了保暖,适度添加衣物是非常必要的,秋褲就是保暖的良品。若不注意腿部保暖,可能導緻感冒受涼、關節疼痛、凍傷等。秋褲的選擇,關系着穿着的舒适度,更關系着健康。
緊身秋褲有危害
為了看起來更美觀,很多年輕人選擇穿緊身秋褲。在緊身秋褲外面穿上褲子,能保持身材,還有保暖作用。其實緊身秋褲不靠譜,因為秋褲太緊身可能增加局部溫度,若再不透氣,很容易增加患婦科感染病的風險,
連體襪不能當秋褲穿
有些人把連體襪當秋褲穿,不僅保暖,而且腿部看起來還能更顯瘦一些。如果選擇防治靜脈曲張的襪子來充當秋褲會很麻煩,因為那種襪子緊緊地“捆”在腿上,會導緻血液流通不暢,肢體和皮膚表面的血液循環減慢,人隻會更冷,嚴重時反而更容易凍傷,甚至可能出現凍瘡、寒冷性脂膜炎等問題,不僅會令皮膚紅腫、痛癢,甚至可能出現一些紫紅色的硬結。冬季穿着袖口、襪子太緊的人,也很容易引起凍瘡。
什麼樣的秋褲最保暖
要想既保暖又健康,秋褲最好選擇全棉材質、較寬松的。其蓬松的棉絮可固定大量空氣,使之不易對流,在體表形成較厚的溫暖氣層,減少體熱散失,人也覺得暖和。而且,全棉秋褲吸汗、透氣性好,也不至于在出汗後太過潮濕,降低舒适度或引起皮膚問題。
結語:對于網絡上盛傳的秋褲陰謀論小編一笑置之,每天我們的世界都會湧現出各種方便人們生活的小發明,秋褲也隻是其中之一。它雖然沒有各種時尚那樣高端洋氣,但正因其樸質的品質才能守護我們的健康,讓秋冬季人們免受疾病之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