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家講壇第二講現場
日前,學習家講壇第二講在上海交通大學完美收官。
複旦大學蔡基剛教授在講壇上的“七問七破”,讓在場學生和家長陷入沉思。
你審視過自己的科學素養嗎?
大學青睐什麼樣的學生?
針對這些學生發展切身相關的問題,蔡基剛教授發出了哪“七問”?事不宜遲,黑闆君這就帶你重溫現場。
蔡基剛
複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複旦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上海市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會副所長、中國學術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一問:自招英語考什麼?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自招中的文科考試,已經不再隻是單純地考考英語語法,考考語文知識就能過關斬将。
和以往的考題不同,現在的高考自招英語考試,往往通過給出多段主題相近的英語材料,以讓考生歸納主旨的形式,達到考察學生信息汲取能力的目的。
沒有信息汲取的能力,難以在信息時代生存。
僅僅會從大量的信息中綜述信息,歸納主題思想還遠遠不夠,能夠在材料中找到正規的引用和出處,将之作為論據去論述觀點,在自主招生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問: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高嗎?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發展狀況)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曾在2010年11月對外發布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結果稱,近97%的中國公民不具基本科學素養。
在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8至69歲公民從“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等3個方面定量調查中發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隻有3.27%。
結果表明,目前中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相當于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如美國公民在2000年就已達到17%。
五年後中國科協進行了同樣的調查發現,2015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但和西方相比仍有很大距離。
隻有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分别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國前三位,分别達到美國和歐洲世紀之交的水平。
今年9月6日公布的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表明,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接近8.5%,比2015年第九次調查又上升了2.3個百分點(當時是6.20%)。
上海市以21.88%的比例名列全國第一。
9月25日,上海市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宣布上海将力争在2020年實現上海公民科學素質25%的目标。
三問:你具備科學素養嗎? 每每有人問到,上海哪家店的小籠湯包最好吃?很多人要麼選擇跟風作答,要麼基于經驗泛泛而談……
相比之下,一位名叫克裡斯托弗·聖卡維西(昵稱Chris)的老外就顯得格外與衆不同。
Chris認為,小籠包成敗的四大标準中有三個——皮薄、汁多、餡大,這些都能很容易地用便宜的工具測出來。
于是Chris花了16個月去了52家小籠包館子,用一台精确到0.01克的電子秤,一把精确到0.01毫米的雙腳規形夾,和一把理發剪刀作為測量工具,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小籠包,做出了“對通俗标準中構建良好的小籠包的定量解讀”,寫成了一本《上海小籠包索引》。
老外用測量工具為上海小籠包打分的做法,也因此被網友們贊為"科學吃貨"。
不論是老生常談的創新思維,還是思辨能力,都繞不開科學素養這個話題。
科學素養需要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态度和敢于質疑的精神,但是真正一以貫之的又有多少?
據《2015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近3年有1657名中國留美學生遭學校開除,其中大多數涉及剽竊(如引用不規範)。
2015—2016年期間,《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和《自然》等國際一流期刊查處并撤銷中國作者論文117篇,涉及醫生、高校教師、研究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其主要原因是數據不可靠和方法無法複制等。
具備科學素養的人,對待問題講根據,不會輕易地相信,也不會輕易地發表觀點。
以下面兩個英語句子為例:
1.Obviously cheating and plagiarism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2.It seems that cheating and plagiarism gained growing popularity among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Hyland……).
第1個句子表達了“作弊和剽竊現象在中國留學生中非常普遍”的觀點,由于缺乏科學的論據作為支撐,不足為信。
第2個句子在前文的基礎上補充了“It seems”(有可能),表達留有餘地。加上引用了相關的期刊報告加以說明,相比之下,更具備嚴謹科學的态度。
四問:你能分清事實和觀點嗎?
比如,上圖中前兩個英語例句,“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是美國最好的總統”,哪個是事實,哪個是觀點需要加以區分。
現在有些媒體的報道泛濫成災,事實、觀點、論據和預設含混不清,很容易誤導受衆。
如果學生們能夠有意識地加以甄别(如圖中例句3紅色标注),則具備了基本的思辨能力。
五問:什麼是語篇批判性思辨能力?
語篇批判性思維,本質上是一種質疑或挑戰知識和感知智慧的方法。它包括分析、綜合、評估收集和觀察的信息,或由其産生的信息。
原文:
Critical thinking is essentially a questioning, or challenging approach to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wisdom.
It involves analyzing,synthesizing,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or generated by, obersevation.
對于語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同學們可以主要從語篇的标題(Title)、目标(Objective)、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和方法(Method)這些方面着手把握。
六問:未來高校着重考察學生什麼?
給出一個問題,能否設計一個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的證實或證僞的方法?是否了解在這個問題上前人的研究或觀點,哪些文獻最可靠:報紙、微信、大衆刊物還是同行匿名評審的專業期刊?如何鑒别各種文獻的真假?如何搜集數據,哪種方法最合适:實驗、觀察、問卷或訪談?如何科學地設計調查方法 步驟?如何控制變量?這些方法是否可複制?如何使用科學的方法圍繞提出的問題來報告你的發現結果:是圖表、照片還是文字?如何分析結果并做出合理的解釋?如數據為什麼能證實或證僞了當時的結論,是什麼原因導緻這個結論?七問:大學青睐什麼樣的學生?
現在的中學生亟待培養這些能力:
搜索和汲取相關資料和文獻的能力分析、綜合和評價各種信息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出問題或假設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開展以數據或調查為驅動的研究能力 文 葉子 | 編輯 lemo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