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陳伊萍
呂其明 本文圖片均由 中共上海市委老幹部局 供圖
還記得那首《彈起心愛的土琵琶》嗎?
這部脍炙人口作品的作曲者呂其明這樣評價創作:“創作是一種精神、一種價值,如果創作隻為賺錢,就把自己和藝術變成商品了。”
10月14日上午,上海市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暨老幹部工作推進會舉行,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離休幹部呂其明榮獲“上海市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号。他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永遠走在為黨和人民創作的路上》的個人事迹交流,赢得了在場聽衆的陣陣掌聲。
10歲時進入新四軍二師抗敵劇團
呂其明出生于1930年,他10歲時随父參加新四軍,15歲加入中國共産黨,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首批傑出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他創作了60多部電影、200多部(集)電視劇的音樂,還有10多部大中型交響樂作品,代表作有《紅旗頌》《彈起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微山湖》等聲樂作品。他說:“是黨把我培養成一名人民的作曲家。“
“10歲那年,父親把我送進了新四軍二師抗敵劇團,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和極其艱苦生活的磨煉與考驗。唱歌、演戲、教歌,行軍、打仗、宣傳鼓動,把我和指戰員們、鄉親們交融在一起,把我一顆稚嫩的心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交融在一起。”呂其明慷慨激昂地說,正因為有了這段在戰火中且歌且行的難忘經曆,讓他更深刻地明白:在藝術創作道路上,隻有始終堅持把自己當作人民群衆的忠實代言人,才能創作出被廣大人民群衆所認可的作品,作品才有生命力。
當年,電影 《鐵道遊擊隊》決定影片中要加一首插曲,這項任務落在了呂其明身上。這首插曲怎麼寫? 攝制組内展開了熱烈讨論,有的說要寫一首像蘇聯影片中的抒情歌曲,有的建議寫一首進行曲。
呂其明心中早有了答案,因為他曾在抗日戰争中看到過很多遊擊隊員,他們身穿便衣,頭紮白毛巾,手持套筒槍或大刀,都是普通百姓。“在他們的口中,隻能唱出具有濃郁的山東地方風格的歌曲,”于是,他創作了歌曲 《彈起心愛的土琵琶》,半個世紀以來還在傳唱,受到熱烈歡迎。
在創作中呂其明還始終堅持“下生活”。有一年,在接到為紀錄片《大慶戰歌》作曲任務後,他二話沒說買了火車票就踏上了冰天雪地的大慶,與石油工人們同吃同住,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體驗生活。為給紀錄片《鞍鋼在建設中》作曲,他又在鞍鋼生活了近兩個月,在廠房裡體驗生活,訪問勞模。
“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深深地懂得,隻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從人民生活中汲取音樂創作源源不竭的養分,我的作品才能真正觸碰到廣大人民群衆的心靈,産生共鳴。”呂其明說。
年輕時候的呂其明
《紅旗頌》2019年才定稿
藝術創新永無止境,追求作品的完美并讓聽衆滿意,是呂其明一生的奮鬥目标。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他創作的《紅旗頌》在許多重要場合被無數次地演奏,成為中國音樂舞台上上演率最高,電視、廣播播放次數最多的音樂作品之一。但他始終覺得由于當時“功力”尚淺,沒有達到 “一錘定音”的程度,故而足足半個多世紀以來他都在反複推敲、反複修改,《紅旗頌》終于在2019年定稿。
離休後,呂其明幾乎跑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義務為海陸空部隊寫了近30首軍旅歌曲。有人問他“你創作了這麼多歌曲,從來沒有拿過一分錢稿費,圖的是什麼? ”他說其實,他就是為了感恩黨和人民。“我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部隊度過的,是部隊培養了我。離休後,我就想一定要為部隊做些什麼。我為我們的海陸空部隊寫歌,還給戰士們講革命傳統,以了卻我的心願。”
對于呂其明來說,為祖國、為黨、為人民而創作,不僅僅是一句口号,而是他一輩子的追求。2007年前後,他決定寫一部新的交響組曲——《使命》,要在音樂舞台上讴歌黨的偉大曆史征程。經過四年多的日日夜夜努力,這期間即使住進了醫院,他仍然沒有停止創作的腳步,終于在十八大召開之際,在上海文化廣場 《使命》隆重推出,引起熱烈反響。
如今,已經90歲高齡的呂其明每天依然會待在他的書房裡。用呂其明自己的話說:“我要争分奪秒地再為大家留下一些作品。”
責任編輯:高文
校對:張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