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20 18:55:15

  初中生的拖延行為是普遍發生的,但整體情況并不嚴重,大部分都是輕度拖延,隻有0.7%屬于嚴重拖延。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初中生所接受的教育管理和生活管理方式比較被動,他們的自主性較小,需要他們主動做計劃和安排的事務并不多,并且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會受到有力的外界監督。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1)

  在學校,大部分任務的目标和完成時間基本上都被學校和老師做好了計劃和安排,比如固定的到校離校時間、課程表、社團活動的舉辦時間、當堂課要完成的學科測驗、當天要完成第二天一早就要交的家庭作業等,學生們隻需要按部就班地照着做就行了,大部分時間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做什麼、什麼時候做以及做事的順序。

  同時,對于這些任務是否按時完成還會受到老師有力的監督,老師會對學生們發出各種提醒、催促,對學生在任務期間發生的注意力分散等情況會時時提醒,還可能不斷提醒學生已花費的時間或還剩多少時間。

  在家裡,父母會對子女的作息時間做好整體安排,并督促子女服從,比如就寝和起床時間、就餐時間。這樣就促使學生的拖延行為程度較輕。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2)

  此外,老師、家長還可能會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學生不同程度的獎勵或懲罰、表揚或批評。出于對獎勵、表揚的追求,和對懲罰、批評的規避,學生也會盡量按照老師和家長的安排去執行任務。

  從壓力上考慮,初中生一方面有評價壓力,另一方面有學業壓力。青春期的初中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的關鍵建立時期,他們評價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這時候他們的自我評價會深受周圍人對其評價的影響,當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受歡迎的人,便渴望獲得老師、家長、同伴的積極評價,不希望自己獲得消極評價,所以他們更傾向于按照安排及時完成任務以獲得他人的肯定。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3)

  學業上,初中生的課程數量和總時長都較長,任務也多,如果拖延一項任務,可能之後的許多任務都會一個接着影響下一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後果會非常嚴重。同時,有研究表明,和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的拖延行為普遍嚴重,初中生普遍輕度拖延。

  大學生不僅生活管理方面很寬松,課程數量、作業、考試也很少,找工作的壓力并沒有時時刺激着他們。

  相反,初中生們卻面臨着升學競争激烈的中考,而且教師、父母和其他長輩也時刻在用隻有努力學習才會考上好的高中、一流的大學,才有好未來之類的語言來教育學生,升學壓力不言而喻,對他們來說,按照計劃和安排完成任務是有利于學習和升學的,因此拖延程度也會減輕。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4)

  但初中生的拖延行為仍普遍存在,一是因為初中生的自主能力較差,不能很有條理地安排各種事物;二是因為他們自制力較差,在任務完成之前很容易分心;三是因為并非所有學生、所有任務都會有有力的外界監督。

  拖延行為更可能發生在那些需要學生自主安排并監督力度較弱的任務上,或發生在較少受外界監督的學生身上。

  由于學生的自主能力還較差,他們對如何設定目标、規劃任務順序和完成時間等工作還沒有具備成熟的能力,如果給自己設定了與自身能力差距過大的任務,或者任務順序混亂,就可能導緻失敗體驗的增加,從而用拖延來回避再次體驗失敗。

  有的任務不會被檢查,或者檢查後缺乏合理的獎勵或懲罰、表揚或批評等外界刺激,獎勵太輕可能對有的學生來說激勵度不夠,懲罰太重可能讓有的學生因為恐懼而回避任務。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5)

  有的學生則因為缺少外界監督而拖延,比如回家後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提醒等;現在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網絡遊戲、即時聊天工具已經廣泛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大的誘惑,如果在完成任務時出現了這些外界誘惑,而沒有教師、家長的及時幹預,他們便容易選擇暫停完成計劃中的任務,從而産生拖延行為。

  因為對拖延行為的理解不同,研究者們在研究對拖延行為産生影響的因素時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但主要還是從人格特質、場景、行為、認知、動力這五個方面來探讨。

  Steel的劃分方法主要是将那些可能直接影響我們拖延行為的重要的人格特質方面的心理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後來對其進行分類,大概可以将其劃分為如下五種基本的類别:神經質、外向性、宜人性、開放性和嚴謹性。

  一些研究者指出,神經質、外向性以及嚴謹度與拖延行為之間有着顯著的相關關系。其中,嚴謹性裡的責任感更是人格特質中導緻拖延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Mccown和Johnson曾經用艾裡克森人格問卷研究過一個大學生的群體,他們認為人格特質與學業上的拖延之間存在着關系。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6)

  他們發現,外向型的學生更容易産生學業拖延,因為他們沖動性較強,當他們處于競争性任務環境中時,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維持長時間地集中,以緻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還有研究表明,神經質與學業拖延存在曲線相關關系,神經質水平很高和很低的學生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學業拖延現象。

  任務性質影響着個體的拖延,包括任務的獎懲時機和個體對任務的厭惡程度。場景性拖延者往往會穩定地針對某一種類型的任務産生拖延行為,他們傾向于把這種類型的任務放在其他任務之後來做,這其實是他們基于對任務性質的偏好而進行的自願選擇。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7)

  如果這個任務所帶來的獎懲是立竿見影的,個體将更加傾向于完成,反之則會更加傾向于延遲,哪怕這個任務影響重大。用Loewenstein的經濟學概念來解釋,就是時間的延遲會讓個體對獎賞的價值判斷打折扣。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個體對任務的厭惡程度,即個體如果面臨的是比較鼓噪乏味的任務而他本身就對其缺乏興趣,則更容易出現拖延。

  個體對任務失敗的恐懼也可能會導緻拖延的産生。恐懼一方面來源于任務難度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則可能來自對任務結果的評價,即任務反饋。

  有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外部社會對個體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那麼當一個人在完成一些困難且枯燥的任務時将更有可能會表現出拖延。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8)

  從一些現代行為主義者的看法來講,他們更多地傾向于持操作性的條件影響力的觀點去探讨拖延的問題,也就是說,拖延被他們視為一種習得的生活習慣,個體因對有趣的事物或活動,以及即時頒發的獎勵具有偏好,就會逐漸發展出拖延的行為;比起輕度發生拖延行為的人,經常拖延的人可能有更多的成功臨時抱佛腳的經驗。

  如果一個人面對的是不太讓人愉快的任務,拖延還能讓他盡量減少不悅的體驗,這就成為了一種負強化,換句話說,拖延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會随着任務讓人感到的不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一個人參與一項任務後可以在較短時間内獲得獎勵,那麼他拖延的可能性也就減少,反過來如果獎勵的時間隔得太久,人們就不太願意立馬采取行動;不過一旦臨近了任務的截止時間,拖延行為将會很大程度上降低。

  在衆多的影響拖延行為的因素中,被研究者們探索得最多的是認知因素,不過在這些認知因素的研究結果中,并不是所有因素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少部分研究結果仍存在分歧或模糊不清。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9)

  例如,不合理信念這一因素在很多研究中均被證明了可能會顯著地影響其拖延性行為的發展和産生,Solomon和Rothblum就在一項以大學生群體作為被試的學業任務拖延調查中發現,不合理信念所引起的對于失敗的恐懼,會顯著地影響着其拖延學業任務的行為。

  但從Beswick等在後來以澳大利亞大學生為被試的拖延行為研究結果來看,雖然不合理信念也對拖延行為有影響,但影響力小到不合理信念隻占所有影響因素的1%。由此看來,就影響拖延行為的各種認知因素而言,還需要作進一步的驗證。

  在一些支持心理動力學的研究人員眼中,拖延行為被廣泛地看作是一種能夠促使個人對于自己的死亡産生某種本能性反抗,以及一種無意識地對于自己的死亡所文帶來的焦慮感進行回避的一種生活模式。

  如何讓小學生改掉拖延習慣(中小學生極易因外界誘惑暫停完成計劃的任務)(10)

  拖延者往往會無意識地回避使用鐘、表、日曆等各類計算時間的儀器,以此而忽略自己的時間,從而導緻使自己産生了超越死亡的感覺,因為這些時間計算儀器往往會不斷地給人發出提醒和警告——他們時間正在慢慢地流逝,生命正在走向終點。

  此外,可以掌控時間的鐘、表、日曆等儀器在拖延者心中可能還會被無意識地用來代表一些權威形象,拖延者本來是想發洩自己對太過嚴苛或太過放縱的父母的不滿和憤怒,但可能在現實中不被允許,于是便通過和時間對抗來達到反抗父母的教養方式的目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