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健康小知識 冬季最養生的3大洗澡方法
第二章:冬季驅寒保暖泡泡澡 洗澡養生謹記8點
第三章:冬季泡溫泉養生有哪些學問?
寒冷的冬天最舒服的事就是下班後泡一個熱乎乎的熱水澡或者洗次溫泉,不僅能驅除一天的疲勞還能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哦~不過,洗澡也不是随便沖沖就行的,正确的洗澡方法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小知識 最養生的3大洗澡方法
洗澡,也叫沐浴。在中國,洗澡是一件大事,自古就有沐浴而朝,齋戒沐浴以祀上的說法。其實洗澡并不隻是清潔身體,同時也是一種運動。
熱水浴——消除機體疲勞
案例:日本人把洗熱水澡稱作“湯浴”,也叫“泡湯”,常常阖家老小一起“泡”。 置身洗浴池中,身後40℃的水由石槽中汩汩注入,身心的疲憊頓消。
點評:疲勞跟人體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有一定關系,洗溫水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分解乳酸的速度,消除疲勞。泡澡20分鐘相當于慢跑500米,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
但溫水浴水溫不是越高越好,否則出汗過多易導緻虛脫,應控制水溫在38℃左右。
冷水浴——增強抗寒能力
案例: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先生曆經人生滄桑,卻仍享92歲的高壽,其中冷水浴功不可沒,被其稱為“革命者的戰鬥”。徐老起床後先用冷水擦頭面,再擦頸、胸背部,每次擦到皮膚發紅發熱為止。不論是春、夏、秋和嚴冬臘月,從不改變。
點評:冷水浴可提高人體抗寒能力,鍛煉血管彈性,是一個“血管體操”。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個适應過程,如果一直洗熱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僅無益反而會得病。
熱冷水浴——保持血管彈性
案例:馬寅初先生是我國着名的人口學家、教育學家和經濟學家,原北京大學名譽校長,也是活到了101歲的老壽星。早年在美國求學時體質孱弱,後來有幸結識了一位93歲但仍鶴發童顔的醫生。這位醫生告訴他,自己健體強身的秘訣:熱冷水浴。先洗一刻鐘的熱水澡,讓周身經絡通暢,然後擦幹身體,休息數分鐘,再迅速進行幾分鐘的冷水浴。自從應用這種鍛煉方法,馬寅初身體一直非常健康,連感冒都很少得。
點評:冷熱水浴可使血管一張一弛,熱脹冷縮,保持血管彈性,這對維持血壓正常,防止發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
小貼士:
1、在沐浴前後,應當适量飲水,這樣可以促進體液循環,排除體内的毒素。
2、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泡浴水溫最好維持在40攝氏度上下,單次入浴時間控制在15分鐘為佳。最好别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容易使皮膚皺縮、幹燥,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3、最佳的沐浴時間一般在下午3點到晚上9點之間,更有利于肌膚的放松和調整。
4、使用磨砂沐浴産品可以幫助去除皮膚上的死皮,不過力氣不要太大,此類産品也不宜每日使用,每周2~3次足矣。
5、沐浴後的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沐浴乳可以幫助鎖定身體的水分,令肌膚更加有光彩。
冬季驅寒保暖泡泡澡 洗澡養生謹記8點
洗澡并不隻是清潔身體的小事,也算得上一種運動,暗藏着許多養生祛病的小技巧。如果洗澡時有針對性地多花點心思,就能達到防病養生的功效。
一、飯前30分鐘沖洗肚子增強食欲
胃口不好、食欲不振的人可有意識地在飯前30分鐘洗澡,用熱水刺激胃部,待身體暖和後,再用溫水在胸口周圍噴水,每沖5秒休息1分鐘,重複5次;
如果有浴缸,可以先在熱水中泡一會,同時進行腹式呼吸,從鼻子吸氣,讓腹部鼓起,然後從口吐氣,再用稍溫的水沖沖腹部,這種交替刺激能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胃酸過多、胃潰瘍者,在熱水中浸泡3~4分鐘,可控制胃酸分泌。
二、沖洗疼痛部位可逐漸打通血淤
對于風寒、血淤造成的慢性肌肉損傷、局部僵硬疼痛等問題,也可用洗澡療法。淋浴時以40℃的熱水在疼痛部位噴上10分鐘左右,特别是容易疼痛的如頭、肩和腰等部位,可以邊沖邊做舒展運動、前後左右轉動,可逐漸打通血淤,促進血液循環。
因提重物或受撞擊而閃了腰的人,傷後不宜馬上洗澡,否則會加劇疼痛。應于疼痛緩解後,在40度的熱水中泡10~20分鐘,有助于消炎止痛。
三、洗澡時大口呼吸 緩解便秘
每到季節變換、勞累時,不少人都容易出現功能性便秘的症狀。除了日常的生活調理外,洗澡時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重點淋浴腹部,可增進氣血流動,加強血液循環,有緩解便秘和防治痔瘡的效果。
對于神經性便秘的患者,可沿着腸部用40度的熱水沖3分鐘左右,再用25度的溫水沖10秒鐘,反複5次左右。
四、熱水裡加生姜 祛除寒氣
許多女性及體寒的人在冬季經常會全身發冷,手腳容易冰冷、麻木。這類人群在淋浴時,可先用40℃的熱水沖浴肩部和膝蓋以下,邊洗邊做肩部上下運動和腳部踏步運動,等充分暖身後,再用冷水沖10秒鐘。
反複5遍,冷水和熱水交替沖淋,血管一冷一熱不斷伸縮,以達到暢通血管的目的。
五、搓搓臉洗掉疲勞
由于面部分布着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神經,偶爾搓一搓臉,人馬上就神清氣爽起來。
在洗澡時搓搓臉,熱水能更好地刺激面部神經,在摩擦和水溫雙重作用下,面部血管遇熱擴張變粗,血液循環加快,舒展表情肌,可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面部的緊實紅潤,長期堅持可防止面神經炎、視力減退。
六、按摩腳 緩解疲勞、浮腫
腳步沉重、浮腫多是因人體内“氣”不暢,導緻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的。而腳上神經密集,洗澡時重點刺激各部位反射區,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正常運作。
可以先用40度的熱水從腳尖往腳背來回沖浴,然後針對性地沖腳踝和腳掌心部位各3分鐘後,再用低溫冷水沖同一地方約10秒鐘;同時,腳部邊沖邊活動,重複數次後以達到刺激穴位、通暢氣血的作用。
七、洗熱水澡别飽食别空腹
飯後立即洗澡,會使消化道血流減少,妨礙食物消化和吸收,引起腸胃不适。此外,還容易造成心髒等部位供血不足,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而空腹會造成低血糖,易發生暈厥。洗澡時間應在飯後1小時左右;水溫避免過高。
八、洗熱水澡時間别太長
洗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内。泡澡時間過長,容易使人疲勞,引起心髒缺血、缺氧,還會造成頭部血液供應相應減少,容易因腦缺血而發生意外。
所以,洗澡時間在30分鐘以内為宜。心腦血管病人洗澡時最好不要把浴室門鎖上,一旦發生危險,能夠及時獲救。
冬季泡溫泉養生有哪些學問?
近年來,喜歡泡溫泉的人越來越多。中醫學認為,溫泉性味多辛熱,有溫通經絡、活暢氣血,使人精神愉快等功效。天冷泡泡溫泉特别舒服,但泡溫泉也講究學問,才能達到最佳保健效果。
并非熱水都是“溫泉”
目前各地大大小小的溫泉很多,“假溫泉”也很多。專家說,并非“一汪熱水”就有保健作用。國家規定,含有一定濃度的礦物質(每升水含可溶性固體1克以上),含有特殊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硫化氫、氡等),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學成分(如鐵、溴、氟等)的溫泉,才對人體有醫療保健作用。
部分“假溫泉”的水源是來自山泉水或者地下水,用這種水源燒開的溫泉水或許還含有較豐富的礦物質,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當然也要分析水中礦物質的含量及成分。還有的酒店隻是單純把自來水燒開當作溫泉水,這類的假溫泉沒有保健作用,隻是泡溫水澡,頂多能舒解壓力釋放疲勞而已。
專家表示有4種辦法可以區分真假溫泉:第一,真溫泉聞着有輕微的硫化氫味,也就是臭雞蛋味;第二,真的溫泉水在身上有滑膩的感覺;第三,人泡在真溫泉裡,能感到有比較明顯的浮力;第四,手指泡在真溫泉水裡皮膚不會發皺。
并非泡得越久越好
專家說,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泡的時間能多長要看水的溫度。34℃~36℃是微溫浴,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能平緩情緒;37℃~38℃是溫浴,能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神經緊張;39℃~42℃是高溫浴,能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泡溫泉的時間以每次10~20分鐘為宜,若是34℃~36℃的微溫浴,時間可稍長些,高溫浴則絕不宜時間長,應以機體微微出汗然為宜,尤其冬天不能大汗淋漓。
寒冷的冬季,如果從溫度較低的空氣中驟然浸入泉水裡,一般很難适應。所以要先用手或腳試探水溫是否合适,再進入溫泉泳池,并注意從低溫泉到高溫泉,逐步适應溫泉水溫。
因溫泉成分不同,泡的時間長短亦有差異。如果溫泉的主要成分為碳酸,為防止吸入過多的碳酸氣,引起不良反應,應隔日進浴一次或連浴兩日休息一日,每次泡8~15分鐘。當在泉水中感覺口幹、胸悶時,就得上池邊歇歇,或喝點飲料補充水分。
并非所有感冒泡泡就好
溫泉的種類很多,不同的泡浴方式也會影響其功效。專家說,瀑布浴可活絡筋骨、減輕酸痛;坐浴可消除疲勞;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加速放松全身,故常有人在溫泉和冷水之間輪換交替。
應注意的是,泡熱水之後再泡冷水這種做法對于血管硬化或血管瘤的人群是絕對禁止的,尤其溫度相差太多的話,不宜在短時間内相繼浸泡,這種做法對于體質虛弱者更易造成感冒。由于在熱水浸泡的過程中血管擴張、毛孔舒張,容易造成寒邪乘虛入裡。此外,這樣做易引起人體血管的驟然擴張或收縮,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者慎用。
許多人認為,如果感冒了,利用溫泉的溫度可以幫助康複,專家認為,如果感冒的症狀為身寒、鼻塞流清涕等,泡溫泉确實有一定的康複作用;但如果還有神疲乏力、氣短、動則氣喘等症狀,則屬于氣虛感冒,并不适合泡溫泉。
其次,露天溫泉雖浪漫但不如室内溫泉健康安全。一方面,身體泡在溫泉裡,頭面部因為體溫升高而毛孔打開,冷風吹來,極易受寒;另一方面,泡完之後身體發熱往往不注意保暖,從露天湯池走到室内更衣必然有段距離,冬天寒邪兇猛,很多人就是這時埋下疾病禍根。
還有些人,泡完之後覺得渾身發熱,就穿着泳衣到處逛,或坐在岸上聊天,冷風吹來渾然不覺,等到感覺涼時已經寒氣入侵,很容易感冒,而且心髒在這種冷熱交替刺激下也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結語:冬天洗澡、泡溫泉是一件最惬意的事,更何況還能給健康帶來莫大的好處,因此大家不妨多泡泡澡、偶爾也洗洗溫泉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