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童女孩穿高跟鞋已經不算稀奇了,最近又刮起了給3-6個月的嬰兒穿高跟鞋的風。
小編關注到有寶媽在社交平台上曬出“寶寶人生中第一雙高跟鞋”。寶寶肉嘟嘟的雙腳穿上布藝小高跟鞋,着實是吸睛。
不過對于這種嬰兒高跟鞋也引來了不少争議。
既有不少寶媽紛紛追捧,表示“太可愛了”,甚至在評論區求起了鍊接,想要給自家娃買個同款。
随手在各大電商平台搜索發現這嬰兒高跟鞋确實吸引了不少寶媽購買,多個網店銷量超5萬,甚至有店鋪銷量超10萬。
也有不少網友并不接受嬰幼兒穿這種高跟鞋并表示“這好看嗎?”甚至指出給嬰兒穿高跟鞋是審美扭曲。
還有網友擔心“這樣的鞋子真的不怕孩子崴腳嗎?”
這種嬰幼兒高跟鞋屬于步前鞋,鞋跟也是棉布材質,屬于無效鞋跟,不能穿着走路,穿着時間有限制,也隻能用于拍照。
乍一看好像沒什麼好擔憂的,但寶寶真的不适合穿這樣的鞋!
01
寶寶穿鞋第一要義就是舒适,那寶寶們穿這鞋子到底舒不舒服呢?
⚠️擠腳!
老育就發現不少寶媽曬圖時都調侃“寶寶腳肥,穿不進去,有些擠她的小肉腳。”
⚠️強行站立!
月齡這麼小的孩子無法站立,這種嬰兒高跟鞋本來就隻是作為躺着拍照用的海綿底高跟鞋,根本不能長時間穿着,但有些寶媽為了拍照便手動固定住孩子的上半身、支棱着孩子,鞋跟都被踩扁了。
當然,畢竟這類的嬰兒高跟鞋的材質是棉布,如果隻是穿來拍兩張照片就脫掉也不會有太大的危害,隻是這麼小的寶寶真的适合嗎?
從審美上看,嬰兒高跟鞋是為了取悅寶媽。
還有網友發出靈魂拷問“穿這種鞋子是為了滿足誰呢?”
甚至有寶媽覺得寶寶穿上這種高跟鞋像三寸金蓮...
所以從安全和審美角度來看,建議不要給小寶寶穿這樣的高跟鞋。
02 不隻是小寶寶,年齡稍大的孩子也不建議穿高跟鞋。
不少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明星都得上了腳趾外翻、嚴重變形。
難怪有人稱高跟鞋為“美麗刑具”,高跟鞋對于成年女性來說都有如此大的傷害,可想而知骨骼還未發育完全、更加脆弱的孩子們長時間穿鞋跟較高的鞋子有多大的危害。
咱們看看寶寶足部發育過程就知道了,寶寶穿不合适的鞋甚至會患上足畸形!
孩子穿高跟鞋真是百害而無一利。
腳骨結構易發生畸形:讓骨骼還在發育的孩子過早地穿上高跟鞋,會使指關節和拇指會因為負擔過重而疲勞損傷,導緻拇外翻厚或者平足。
增加骨盆壓力:穿高跟鞋時容易重心前傾,無形間增加了骨盆的壓力,會引起骨盆及脊柱的穩定性變差,誘發骶髂關節錯位及腰肌勞損,同樣坡跟鞋的危害和高跟鞋比起隻多不少。
對膝關節帶來壓力、影響多巴胺分泌:孩子穿着高跟鞋時,小腿處于緊繃狀态,長期下來會對膝關節帶來很大的影響,還會減少大腦内多巴胺的正常分泌,多巴胺分泌少容易引發精神疾病。
03 孩子的鞋子怎麼選?
01 嬰兒期(出生後到1歲)
這個階段是兒童出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而且足部骨骼沒有成形,基本上屬于軟骨,給他們穿鞋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足部骨骼發育。SO:選擇一雙襪子就行,除了保暖功能,沒有太大作用,襪子裡面盡量不要有線頭,以免孩子腳在裡面活動時線會纏着腳趾頭,不知不覺會把腳趾頭勒死,以上案例每年都有不下10例。現在很多聰明的家長會把襪子翻過來給孩子穿,線頭面朝外,大大減少了線頭纏腳的風險。
02 幼兒期(1歲到3歲)
這一時期是他們從學步到穩定步伐的主要時期,走路越來越順,但足部骨骼大多還呈現軟骨狀态,發育相對快、穩定性差。這個時候柔軟、寬松布鞋是首選,過松或過緊、過滑鞋子都不可取。剛學走路的幼兒鞋子的面料要較柔軟、透氣,不能太硬,若透氣性差則容易滋生細菌等,誘發足部瘙癢、感染。鞋型要選擇圓頭鞋,太尖頭或者太夾腳會影響足弓的發育,對于走路穩定的幼兒來說,鞋底要稍微有些硬度,可以幫助其端正走路姿勢。
03 學齡前(3歲到6~7歲)
這個時期兒童足部骨骼開始骨化,足弓慢慢形成。活動量大,足弓和腳趾所受刺激較多。因此,選購的鞋應具有一定硬度和彈力,能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養成正确的走路姿勢。此階段孩子淘氣、貪玩,容易扭傷踝關節;寶媽可給孩子買高幫鞋,高幫鞋能有效保護踝關節。還可以對孩子不同程度的“内八字”步态起到一定的矯正作用。所以,走路“内八字”孩子鞋子反穿是錯誤做法,不僅會使孩子走路不适,拇趾磨損疼痛,更會影響足弓發育成形。
04 學齡期(6~7歲到青春期)
這個時期兒童行走已經基本成熟,活動量加大,足部骨骼鈣化的發育時期,是形成穩定關節及有力足弓的重要階段,也是足部畸形的高發期。臨床中扁平足、拇外翻、足外翻等比較常見,與骨性足弓發育不全有關。選擇鞋子要兼具舒适性和運動性。可穿運動鞋,因為運動鞋做工及其通透性和舒适度都較好。此外,此時期還不宜穿高跟鞋,高跟鞋是靠前腳掌來支撐跖骨,容易導緻足外翻。因骨骼尚未發育完全,會造成一系列問題,過早穿高跟鞋會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拇外翻;還會影響足弓正常發育。
一看鞋底:
1. 鞋底前掌 1 / 3 處可彎折的鞋子比較适合寶寶行走的發力模式;
2. 鞋底或鞋墊不能太軟,橡皮擦一般的硬度最佳,可以降低寶寶走路時對足跟、踝關節的沖擊;
3. 鞋底應輕便防滑,且前掌着地部位厚度 ≤ 15mm,有效跟高 ≤ 15mm,避免滑倒、或鞋底過厚導緻絆倒而受傷。
二測鞋身:
1. 按一按鞋頭,有一定硬度才能阻擋外力沖撞,保護寶寶腳趾;
2. 捏一捏後跟杯,比較硬挺的包覆性、固定性強,太軟則不能保護寶寶腳踝;
3. 擰一擰鞋身,不易變形的可以給寶寶足底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護。
三看設計細節:
剛開始穿選學步鞋的寶寶,足部神經末梢可能尚未完全發育。這意味着如果鞋子不舒服,他們可能感覺不到,因此一些大品牌會格外注意通過設計細節來提升學步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結合美國足病協會 APMA 的建議,我們還額外總結了如下 3 點要素:
1. 鞋型前寬後窄,空間充裕:最長的腳趾和鞋尖之間的距離約為 1.25 cm,大約一個拇指寬,鞋的邊緣和所有腳趾之間有 5 mm 空隙,可以讓腳趾在鞋子内充分伸展;
2. 選擇純棉或者柔軟的皮革鞋面,這樣的鞋子面料更加透氣、吸汗;
3. 魔術貼或者鞋帶要保證在鞋身的中間位置,鞋帶要能夠打雙結,避免因解開而絆倒寶寶。
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責編:琬璘
審核:英姿
監制:凱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