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5:16:34

你好,我是金雲龍,讓我們通過“讀思寫行複”模型持續成長。

去年,我經曆了人生中第一次失業,是的,失業在家。對于已年近四十歲的我,無疑是最大的打擊。不僅是職業上的打擊,還有對未來人生的迷茫。

那時的我失落、焦慮、迷茫,就像走在一條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停了下來,看不清前方的路,那是一片迷霧。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卻是書籍解決了這所有的問題。

讀書時

起初,剛剛失業在家的我,選擇了睡覺、看劇、刷視頻和玩遊戲,妄想着這些事能讓我暫時忘記現實中的煩惱。當我再次回到現實中時,發現那些煩惱依然存在,還徒增了無盡的空虛。

偶然間,打掃房間的時候,我看着滿書架的書發呆。那時,我才發現我曾經買過這麼多的書,而大部分的書連包裝都沒有拆,更不要說讀一讀了。

在衆多書中,我找到了那本曾經在我心情最低谷時陪伴我的書:《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我甚至不記得這本書講了什麼,隻記得它陪着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并且把我從那個深淵中一點一點地拉出來,讓我重新有了面對人生的勇氣。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1

圖片來源于豆瓣

治愈了焦慮

我重新翻開了這本書,再一次聞到了書香,那一刻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後來,我才發現安靜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我那顆焦躁不安的心。

這一次我依舊沒有記住書中的任何内容,我隻是一頁一頁地這樣讀着。我甚至不清楚這樣算不算是讀書,因為我感覺自己都沒有看清書中的文字。

我知道的是,這本書重新打開了我的閱讀大門,讓我重新在書籍中找回那個走丢了的内心的自己。

直到去年的年底,我才發現這一年中我竟讀了三十本書。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治愈了自己的焦慮。

因為我看到《暗時間》的作者告訴我:“心理學研究也一再表明,人們對于确定性有很高的渴望,以至于不确定性本身就是焦慮和痛苦的來源。”

是的,我們的焦慮和痛苦來源于不确定性本身,這不就是我現在的處境嗎?!而我們更期望的是确定性,可是在這個“唯一不變就是變化本身”的世界裡,哪裡還有什麼确定性。

可是,我在《人性的優點》一書中找到了答案:底線思考法。簡單來說,就是思考做某件事情最壞的結果,如果最壞的結果能夠接受的話,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是啊!我是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嗎?不是的,我隻是不能接受比以前賺的少,接受不了去另一個城市而已。

當我們認真地思考一件事情最壞的結果,并且發現這個結果并不是不能接受時,我們的焦慮、痛苦自然就會消失。

後來,我又在《好好思考》一書中找到了一個理論:情緒ABC理論,A表示誘發刺激、B表示信念反應、C表示行動結果。大概的意思是講我們對外界問題會做出何種反應,本質上不取決于我們遇到的問題,而是取決于我們的信念、看法和解釋。

沒錯!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外界的環境,而是我們内心的信念。所以,如果要改變的話,也不是要改變外在的問題,而是我們内心的信念。

我們想要真正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需要做的隻是将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是《意志力》這本書告訴我的:“人們運用間接策略趕走悲傷或憤怒,比如,努力向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現在的我就是将注意力轉移到了讀書,不僅忘記了之前的失落、焦慮、迷茫,還在書中找到了能夠幫助我的解決方法。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2

圖片來源于豆瓣

開始關注過程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沒有想過讀過之後會怎麼樣,也沒有想過是否要記一記筆記,甚至沒有想過接下來的工作要怎麼辦。

那個時候,我隻是沉浸在閱讀當中,享受片刻的甯靜。

當我讀到《掌控習慣》中的一段話:“結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麼,過程意味着你做什麼,身份則關系到你的信仰。”時,我開始思考:我更關注的是什麼?

當下的我們總是過于關注結果,也就是我們得到了什麼。工作時,想更多的不是我們在工作中做了什麼,而是能拿到多少錢;交朋友時,想更多的不是我們在一起時的歡樂,而是我能從這個人身上得到什麼幫助或回報。

這個世界就是關注結果的,所謂“成王敗寇”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嘛。但我們真的是要關注結果嗎?

我開始回想我自己,我從事IT教育十年,如果從結果上來看,就是失業在家,或者再就業;但如果從過程上來看,我教了那麼多的學生,擁有了那麼多高光時刻、快樂時光。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在意嗎?!我想答案一定不是的,就像我現在讀書一樣。當開始做這件事情時,我期望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嗎?顯然沒有,我隻是在享受閱讀的過程而已。

難道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嗎?!我不相信。尤其是在我讀到《掌控習慣》中的這段話:“實現一個目标隻會暫時改變你的生活。這正是改進這個概念違反直覺之處。我們本以為需要改變我們的結果,其實結果并不是導緻問題産生的根源。真正需要改變的是導緻這些結果的體系。”

原文中的“結果”和“體系”,書中是這樣解釋的:“目标是關于你想要達到的結果,而體系是涉及導緻這些結果的過程。”

讀到這些内容之後,我基本上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實現一個目标隻會暫時改變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真正需要改變的是導緻這些結果的過程。

對,沒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過程,不是結果。

雖然,外界隻能看到我們做某件事的結果,但我們自己應該清楚:沒有過程,哪來的結果!

就像《掌控習慣》一書中講到的:“外部世界隻看到最具戲劇性的薄發一瞬間,而無視之前厚積的漫長過程。但是你要知道,正是你很久以前下的那些功夫——當時你似乎看不到任何進展——才使得今天的飛躍成為可能。”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3

圖片來源于豆瓣

接受了不堪的開始

無論是關注結果,還是關注過程,有一件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想要做一件事情,總是要有個開始。

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無論什麼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我曾經信奉就是:問心無愧。什麼事情首先要過了自己心裡的那條線才可以。

直到偶然間,我讀到了周嶺的一篇文章,叫做《接受“屎”一樣的開始》,我才發現原來做一件事情的開始還可以這樣。

這篇文章是周嶺在公衆号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主要是講他在經過了160多天的連續寫作之後,還是無法發表第一篇公衆号文章。

遲遲沒有發表的原因在于,要麼是因為排版風格不夠好,要麼是因為沒有合适的配圖,要麼是因為怕沒有人讀。

後來周嶺發現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他沒有一個接受像“屎”一樣開始的心态!

周嶺在這篇文章中講到:“接受‘屎’一樣的開始,胡亂地試錯。不管做得再爛,也要開始,不管做得再爛,也要繼續,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是從錯誤、失敗、混亂、殘破、弱小中來的,這些原本就是完美事物的一部分。”

這話說得真紮心,但也是真相。我們曾有多少事情因為接受不了像“屎”一樣的開始,導緻還沒有做就結束了。然後,就是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尋求那一點可憐的心理安慰。

這篇文章很短,卻揭露了一個真相:當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情時,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

所以,無論我們做得有多爛,都要開始做。每一件美好的事情都是從錯誤、失敗、混亂中來的,這些原本就是美好事物的一部分。

當我閱讀這篇文章時,周嶺已經出版了《認知覺醒》,并且銷量、口碑雙豐收。而這本書的出版,就是從這篇《接受“屎”一樣的開始》開始的。

《窮查理寶典》一書中也告訴我們:在行動中證實和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學習和提高的開始。從中吸取教訓,并加以改正,最終解決問題,獲得提高。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4

圖片來源于豆瓣

讀書後

當我讀過幾本書之後,漸漸發現,無論我們閱讀的是什麼類型的書,本質上都在讀自己。

我們要麼在書中尋找曾經認同的觀點、看法,要麼在書中尋找我們可能始終在尋找卻遲遲沒有找到的答案。

舉個例子,我在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時,感受最多的是我們如何做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雖然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管理類書籍。

比如書中講到:“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完成任務,自覺地做出貢獻,自覺地追求工作效益。”

讓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于是我在我的筆記系統中建立了一個标簽叫做“自我管理”,從一張筆記卡片都沒有慢慢積累到700張筆記卡片。

再比如書中講到:“一次隻做好一件工作,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這句話放在我的專業領域有另一個詞形容,叫做“單線程”。如果放在行動策略的話,可以理解成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單線程,當我們每次隻處理一件事情時,我們可以投入所有精力以最快速的方式完成;但如果我們同時處理多件事情時,就需要在多個事情之間來回切換,而切換本身會消耗我們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這不僅僅是管理者需要,我認為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這樣的方法,以最高效的方式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5

圖片來源于豆瓣

更加關注自身

随着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我越發地更多關注自身。這不僅是因為書中講到的很多内容本質上都在講我們如何做會更好,也是因為當我真正這樣做時,發現情況真的變好了。

比如《窮查理寶典》中曾講到:“生活本已艱辛得難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進怨恨的苦澀果皮裡呢。”就是在告訴我們怨恨隻會讓生活更加艱難,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就不要讓我們再陷入怨恨之中。

《窮查理寶典》中還講到:“妒忌真的是一種愚蠢的罪行,因為它是僅有的一種你不可能得到任何樂趣的罪行。它隻會讓你痛苦不堪,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樂趣。”就是在告訴我們嫉妒不會讓我們得到任何快樂,隻會讓我們痛苦不堪。

這些都是在講我們要關注自身,并且要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更快樂,進而獲得成長,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于是,我又在自己的筆記系統中建立一個标簽叫做“個人成長”,也是從一張筆記卡片都沒有,慢慢積累到将近2000張筆記卡片。

在積累的過程中,我還創造出了“讀思寫行複”模型,具體是指閱讀、思考、寫作、行動和複盤五個方面。通過不斷實踐這個模型的五步獲得個人的成長。

就像《赢家法則》中所講的:“一切活着的事物都在成長,一旦它停止成長了,它就會死去。”

真正屬于我們的财富不是指物質上的财富和資源,而是在于我們擁有了什麼本領和能力。

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别人,就像《赢家法則》中講的:“你越少去和别人比較,并集中精力于自己,你就會越多地發現自己的獨特性和長處。”

我也是在不斷關注自身的過程中,慢慢地才發現自身的優勢是什麼、喜歡的事情是什麼、擅長的方面有哪些。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6

圖片來源于豆瓣

開始深度思考

當閱讀的内容越來越多時,免不了會遇到面對同一個事實、現象,不同作者有着不同觀點的情況,這讓我不得不深入思考,真正的答案究竟是什麼?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完全相信作者的觀點,也不能完全不相信作者的觀點。

舉個例子,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曾遇到“拖延”這個話題。我相信你應該和我一樣,最初對“拖延”的認識就是:拖延是個問題,我們應該想盡辦法解決它。

如同《赢家法則》中講到的:“赢家的秘訣是,他們承擔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并将其盡快處理完畢。”

或者像這樣:“一個人如果總是不得不處理緊急事務,将無法有足夠的精力處理重要事務。”

再或者是這樣:“我們越拖延令人不舒服的事情就會越令人不舒服。”

直到我看到《反脆弱》中的一段話:“拖延是我們的自然防禦本能,是讓事情順其自然地發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通過這種方式,我可能在使用一個非常強大的自然過濾器。”

“拖延”怎麼可能是一種自然的防禦本能呢?而且還具備反脆弱性?

針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我開始思考,是《赢家法則》中說的對,還是《反脆弱》中講的正确,或者還有第三種答案?

最終我得到的結論是這樣的:對于在那些重要事情上的拖延,會導緻其變得緊急,從而使得我們疲于處理緊急的事情;對于在那些不重要事情上的拖延,反而會讓我們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你看,這是我從沒想過會存在的一種結論。這僅僅隻是我通過讀書得到不同觀點,進而加以思考得到的結論。

這也讓我意識到深度思考的重要性,于是我又在自己的筆記系統中建立了一個标簽叫做“深度思考”。後來為了更加突出“深度”,我把這個标簽名改成了“思考的思考”。

讀這20本書你這一輩子就完整了(2022年我讀了30本書有了這些變化)7

圖片來源于豆瓣

能夠言之有物

如果說讀書給我帶來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我相信莫過于輸出。

輸出對于我來講,不限于某一種形式,比如寫作是一種輸出,與朋友聊天也是一種輸出,直播更是一種輸出。

在去年,我開始了我的直播之旅,一連直播了半年多。在這段時間裡,我一共通過直播講了7本書,閱讀了至少10本書以上。

雖然至今關注者隻有幾百人而已,但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我從沒想過我能把自己讀過的書用某種方式講給别人聽。

起初,我還有各種擔心、不自信,雖然在這之前我已經講了十年的課,但畢竟内容不同、方式不同。

漸漸地,我越講越自信,也越講越有東西可講。慢慢地,也受到了一些朋友的認可和支持,開始和我一起閱讀這些書。

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分享自己的讀書筆記,讨論着一些共同的話題。這讓我想起那句話:“一個人可以做得很好,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不僅如此,每當我和朋友之間閑聊時,很多朋友都和我反饋總是能從我這聽到一些新的觀點或看法。

他們都很好奇,我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時,我隻能以微笑回應,并謙虛地說:“這不是我的智慧,是我從書中看到的。”

寫在最後

每次當朋友知道我在一年之中讀了30本書時,都很驚訝我是怎麼做到的。尤其是在了解到我不僅讀過,還記錄了3500餘張筆記卡片時,更加驚訝我的精力怎麼這麼旺盛。

但說實話,最初的時候,讀書隻是我排解焦慮的一種方式,并沒有想過要通過一年讀多少本書,更沒有想過會記這麼多筆記。

曾經我也認為一年閱讀上百本書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通過去年這一年讓我相信是可以的。這是因為年底在統計總的閱讀時長時,我發現平均下來每天的閱讀時長不過在一到兩個小時之間而已。

每天抽出一到兩個小時讀書,我相信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不是什麼特别困難的事。但也是這樣,成全了我在一年之中閱讀了30本書的成果。

相較于讀書的數量,我更在意的是閱讀之後的收獲和改變。哪怕隻讀了一本書,但我們能夠完全踐行書中的觀點、方法,這也是值得的。

通過這一年的讀書經曆,讓我更加确信:讀書是自我投資最具性價比的方式,沒有之一。

如果你也想在如此不确定的時代當中,能夠擁有确定感,不斷成長以适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話,我建議你抓緊去讀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