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小滿節氣 盤點小滿時節最适宜的6大運動

小滿節氣 盤點小滿時節最适宜的6大運動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5-06 20:34:50

  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節氣是處在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節氣的到來也預示着天氣将越來越悶熱,所以在小滿節氣一定要做好養生保健工作才行,除了飲食上需要注意之外,在運動方面也應該選擇一些适合本節氣的運動。那麼小滿節氣養生最适宜哪些運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小滿四月坐功

  《遵生八箋》中曾經說道:“運主少陽三氣。時配手厥陰心包絡風木。坐功:每日寅、卯時,正坐,一手舉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治病:肺腑蘊滞邪毒,胸脅支滿,心中儋儋大動,面赤,鼻赤,目黃,心煩作痛,掌中熱,諸痛。”

  小滿時夏熟作物子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所以稱之為小滿。就人體來說,生理功能加強,新陳代謝旺盛。本法以“小滿”命名,正是順這一時令特定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适宜于小滿時節鍛煉,可于小滿開始,練至芒種為止。暑為夏令主氣,在時為夏,在六氣為暑,在髒為心。故本文主治面赤,心煩,心中儋儋動,掌中熱,即屬此類。又心火盛易克伐肺金,故有胸脅支滿,鼻赤等肺的病症。采用此法鍛煉,有利于這些病症的預防和治療。

  做法:每日淩晨三至七點時,正坐,一手手心向上用力托舉,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肺髒邪毒積滞引起胸脅漲滿、心顫心慌、面紅鼻赤,眼珠發黃、心煩心痛,掌心發熱等病症。

  膻中觀想功

  适應病症:心肌炎、肺炎、咽喉炎、氣管炎等。

  做法:保持自然站立的姿勢,然後将自己的雙腳分開與肩膀同寬。

  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提肛,淨除心中雜念。全身放松,意念觀想兩乳之間的膻中穴,久觀此穴可貫通陰陽,連接上下。每次觀想20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

  治低血壓功

  适應病症:此功久練能使低血壓回升。

  做法:(1)雙腿并攏站立,雙臂自然垂下,兩掌,b貼近股骨外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去除心中雜念。兩眼輕閉,屈肘兩手慢慢擡起,兩手心對正兩乳,與兩乳相距離10厘米左右,意念由兩手心射出兩道白光,射人兩乳内,由腹部上來兩股氣流在兩乳内與自光相接,每次靜坐20分鐘左右,練畢自然收功。(2)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提肛,淨除心中雜念。全身放松,兩臂側平舉,好似在水内遊泳,撩水到頭頂。兩手由頭頂經面部下按至兩乳停止,手心轉向内對正兩乳。相距10厘米左右,意念手心兩道白光直照射兩乳内部,由小腹向上兩股氣流與白光相接,每次站20分鐘,功畢,兩手放下自然收功。

  脊椎運動功

  适應病症:有助于小滿節氣增強脊神經的功能,我們所說的中樞神經主要包括腦神經還有脊神經。

  腦神經有12對,脊神經3l對(包括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尾神經5對,骶神經1對)。脊神經可以支配軀幹及四肢,全身大部分骨骼肌的運動,及大部分内髒的活動,脊神經後根可增強感覺傳導,活躍内髒和軀幹功能,可防治癌症。對頸椎病、腰肌勞損、腰背疼痛有特效。

  做法:預備式站式二,兩眼平視,兩掌轉至兩大腿前面,含胸實腹,屈膝蹲身,溜臀部,頭向前微低,兩掌心摸到膝蓋為止。身體慢慢直立,挺胸仰頭使脊椎向後彎。蹲身手摸到膝蓋低頭,直身挺胸仰頭為一次。共坐36次。

  肩井觀想功

  适應病症:露肩風、肩周炎、肩痛及肩關節骨質增生等症。

  做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提肛,淨除心中雜念。全身放松,意念觀想肩井穴,可增加氣血對上肢部位的作用,加強上肢生理功能,每次觀想20分鐘,每日早晚各站樁、全身放松,觀想一次。

  灸奪命穴功

  适應病症:治丹毒。

  做法:站、坐均可,用艾卷灸奪命血,灸十分鐘,丹毒立即轉色,每天灸兩次分早晚。奪命穴位置位于肩髁穴與肘部尺澤穴線中點。

  小滿節氣三原則

  原則一: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并且因這一時期暑濕并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濕、清暑化濕。中醫認為,長夏在五髒中歸于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濕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适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緻濕氣易侵入人體。外濕入内,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産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複,有利于行水利濕。

  原則二: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于五髒屬心,适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制品,之外可适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盡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内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原則三: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濕氣候的影響易導緻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濕、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結語:小滿節氣天氣炎熱,喜愛運動健身的朋友一定要選擇好自己的運動項目,上文為大家推薦的6大适宜小滿節氣的運動大家都可以試一試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