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看見變化,聆聽見解!
澎湃新聞在每周推出《看·見——“轉型與突圍”年度觀察》系列報道,同時接受影像投稿。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城鄉新貌,故土守候;
時空轉換,影像變遷;
《看·見》緻力于觀察中國城鄉發展過程中的奮進與轉型。
看·見③|江西萬載:花炮之鄉轉型森林城市
萬載花炮響,天下喜洋洋。我的家鄉,就是這個盛産煙花鞭炮的贛西小城——江西萬載。
2016年11月,萬載縣仙源鄉仙源村簡家坪的千年銀杏樹,高26米,圍徑5.7米,每年産銀杏白果3000多公斤。本文圖片 萬載市民 黃敬富(除署名外)
萬載花炮産于宋盛于清。記憶中的童年,過年時煙花肯定是主角。如今,家鄉的花炮生意越做越大,為了減少污染,花炮産業已經向綠色環保型工藝轉變。花炮雖受國内部分城市禁放的影響,但國際市場空間巨大,從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屆舉辦了國際花炮文化節。
萬載的花炮文化節所燃放的煙花都經過六道檢測程序,并選用了無硫、少煙、無重金屬的高環保、高科技煙花。圖為2016年10月,中國萬載第三屆國際花炮文化節上五彩焰火點亮夜空。鄧龍華 圖
2017年3月2日,萬載縣羅城鎮麻田村農業基地,栽種着棗樹、桃樹、無花果和紫山藥等特色農産品。據悉該農業基地共400多畝。
清晨,市民在萬載縣龍山公園鍛煉身體。
前不久,家鄉榮獲了“江西省森林城市”的稱号。從龍湖公園到恒晖農業基地,從龍山森林公園到羅山新村森林村莊,家鄉大力發展着林業經濟,發展着森林生态旅遊,拓寬了家鄉人的創業路,也帶動着更多人就業。
2016年5月23日,在素有“百合之鄉”之稱的江西萬載,20位身穿旗袍的“百合仙子”,在百合花叢中一展風姿,百花齊放,群芳争豔。東方IC 資料
對于萬載人來說,百合是我們寶貝。它即是美景也是食物、更是藥材。這個寶貝讓萬載從古代開始,就在十裡八鄉有了名氣。全國僅有的三大百合産地之一,就有一個是我們萬載。
萬載文明塔位于縣城南門,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塔身由磚石砌成,通高約30米,共7層。
縣城城南的文明塔是每個萬載人成長的見證。之所以命名“文明”,是取“風氣所關,文明有塔”之意。本地人習慣稱它為寶塔,小時候,我總是想爬到塔的最高處,從塔頂看看每天生活的地方。直到今天,文明塔依然是萬載人不可或缺的一份記憶。
2017年1月22日,萬載縣恒晖大農業基地内的玫瑰園。
2017年2月28日,萬載縣白良鎮白良村,田間數十畝油菜花盛開。
雖然家鄉縣城的面積隻有十幾平方公裡,沒有高樓林立,也沒有霓虹絢爛。但這些年家鄉的變化,依然讓打工回鄉的萬載人感歎城市變化之快。今年年初,随着銅萬高速的通車,從銅鼓到萬載的交通也更為方便。
2017年1月4日,連接銅鼓和萬載兩縣的一條快速通道——銅萬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行。銅鼓至宜春的路程縮短至100公裡。
眼下春天來了,正是花開的季節。萬載的花,開在城郊的公路邊,開在山間的小溪邊,開在鄉村的稻田裡,人們随時随刻都可以停下腳步,拍拍照聊聊天。這也許就是小城生活的美妙之處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