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追憶北京孩子逝去的童年時光

追憶北京孩子逝去的童年時光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9-27 11:41:31

  追憶北京孩子逝去的童年時光(小孩子眼中的北京城變遷是什麼樣的)(1)

  在北京這座城市浸潤多年,我對它愈發迷戀。或許因為是一個懷舊的人,我對北京日新月異的時髦和摩登之處并不“感冒”,因為這些内容可以複制,也能夠在其他城市輕松找到,真正讓我迷醉的是北京在幾千年光陰中沉澱、積累、淬煉的大度包容、安穩泰然和華貴雍容。這些東西是一個城市卷軸中打底子的顔色和骨子裡的風韻,是不能輕易被複制和取代的。

  有幾年時間,幾乎每個周末我都會去北京的各個胡同裡漫無目的地遊走。在行走過程中,經常有想象不到的驚喜:一大片低矮的中式平房中,一座廢棄的西式小樓鶴立雞群,兀然矗立。用手機一檢索,原來這座陳舊的小樓有着顯耀的曆史,但後來漸漸失去了光彩;一座大門緊閉、毫不起眼的小院落,牆外貼着一個牌子,标明是某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經的居所;槐蔭蔽日的胡同裡,即使正午陽光正盛,光線仍顯得有些幽暗,兩側的大雜院裡傳來“嘁裡咔嚓”用鍋鏟在鐵鍋中炒菜的聲音,一縷縷飯菜的香味随之飄來,那是流動在這座城市上空的煙火氣,幾千年來未曾消散。北京的韻味,不就是這種在寂靜裡掩藏着歲月的風起雲湧、在平凡中措身的卓爾不群嗎?

  北京這座城市是見過大風大浪的。曆史上,金、遼、元、明、清以及後來的民國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作為首都有八百多年的時光,不知見證了多少變動紛争;但變動中又因某種堅固力量的存在形成了一種“不變”,得以讓北京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内涵綿綿不絕、延展至今。就像一條河,雖然有回旋往複,有迂回曲折,甚至有背道而馳,但始終在奔流向遠方。我想,彙聚成這條河的一粒粒水滴和一朵朵浪花,應該就是這裡的人們人性中的力量吧。他們一代代生活在這裡,掙紮、拼搏、堅守、默默生長,用弱小的力量對抗着堅硬的世界,所以當世界一次次天翻地覆地巨變時,他們的精魂仍能保留下來,并堅強地附着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在城市的卷軸上塗抹上屬于自己的色彩。

  而最弱小的兒童在這個變動過程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經曆呢?這個念頭在我腦海中汩汩升騰,讓我萌生了書寫兒童文學作品的沖動。

  文化古城的童年珠串

  北京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古城,無數文人墨客曾在這裡書寫。他們被這座城市塑造,同時也在用文學塑造這座城市。“北京學”,足以成為一門專深的學問,像大海一樣浩渺無垠、深不見底,惹得無數人在其中涵泳遨遊、怡然适意、如癡如狂。

  關于北京的兒童書寫也是蓬勃發展、蔚為壯觀。從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到淩叔華的《古韻》,從張之路的《吉祥時光》到周敏的《北京小孩》,兒童文學作家們一直在書寫北京,近些年知名成人文學作家葉廣芩“試水”兒童文學的《耗子大爺起晚了》《花貓三丫上房了》等也是風生水起、備受好評。這些作品或回憶往事,或記錄當下,或風趣幽默,或優美詩意,繪制了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北京童年畫卷。如何在三千弱水中撷取屬于自己的一勺,讓它們蕩漾出獨特的、有趣的、直擊心靈的兒童故事,讓我苦苦思索。

  那段時間我集中閱讀了大量現當代文學名家、學者撰寫的關于北京的回憶文章、風土記載、随筆雜記、正史别傳,試圖一點點接近這個城市,為自己的文學創作開墾出一片富饒的土壤。大量的閱讀和積累讓我對北京和北京的童年場景有了全面、紮實的認識,北京這座宏大而籠統的城市也漸漸變得親切、具體和生動。就像潮水退卻後,海岸邊的石頭露出來一樣,我的文學版圖越來越清晰地浮現,“京味童年”系列呼之欲出。

  因為關注兒童在城市和社會變動中扮演的角色和成長的經曆,我把他們分别投放到不同時代的北京,觀察他們在特定環境下的命運遭際和心路曆程,以此來探讨“大時代”與“小孩子”的關系,思考兒童成長的命題。“京味童年”系列的前三部《落花深處》《雪落北平》《天下太平》,故事的背景分别是二十世紀二十、三十、四十年代的北京。《落花深處》中的女孩靜之生活在軍閥混戰、民生凋敝時期的北平,因為父親從南方到北平任職,靜之全家搬到北平,見證了時局的混亂、人生的百态和純真的美好;《雪落北平》則發生在抗戰時期淪陷後的北平,戰争讓女孩蓁兒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哥哥姐姐們一個個離開北平,偌大的城市隻剩她一個人。她就像一株小草一樣,堅強地生長,默默等待春天的到來;《天下太平》則寫的是從抗戰勝利後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北平,女孩思捷向往親情和溫暖,見證了以爺爺為代表的故宮人護佑國寶安全無虞的故事。女孩們在不同的時代遭遇了不同的故事,她們彷徨過、迷茫過、無助過,但憑借堅強、勇敢、向上的品質,走出泥潭、實現成長。

  因為是發生在特定城市裡的故事,這個城市的布局結構、房屋建築、時令節氣、風土人情等都會對故事的行走、人物的塑造等起到關鍵作用,以決定這個故事隻能發生在此地而非彼處。在寫作“京味童年”時,我花了大量筆墨描寫北京的胡同街巷、風俗習慣、古迹名勝,來為作品增加濃厚的北京色彩,但我不想讓這些内容是懸浮于整個故事之外,僅僅是生硬呆闆的背景闆、空洞的空間符号和用來“炫技”的夾生又肆意的填充,而是讓它們參與到整個作品的内部構造和肌理刻畫中,從而是與小說的人物和故事一起流動的、生機勃勃的。《落花深處》我寫的是老北京的胡同,《雪落北平》寫老北京的圖書館,《天下太平》寫故宮,都是讓它們來作為作品的支點,就像牢牢揳進去的釘子一樣,人物和故事圍繞它們縱橫交錯地展開。北京這座城市便被牢牢織入作品中,而不是輕飄地飛走,與南京、上海、蘇州、揚州或者其他城市混淆了面目。

  為童年添上書卷氣

  老舍先生堪稱“京味文學”的開山鼻祖,他一系列描寫北京的作品為這座城市賦予了鮮明的文學色彩。不過,因為老舍先生的作品以書寫北京底層百姓為主,受此影響,很長時間内,人們對“京味”的認知過多局限在底層百姓和民間文化的一面,但其實北京作為人文氣息濃厚的文化古城,曾經有大量的知識分子和讀書人在這裡生活和書寫,為北京增添了書香的一面。“京味童年”就關注了那些年代北京城裡的讀書人,窺探他們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追求,正因為這個原因,“京味童年”被評論家認為有濃郁的書卷氣。

  “京味童年”中有大量讀書人形象,他們不忘初心,堅守底線,即使身陷困境,但身上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士”的品格永不磨滅,孩子們受他們的影響,也成為一個個大寫的人。《落花深處》中的父親是個耿介正直的讀書人,迂腐的書生氣讓他在官場中顯得那麼不合時宜,但他牢牢堅守内心的操守,絕不同流合污;《雪落北平》中,父親是國立北平圖書館的留守人員,在淪陷的北平苦苦守護圖書館的珍貴圖書,同時也是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不被斷絕;《天下太平》中,爺爺是故宮博物院的院長,本着“國寶在,人就在”的信念,默默護佑故宮和故宮國寶平安無虞。

  這些讀書人的形象幾乎都有原型可考。馬衡、王世襄、鄭天挺、鄭振铎、鄧稼先、孟森,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身上的民族氣節和士人風骨讓人充滿敬佩,督促我用文學手法虛實結合地化入到文學作品中。這些文人精神春風化雨一樣融入到作品的骨血中,引領書裡書外孩子們的成長,也讓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永遠閃光。

  突破時空的童心與成長

  兒童文學的寫作歸根結底是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狀态和心靈世界,幫助和指引他們更好地成長。“京味童年”中的故事背景與現代的孩子有一定的距離,但并不妨礙他們進入作品,與作品中的小主人對話。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面臨各種困難,而成長就是沖破一個個磨難,讓靈魂實現蛻變和升華的過程。小讀者們和作品中的小主人公一樣,會面臨靜之初到新環境的不适和困惑,要和蓁兒一樣應對親人離開自己的孤獨和痛苦,要像思捷那樣學會自己舔舐流血的傷口,讓裂開的傷疤盡快愈合……這種強大的力量恰恰源自弱小的兒童,正是童真、童心和童年無比寶貴的地方。

  另外,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愛和溫暖。親情是我在“京味童年”中一直書寫的主題,作品中的女孩們都有一個親密有愛的家庭,親人的呵護和家庭的溫暖是她們最依賴的港灣。如果說她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得不面臨風浪,那親情就是一艘最堅實的小船,為她們擋風遮雨,并帶領她們駛向晴朗的彼岸。

  北京這座城市有太多值得書寫的内容,“京味童年”系列我也将會持續寫下去,并進行不斷地嘗試和開拓。在即将出版的《回眸》中,我試圖更直接地把小讀者拉到故事中,營造了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後兩個時空,讓兩個生活在不同年代的北京女孩霁初和雪晴隔空對話。我還在醞釀一部描寫京劇的兒童小說,讓孩子們跟随古老的京劇感受到新鮮的“京味”魅力。對北京的書寫好比是一條河,流着流着,我的故事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說不定,未來或許會有表現當代北京兒童生活的作品出現,成為我文學版圖中的新成員。一代代孩子在北京的成長經曆彼此勾連,互相映照,把童年照亮,也為北京添彩。

  原标題:“大時代”裡的“小孩子”

  文/王苗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賀夢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