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 臘八節吃什麼好

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 臘八節吃什麼好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4 01:09:1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大家知道嗎?今天很多家長都會弄些臘八粥給孩子喝,那麼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呢?臘八節是哪天呢?臘八節吃什麼好呢?帶着這些疑問和小編一起來看本文吧。

  目錄

  1、臘八節是哪天 2、臘八節的由來

  3、臘八節的習俗 4、臘八節的傳說

  5、臘八節吃什麼 6、臘八粥的做法

  7、臘八蒜的腌制方法 8、臘八節各地飲食習俗

  臘八節是哪天

  農曆十二月八日是我國的臘八節,也就是今天,2015年1月27日,星期二,今年的臘八節。在我國民間有食臘八粥的習慣。

  臘八粥也叫八寶粥,相傳臘八節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獻糜的故事,取八種香谷和果實制粥供佛,故名八寶粥,臘八粥制法簡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間争相效仿,廣為流傳,成為一道深受人民喜愛的美食。

  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8種食物合煮“八寶粥”,邀請周圍山民共進聖餐,并施舍給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對佛祖的敬奉。其後漸成民間自煮八寶粥(稱臘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臘八粥”風俗。

  每次到農曆十二月八日,我們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實等雜煮成粥糜敬佛,民間也效法在臘月初八煮這樣的粥吃,來消災除病。宋代杭州民間的臘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和米煮成的。到了明清的時候每個地方都開始流行吃臘八粥。

  我國北方一些不産或少産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有些産玉米的山區,逢到臘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臘八麥仁兒”吃。農家風俗是每到臘八這天,都要做一頓臘八粥吃。臘八粥,就是盡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東西,都可适量地放一點在鍋裡,黃豆、綠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蘿蔔及小麥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麥粉等,雜七雜八煮成一鍋粥。常說吃得全,長得全。

  臘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頭一定要把五谷雜糧、各種蔬菜吃全了,這樣才能有全面的營養。這是祈求人體安康,合家興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過了臘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臘八粥時,把當年地裡長出來的五谷雜糧,各種蔬菜都吃到,什麼都不嫌棄,表明農家對土地上收獲到的一切都是愛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什麼莊稼都能長得好,都能獲得豐富。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節日釋義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節日起源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于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臘八節的習俗

  祭祀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飨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 “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啬神神農、司啬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内)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我國喝臘八粥的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争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顔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隻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将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号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胡同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着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産,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将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産或少産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麥仁飯

  西甯臘八節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臘八節的傳說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内)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将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将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吓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嶽飛的懷念。當年,嶽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嶽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衆百姓相繼送粥,嶽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嶽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緻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争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吃什麼

  今天是臘八節,民間流行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那麼,除了臘八粥,臘八節還有哪些美食呢?

  臘八粥

  臘八是指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的第八天,臘八節在中國有着很悠久的傳統和曆史。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是冬季的主氣,易傷人體陽氣,這一階段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在寒冷的冬季,吃清淡的湯粥,可滋潤胃氣,生津滑喉。美食達人食尚小米表示,在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各地臘八粥的花樣,争奇競巧,品種繁多。

  臘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為

  蓬來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蘿蔔、花生(黃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占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所謂“五味調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熱,再放米炒過,随後将炒過的米放進熱水鍋裡煮,就可将花生等材料放進去。整鍋臘八粥有黃亮的油條、白色的豆腐、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鮮明。

  煮粥之前,有幾樣東西要先處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爛,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機打碎,再放油炒過,很快就會熟。第三、蓮子、白果要煮爛。第四、芋頭要炸過。第五、青菜隻要放葉子,不要放莖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條也不能太碎。

  稀飯不能太稠,要能有一點點稀稀的粥汁。起鍋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鐘悶一下,再開小火滾一下,讓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可放胡椒粉提味。

  吃臘八粥的意義,除了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撚豆做粥,每撚一豆,曰結緣豆。因此做一詩:“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聲生結善緣。”

  現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 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鹽。

  有些不産或者少産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之意。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農曆十二月初八,中國漢族民間流傳着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粥的做法

  甜味臘八粥

  原料:糯米、綠豆、紅豆、紅棗、桂圓肉、銀耳、栗子、核桃仁、枸杞、葡萄幹、白果、蓮子、山楂、金橘、梅肉(無核的話梅肉、杏脯以及各類果脯等)、花生仁、芝麻、芸豆、芋頭、冰糖。

  做法:1.将米、綠豆、紅豆洗淨,加清水上火煮。先大火燒開,加熱5分鐘。2.紅棗、桂圓肉、銀耳、栗子、核桃仁、枸杞、葡萄幹、白果、蓮子、山楂、金橘、梅肉、花生仁、芝麻、芸豆、芋頭(洗淨去皮切小塊)、冰糖等放入鍋中。煮約1-2個小時即成。

  鹹味臘八粥

  原料:大米适量、胡蘿蔔2根、熏幹2塊、青筍1根、香菇7-10朵、木耳少許、豬肉餡半斤、蝦仁5-8個、鹽少許。

  做法

  1.先将米淘淨,放入砂鍋裡,加水後煲煮。

  2.将豬肉餡放入鍋裡,待開鍋後撇去泡沫。肉餡盡量選用較瘦的豬肉餡。

  3.将蝦仁洗淨放入鍋内。

  4.将事先泡發好的香菇切成約3毫米小丁,再将泡好的木耳切碎一同倒入鍋内。

  5.把胡蘿蔔切成約3毫米的小丁,放入鍋内。

  6.15分鐘後,将熏幹也切成3毫米的小丁,放入鍋内。

  7.10分鐘後,将青筍切成3毫米的小丁,放入鍋内。

  8.期間應經常攪動粥,避免粘鍋。30分鐘後,加少許精鹽後即可出鍋。

  臘八飯

  漢族民間節日食俗,在臘八這天有喝臘八飯(臘八粥)的習俗。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古代佛寺常于臘八這天舉行誦經,并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熬粥供佛,名曰:臘八粥。如今,民間用自己收成的谷物幹果熬成臘八粥,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谷豐登。

  “臘八粥”不僅味道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所以頗為人們的喜食。

  做法1

  原料:粳米500克,糯米50克,臘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幹40克,水發海帶20克,白蘿蔔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姜片10克,精鹽10克。

  制法

  1、将臘肉洗淨,切成小塊。白蘿蔔、水發海帶、豆腐幹、白菜梗洗淨,切成小塊。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别淘洗幹淨。

  2、鐵鍋上旺火,加水、臘肉、姜片,燒沸後除去浮沫,下入海帶、花生米,用手勺推動,煮約5分鐘後下粳米、糯米攪勻,再下入豆腐幹、白蘿蔔、白菜梗,攪勻,煮至各種原料變軟,撒入胡椒粉、精鹽調勻,改用小火煮至湯幹米熟透即成。

  提示:煮飯時,先煮臘肉,再放入海帶、花生米,略煮後再放入米、豆腐幹、白蘿蔔、白菜梗及調料,使其成熟一緻。

  特點:此飯配料豐富,味道鮮香,富有營養。

  做法2

  原料:紅棗、菱角、栗子、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紅糖、桂花鹵、玫瑰鹵

  制法:1.紅棗洗幹淨,去核,切成1 厘米大小的小丁。

  2.菱角、栗子用刀斬一口子,煮熟去殼,取肉切成碎丁塊。

  3.将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部分别用清水淘洗幹淨,放入大鍋裡,加上清水、紅棗、粟子、菱角上火燒開,慢慢熬煮,要不時攪動鍋底,防止糊底。待粥煮成時,加入紅糖、桂花鹵、玫瑰鹵調拌均勻即可。

  工藝關鍵

  1.臘八粥,除主料糯米外,其它輔料可根據地方特産随意選擇。湊足八種,便算正宗風味。

  2.花生仁、葡萄仁、瓜子仁、核桃仁,亦可入粥同煮。

  3.用白糖、紅絲、青絲、花生仁、葡萄幹、瓜子仁、核桃仁等撒成福、祿、壽、喜等字樣,以示吉祥。

  4.家庭制作,酌情減量。

  臘八蒜的腌制方法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将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臘八蒜是用醋腌制的蒜,成品顔色翠綠,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農曆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臘八節)進行腌制,故稱臘八蒜。但一般隻要是綠色的用醋腌的蒜都叫“臘八蒜”。

  做法

  原料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過去人們都說不是臘八這天泡的蒜顔色不綠。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醋泡蒜的反應就是綠蒜瓣辣酸;醋酸香而辣。如今您要是到老北京風味的餐館用飯,吃炸醬面,一年四季都給您上一小盤翠綠的臘八蒜。

  自制方法

  紫頭蒜1000克,米醋500克。

  1、選用一幹淨陶罐或玻璃罐,作為泡臘八蒜的容器;

  2、選好紫頭蒜,去皮洗淨,晾幹,放入陶罐或玻璃罐,内中一定不要有油,倒入米醋直到剛好沒過大蒜為止,蓋好蓋,将其置于10 度-15度最好能曬到陽光的條件下,泡制10天左右蒜呈翠綠色即可,并移至陰涼處儲藏,随取随用.

  此泡蒜多于臘月初八那天泡制,因這個季節泡氣溫很适宜,故稱臘八蒜。冬天經常吃些臘八蒜,對人的身體是有好處的,既殺菌,還解毒。成品蒜呈翠綠色,味道酸辣俱全,十分可口。就餃子吃更是美不勝收。

  小竅門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麥仁飯

  西甯臘八節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特色美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提醒,麥仁是當年新麥碾去皮,或者鑿冰為臼,在冰臼裡反複鑿去外皮,簸得麥仁。頭天夜裡用麥仁與牛(羊、豬)肉同煮,加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大料,文火煮熬一夜,肉、麥、香料煮成乳膠狀,而香料中之姜皮、花椒性燥、驅寒。在青海,因為海拔高,日夜溫差20多度,清晨和晚上特别冷,需要有驅寒之物。青海的飲食裡,大多加花椒就是此緣故。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漢族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将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将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後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鹽,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幹,即成臘八豆腐。 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松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味則更好。“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挂在通風處晾着,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它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炖。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将其雕刻成動物、花卉,澆上麻油,拌上蔥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肴。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漢族傳統面食,流行于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原料

  寬面:面粉250g、雞蛋1個、鹽1g、溫水适量。

  臊子:豬肉100g、豆腐幹4塊、胡蘿蔔1根、白蘿蔔1截、幹香菇5朵、壓縮幹燥黑木耳1/4塊、幹黃花菜1小把、黃豆1/2杯。

  辣椒醬2大勺、醬油少許。

  操作

  一、寬面做法

  1、面粉中加入鹽,攪勻後打入雞蛋。

  2、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小心攪拌面粉。

  3、攪拌至面粉呈大塊雪片狀。

  4、用手揉成面團,此時面團粗糙一些沒有關系。

  5、蓋上面盆,饧15分鐘,重新揉面團,如此反複2到3次。

  6、揉過3次的面團,已經變得非常光滑。

  7、最後饧好的面團擀成0.5厘米厚的面片。

  8、撒足量面粉,切成10厘米寬,疊在一起。

  9、切成菱形塊。

  10、用雙手拉住菱形塊的兩端,慢慢抻長、抻薄。

  二、臊子的做法

  1、所有幹貨提前用溫水泡發,全部臊子材料切成丁。

  2、鍋燒熱,放少許油,加入一大勺辣椒醬,炒勻後放入肉丁。

  3、待肉丁變色後,放入浸泡後的黃豆。

  4、加入木耳碎、黃花菜碎、香菇丁。

  5、加入豆腐幹,再加入少許醬油,少許水。

  6、全部材料翻炒均勻,炒至收汁,盛出待用。

  7、鍋中加水,放入一大勺辣椒醬,加入胡蘿蔔丁和白蘿蔔丁。

  8、水開後下入寬面,水再次燒開後繼續煮3分鐘,撈出面,拌上臊子即可。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餘。

  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時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後,李員外嫌貧愛富,将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衣縮食,勤儉持家。

  每天早上隻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皇王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後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着就講述了過去經曆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并受到季節制約,一直無法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原料:黃豆、鹽、花椒、生姜。

  做法

  (1)将黃豆洗淨,并撇除空皮殘粒,用涼水泡脹,撈出,加水下鍋(煮水要蓋過黃豆一寸),先用大火煮熟後,再用小火煮爛。

  (2)把豆從水中撈出(煮豆水中放點鹽,保存備用),攤涼放在布袋内,

  (3)把布袋放在草編袋子裡或其它容器裡,用稻草或棉絮圍裹保溫,放在20攝氏度左右的地方。約2-3天後,黃豆發燙,發酵長出白黴,取出晾涼;

  (4)然後把豆子裝在缽子(陶盆)裡,加入原來的煮豆水;再加适量配料,按每斤黃豆加食鹽50克,花椒2錢,适量加入鮮生姜碎,愛食辣者加辣椒粉5錢一起拌勻;拌時如鹹味不夠,可以添加些食鹽,最後加點白酒,拌勻。

  (5)拿一個壇子,用白酒将壇内擦一下,把拌勻的豆料裝入壇内,封嚴壇口,10天後即可取食。臘八豆可配做多種菜肴,蒸、煮、炒炸均可;葷素食法都是佐餐美味。

  臘八豆是湖南省漢族傳統小吃之一,臘八節節日食俗。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并受到季節制約,一直無法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營養成分

  臘八豆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維生素、功能性短肽、大豆異黃酮等生理活性物質,是營養價值較高的保健發酵食品。

  味道

  1、酸味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收縮小便等作用;

  2、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等作用;

  3、甘味即甜味,有補益、和緩、解痙攣等作用;

  4、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

  5、辛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

  食療作用

  臘八豆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對營養不良也有一定療效。

  臘八豆菜譜

  臘八豆湯

  1.材料:臘八豆半飯碗、香蒜3根

  2.調料:豬油、鹽适量、雞精少許

  3.制作步驟

  (1)先将香蒜切碎;

  (2)坐鍋燒熱豬油,下臘八豆小火炒成粒粒金黃,加一大碗水燒開;

  (3)轉小火煮5分鐘,下香蒜再轉大火燒滾,調鹽味即可。

  臘八節各地飲食習俗

  1.北京臘八舊俗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裡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2.天津人的食療臘八粥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3.山西的八寶粥

  山西的臘八粥,别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4.陝北臘八用粥供奉祖先

  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幹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将粥抹在門上、竈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裡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5.甘肅的臘八粥要敬神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裡,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幹、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竈神、土神、财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6.甯夏人隻吃臘八飯,不吃菜

  甯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荞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隻吃臘八飯,不吃菜。

  7.西甯人臘八不吃粥

  青海的西甯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将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8.山東“孔府食制”臘八講究多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裡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裡當差們喝的。

  9.河南的五谷豐登臘八飯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10.江蘇地區的特色臘八粥

  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煮法一樣。隻是鹹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11.有故事的浙江臘八粥

  浙江人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内含若幹傳說。

  12.四川五花八門的臘八粥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随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13.河北人

  河北臘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雲豆提前(最好頭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發至胖大;白蓮子用熱水漲發,去綠色芯,同白雲豆先下入煮鍋煮20分鐘,再加入大米、糯米、麥仁、葛仙米、小棗及飯豆,栗子去掉硬殼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淨,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鐘,至粥稠豆糯、棗爛時止。 粥熟後加蜜桂花、紅糖(或先将紅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勻即成。

  14.西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幹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将粥抹在門上、竈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臘八節的知識,現在我們對于臘八節的由來,臘八節有哪些習俗,臘八節的傳說以及吃什麼好大家都清楚了吧,如何制作臘八粥我們也會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